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从姬府到大理寺府衙的路程不算太长。
看到姬府的马车出现在巷子口,守在门口的两个门吏一个进去通传,一个到车前迎接。
霍暻先从马车上下来,搬下脚凳等候。
宝照指尖从车帘后伸出,拎裙探身。
站在车旁的仆人抬手,将小姐安全平稳地牵下车。
前头有姬朗瑞打过招呼,大理寺的官员知道宝照身份,毕恭毕敬将宝照请到屋内。
需要做笔录的宝照和絮絮两人被分别安排在单独的房间,霍暻和沈妙仪则需要在厅堂中等候。
宝照进去的房间窗明几净。
做笔录的官员和蔼可亲,仔细询问宝照在大火发生那日都做过什么,有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又是否曾在别院里见过陌生的可疑人。
宝照一一认真回答完毕,还在担心会不会有更加尖锐的逼问,官员已放下笔,将记录好的内容呈给宝照过目:“您若是觉得没问题,就在右下方签上您的名字,再按上您的手印。”
官员在宣纸上誊写的小楷整齐,一字不落地将宝照方才的叙述记录下来。
宝照很快看完,但又不免疑惑。
“我所说的内容太过平常,会对你们的工作有帮助吗?”
官员实话实说:“实际上,几天前我们已经确定死尸的身份,这场失火案也排除有人故意纵火的可能,最终结果确定为普通失火案。今日请宝照小姐您过来做笔录,是为做好形式上的完善。”
“已经确定死者的身份了?”
虽这场失火的地点是母亲的别院,但宝照与大理寺的人素来没有什么交往。
她缺乏该案件的消息来源,不知目前具体进展如何,听官员如此一说,惊讶地想要获取更多信息,询问官员方不方便将死者的具体身份告诉她。
案子也算尘埃落定,过几日卷宗定下,宝照作为当事人之一,想要知晓其中内情不过早晚的事。
官员想到此,大方说出详细情况:“说来也巧,是几天前姬大人在府中采买春装时发现数目不对,联系到这场火灾里多出来的一具尸体,特地将线索传达给我们。”
官员口中的姬大人,指的自然是姬朗瑞。
西苑下人皆在长公主管辖之下,宝照最近未听母亲说起过西苑下人出问题,那么失踪的下人,只有可能是东苑的。
宝照知道东苑的情况。
祖母年事已高,大伯母卧病在床,几位姨娘早年在家中时虽学过如何管理中馈,但经验不足,面对东苑这么一大家子人,难免力不从心。
姬朗瑞除了要忙职务上的事,偶尔还要兼顾管家。
两厢忙活,自然会有时间不够用的情况。
这也是为何事发这么久,姬朗瑞才发现东苑下人失踪的情况。
官员当然不敢在宝照面前将原因放到姬朗瑞身上,只说是死者情况特殊。
“死者是在贵府做下人的老嬷嬷。我们对府上认识死者的人一一进行盘问,原来死者早年的时候不知道受到什么刺激发癔症,整个人疯疯癫癫的,自己一个人住在破厢房里,每日到处乱窜说胡话,身边没人敢靠近。”
说到这,官员摇头叹息:“平时就没人理她,过年前后大家伙更没精力关注她,拖到现在,才发现人被火烧死,早就没了。”
死人不会说话,死者去城郊别院的目的是什么呢?
为了找人?
眼下姬府东西两苑分开,两苑各自管中馈,长公主成亲有从宫里带来亲信的宫女和嬷嬷,但其中大部分下人早年都是在姬府一道共事的,被分派到别院去的下人里有死者认识的人也不奇怪。
但大理寺不赞同这一猜想。
他们倾向于认为,有癔症的死者认不出自己认识的人,也没有做事的意识,她可能凭借记忆无意识走到别院,不幸地死在意外降临的火灾之中。
但死者是如何进去守卫森严的别院?
大理寺无法解答。
他们有仵作给出的尸检报告,年龄与性别均与东苑失踪的老嬷嬷对上,这些证据,对于一桩普普通通的失火事件,已经足够。
点到为止,宝照没有继续问下去。
“今日叨扰您了,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配合。”
官员对宝照今日的到来表示感谢。
他知道长公主和姬府对这位宝照小姐的重视和珍爱,起身送宝照离开时,想趁机在宝照面前卖个人情,小声向宝照透露与别院有关的一起宫廷秘闻。
在长公主的别院起火之前,宫里的景阳宫也发生一场大火。
景阳宫是先皇后的居所。
先皇后虽是太子生母,但与皇帝感情不算和睦。先皇后亡故后,景阳宫成为冷宫。
许是受夫妻感情影响,皇帝与太子两人的关系也不好。
上一年秋猎大会,太子射向猎物的箭意外转向站在人前观猎的八岁小皇子。
太子殿下骑射/精湛,凌厉的箭矢插进离小皇子仅半寸距离的黄土地面。
现场参与秋猎的众人亲眼目睹这场变故,一时哗然。
在场的言官气愤进谏,直言太子胆大妄为心狠手辣,众目睽睽之之下谋害幼弟,如此行径,不堪为君,理应被废。
皇帝没说要不要废太子。
反正回宫后,太子就被关在景阳宫里禁足。
至于太子什么时候能从景阳宫出来,圣人没给出确切时间。
到年底百官宴上,有胆子大的官员拱手向皇帝问起太子近况。
皇帝不知想到什么,难得沉默几息,意味深长道:“他意图谋害亲弟,嫉妒心重,先让他在里面多关些日子,沉心静气好好反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