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三人回来,族老已经在村长家中等着了,见三人平安归来,才松了一口气。回来的有些晚,刘春花早早切好面条,见三人回来,进厨房给三人下面,每人碗里还卧着个鸡蛋。村长顾不上把牛卸下来,把钱袋递给几个族老,心里才踏实。村长的小儿子把牛拉到后院吃草,村长则洗了手,和吴小麦、三壮三个,一人端着一碗面,坐在厨房外头的板凳上,低头吃面。三人也是饿狠,一大碗面条,几口就下肚,面条吃完才放慢速度,在那喝汤。几个族老坐在堂屋里,把银钱清点清楚,村长三人吃好面,收拾妥当。村长进堂屋,把卖冬菇干情况说了一遍,几个族老问了几个问题,心里有底了。

族老几个把给孤寡老人的工钱留下,剩下的银钱递给吴小麦,吴小麦接过,只收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交给村里。村长也不推辞,直接收下了,毕竟冬日快到了,这笔钱可以给村里贫苦人家买粮、买棉花。秋日冬菇收的多,加上价格比春日里贵了不少,卖了五十五两多。给吴小麦的是五十两银子,分一半给村里,就是二十五两,加上留下的五两多银子,买完粮和棉花,还能剩下一些。几个族老和村长商量了一下,打算买几头猪,给村里每户发一斤猪肉过年,剩下的整治成流水席,请村里人吃一顿。毕竟挣钱了,村里人都沾沾光,要是一点好处都不给,怕村里人闹腾,沾亲带故的,闹起来不好看。

吴小麦安静的听着,感觉学到不少,自家在村里人单力薄,光靠着村长家,村里人不见得不眼红。好处分出去些,起码有人念着自己的好,真起冲突,不少人想着自己给的好处,肯帮自家一把,就不至于被人压着欺负。等村长和族老几个商量完,吴小麦便开口提议道:秋日新长出蘑菇的树枝分出来归村里,日后长出来的蘑菇卖钱,都归村里,自己只要蘑菇坑的旧树枝和自己放的新树枝。

族老和村长都不同意,觉得占吴小麦便宜。吴小麦觉得种蘑菇这事现在都是三壮几个在管,自己没做什么,卖冬菇的钱都归自己,自己拿着亏心。况且自己管的话,觉得没法日日去山上采摘冬菇,哪里挣的到这么多钱。争了半天,最后决定,今年的新树枝一半归吴小麦,一半归村里,明天领人去山上把树枝分开。蘑菇依旧归三壮几个打理,只是日后分开采摘蘑菇,归吴小麦的,晾晒好送到他家,其它的归村里,之后的新树枝全部都归村里。商量完,天早黑透,族老由村长家的儿子送回去。吴小麦则把二十五两银子收好,背着箩筐举着火把往家走。

隔天吴小麦一大早就醒来,洗漱完吃完饭,没过多久,三壮几个已经等在门口了。几人借着微弱的天光爬上了山,到蘑菇坑天光已经大亮。几人动作麻利的把树枝分开,做上记号,吴小麦分得近三分之二的树枝。冬菇树枝吴小麦留下,其它蘑菇树枝分给了来帮忙的几人。几人高兴的不行,把那堆树枝单独放到一个角落,虽然之前采摘的那些蘑菇,卖了钱也是归自己,但总归不是自己的,不知道能卖多久。现在直接分给几人,那日后这些树枝就属于几人了,谁都拿不走。收拾完,几人一同下山,路上还砍了些柴火,等到了山脚,几人把柴火都卸到了吴小麦家院里。吴小麦也不推辞,直接收下了,不收下显得生分了。村长则拿着银钱去县城买了几匹细麻布和几袋棉花,让刘春花带着几个媳妇儿把棉衣做了出来。几个族老家的媳妇儿不时过来帮忙,人多手脚快,不出五天,棉衣便赶制出来了。村长挨家挨户的送了过去,不少人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又是修房子又是发棉衣,族里这是要发达了。

冬日该干的活都干了,柴火之前三壮几个送了不少,加上家里的秸秆,够烧一个冬日的。家里有井,不需要去挑水,吴小麦实在闲的慌,想去镇上打零工。吴娟和宁花又不让,镇上扛包的活太累人。最后无法,吴小麦去山上砍了几根竹子回来,在家编箩筐,吴小麦手艺不是很好,趁冬日赋闲在家,慢慢编,仔细打磨。又去村里竹编编的好的人那学了两招,回来认真的编了几个箩筐,一个比一个编的好,编到后面勉强可以拿出去买的程度。为此,吴小麦把家里的旧箩筐拆开重编,之前编的箩筐比较松散,不少被捅破了,刚好把坏掉的竹篾替换掉。往往两个旧箩筐拆开,编完一个箩筐,剩下的竹篾不够编一个箩筐。吴小麦就把剩下的竹篾堆到一起,凑够了,再接着编箩筐。实在编不了的,编成竹匾、篮子或者放杂物的小筐,反正都是家里要用到的东西。若是竹篾实在太短,没法用,才拿去引火。

