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不服管教,又心怀怨愤的臣子,不适合辅佐年少的储君。
后来周亚夫之子为父置办殉葬品,私藏甲盾五百副,由于价格没谈拢被庸工告发,周亚夫因而受审,彼时廷尉问道:“君侯何故谋反?”
周亚夫答:“买的都是陪葬品,怎么能说是谋反呢?”
闻言,廷尉便讥讽他说:“你就是不在地上谋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谋反吧!”
原本差官前来传他入朝问询时,性情刚烈的周亚夫就已经闹着要自杀了,他自诩出身显贵,不仅是开国元勋之后,还为先帝立下过汗马功劳,何曾受过这般羞辱,随即愤而绝食自尽。
有了周亚夫的前车之鉴,先帝断不可能任用同样骄傲自满的窦婴来担任百官之长。
然而初登大宝的刘彻却不在乎这些,准备重用窦婴。
尽管他也考虑过选任王太后的娘家兄弟,也就是他的舅父田蚡为相,但王太后却表示他资历尚浅,而魏其侯素有威望,或能为他提供更多的帮助。
是以窦婴就被刘彻预先拟订为丞相,而田蚡则提前锁定了太尉之位。
此举也讨好了窦太皇太后,窦婴是她同宗的侄子,天然便归属于一个政治阵营,刘彻拜他为相,基本就是在向窦太皇太后表态,自己和她是一条心的。
而刘彻自己也很满意这个安排,窦婴虽为外戚,但他喜好儒术,锐意进取,又只忠于君王,即便是窦太皇太后也不能完全驱使他与皇权对抗。
是日,刘彻召见窦婴和田蚡问策求贤,二者遂荐儒生王臧、赵绾。
“此二人以文学见长,曾经都辅佐过陛下,想来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田蚡作为刘彻的舅父,对他原来当太子时的班底自然非常了解。
窦婴虽然显贵已久,门客众多,在有才之士中很有名望,但他曾经是废太子刘荣的太傅,与刘彻的关系远不如田蚡亲近,所以难得没有争先。
“王臧赵绾都是难得一见的人才。”刘彻点了点头,“卿等以为,应该将他们放在怎样的位置上呢?”
“臣以为,当得起九卿之位。”田蚡答道。
“陛下,臣有一言。”窦婴也站了出来,“若陛下广开言路,下令招徕贤良,迄时可用之才绝不止王、赵二人。”
“是极!”刘彻抚掌大赞。
正如刚长出飞羽的雏鹰渴望能够无拘无束地翱翔于天际,刘彻接过了权位,自然也想施展抱负,大展鸿图,像历史上所有英明神武的贤王一样言出法随。
黄老无为,他却想有为,且是有大作为。
可惜幼主难以自专,朝中诸事必须奏报东宫,政令也需经窦太皇太后批准才出得了宣室殿。
刘彻不由得想起了郅都。
汉廷不缺当官的人,但像郅都这样有能的纯臣却很少见。
彼时地方豪强崛起,行事猖獗,目无法纪,吏治在权贵的腐蚀下也已经糜烂,害得百姓怨声载道,各种耸人听闻的传言甚至都飘进未央宫,落到了先帝耳中。
于是先帝将郅都派到了情况最严重的济南郡去抓典型,是以他一到任就快刀斩乱麻,将首恶全族诛灭,杀得人头滚滚,用以暴制暴的血腥手腕肃清了乌烟瘴气的济南郡,直至当地路不拾遗。
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后,郅都便成了先帝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刀,他执法从不畏避权贵,即便面对是皇亲国戚也不会退缩。
王公无不为之侧目,称其为苍鹰。
后来他镇守雁门,既能动员百姓御敌,又整肃风气严以治军,很快就在边郡杀出了赫赫凶名,令匈奴闻风丧胆,不敢与之争锋。
郅都为官公正清廉,无懈可击,只是在废太子刘荣自杀一案中因为坚持法不容情,不肯通融,而受到窦太皇太后的记恨,就连先帝亲自去求情都无济于事。
最终,郅都冤死狱中,先帝叹惋:“都忠臣。”
说实在的,刘彻对他那个被废掉储位的庶长兄并没有什么感情,毕竟二者年龄差过大,平日里交集甚少。
因此他反而更同情、惋惜于郅都的遭遇,认为这样的人才不该因为忠诚和有能而死。
而窦太皇太后仅凭自己的好恶,便不顾君父劝阻,专以欲加之罪处死了郅都,在刘彻看来简直是糊涂又专横,情绪化到了极点。
试问一个正在西沉的夕阳,将要如何为汉室带来新的希望之光呢?
①《后汉书》:“乘舆初加缁布进贤,次爵弁,次武弁,次通天。冠讫,皆于高祖庙如礼谒。王公以下,初加进贤而已。”
②《史记》:“后三年……正月甲寅,皇太子冠。”
③《汉书》:“后三年正月,景帝崩。甲子,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窦氏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三月,封皇太后同母弟田蚡、胜皆为列侯。”
④《汉书》:“三年春正月,诏曰:“农,天下之夲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师古曰:“币者,所以通有无,易贵贱也。”
⑤《酷吏列传》:“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至为偶人象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开幕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