等黄海生去过岳丈家,领着自家族兄来上吴小麦家的时候,见到的就是,堂屋里堆着不少竹篾,旁边还放着编到一半的箩筐。黄海生依旧带着同去年一样的东西过来,三人坐下闲聊,等聊完近况,三人便往后院小仓房去。等看到那堆冬菇干,黄海生和他的族兄兴奋的不行,今年的冬菇品相好太多,都是个头大,没有小的,破损的极少。两人按照去年的价钱把吴小麦家里的冬菇干包圆了,大的一两二百五十文,小些的一两二百文,连破损不严重的都按一百五十文收了。两人此次前来有备而来,特意带了金页子,知道乡下人不识字,给银票不认得。三十几斤冬菇干,总共卖了一百二十两,一百两用金页子付,剩下二十两是散碎银子。银货两讫,黄海生和他的族兄背起箩筐打算回去。吴小麦给黄海生准备了一斤破损严重的冬菇干当回礼,黄海生的族兄则是二两左右的冬菇碎,纯当尝个鲜。吴小麦想着。买些咸鱼和虾皮,把银钱交给了宁花,自己拿了十两碎银子,背着箩筐跟黄海生一起去了镇上。

黄海生在客舍开了间下房,把冬菇干放进去,才领着吴小麦进了黄海生几人住的大通铺,一股海鱼的腥味扑面而来,黄海生几人为了省钱,都是一起包下客舍的一间大通铺,这样又能睡,又能放货。怕冬菇干被串味,才额外开了间下房,用来放冬菇干。果真,黄海生几人卖的咸鱼比县城杂货铺便宜近三分之一,吴小麦买了十条咸鱼、半斤虾皮、一条海带,花了五两七百文银子。临走时,黄海生的族兄往吴小麦手里塞了一小罐虾酱,算回礼。吴小麦告辞回家,路上拐去肉铺买了两斤五花肉,剁了根脊骨。吴小麦打算等进了腊月在村里买,会便宜许多,便不打算在肉铺买太多的肉。

进入腊月,挑了风和日丽的一天,村里准备杀年猪,杀猪的前两天,村长召集村里的汉子开会。告知前阵子村里给族中的贫苦人家每人发一套棉衣,私底下不要瞎嚼舌根。秋日卖的冬菇干,让村里公账上有了余钱,由村里出钱买了两头年猪,给每户发一斤肉,剩下的整治成流水席,请全村人吃。之前不少人暗地里找吴小麦借钱,村长知道后,气的不行,把人臭骂几顿才老实。这次直接不说多少钱,也不提给吴小麦分钱的事,免得徒惹是非。本来说发棉衣,大家不太乐意,等听到村里发肉,立马把到嘴的抱怨吞回肚子里。毕竟一年到头难得可以放开吃肉,就算是边角料,两头猪的边角料足够大伙儿吃个肚饱。开完会,村长便领着村里汉子去晒谷场搭土灶,搭完两个土灶,大伙便散了。隔天一大早,村长把自家的三头猪赶到晒谷场,村里几个养猪的人家也把自家要杀的年猪赶到了晒谷场。土灶上已经架着村长家的大铁锅,等锅里的水烧开,几个大小伙把一头猪绑在长凳上,猪凄厉的嚎叫着,等镇上请来的屠户上前,把刀扎进猪脖子里,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猪血往准备好的水盆里流,等猪血流完,猪也死透了。几个大小伙才走开,毕竟猪挣扎起来的力气不小,就算绑在长凳上,也要人压着,免得把长凳弄翻。等猪死透,解了绳子,扔进装着热水的大木桶里。由村里汉子给猪烫毛,烫好毛,几个汉子围在一起给猪拔毛。毛拔干净,由屠户把猪给肢解了,放到洗干净的门板上。

村长家的三头猪,最肥的一头买给村里,一头留着自家吃,另一头在村里散卖。等最肥的那头猪肢解出来,猪头、猪头、下水、脊骨、肋排以及骨头拉到旁边,放进水盆里,由村里帮忙的妇人进行清洗。刘春花切肉,村长拿着称给村里人分肉,村里买的另一头肥猪肢解出来,村长这边肉还没分完呢。村里买的两头大肥猪杀完,才轮到其它猪,一时间晒谷场上,猪的惨嚎声不绝于耳。等村长分完肉,大家喜滋滋的把肉提回家,村长和几个族老没要,不差那一斤肉,他们分到的肉都送给了村里的几个孤寡老人或者村里的贫苦人家。至于自家吃的,村长和几个族老等猪全部杀好,有养猪的留够自家吃的,没养猪的花钱买,都是半头猪或者大几十斤的买,完全不担心没肉吃。吴小麦今年学聪明了,前几天就跟村长通过气,让村长给自己留了三十斤肥膘肉、二十斤五花肉,隔天去村长家拿。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他的暗卫

窃玉

小船三年又三年

我用人物面板伪装神棍

重生之母仪天下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蒲公英
连载中依木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