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包括他们李家村在内的几个大河公社的村子,都是没有通电的。虽然公社有小型发电机,但是那个是要柴油机拉动发电的,不可能浪费电在一台铡草机上。
公社那台柴油机拉动发电也用的很少,基本就只有农忙时给田里灌水的时候才会用,年年都会因为哪个村子先用闹一番。
所以这个时候,这台铡草机也只能便宜其他哪个通了电的公社了。要是他们大河公社有电,靠着这台铡草机是李山修好的这个功劳,说不准铡草机就能就近分配到他们大河公社来了。
吴干事觉得有些可惜,要是他们公社下的村子都通上了电,他们也能用这机器了。他们公社也想通电,只是不能,因为他们下林镇的供电全都靠着那四十台公变和十五台专变变压器带动,电力供电不足,根本没法满足所有人的用电需求。
再加上下林镇的供电设备简陋,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那些通上电的村子,还经常停电呢,一停就是一两天。这种情况下,是必须控制着通电的户数的,不然负担太大了,供电设备根本带不动。
而他们大河公社的村子由于这地理位置不占优势,所以供电根本就排不上他们这边,这就是怎么反对都没用的事情。要是想要他们公社也能通上电,就只能等着镇上的变压器能再多些台了,不然现在想也是白想。
因为李山露出的这么一手,包站长对他这个技术员很满意,直接点他进来当干事了,以后的补贴待遇甚至还特意给他提高了不少,这都能赶得上城里的工人了。
包站长这也是没办法,他现在调到了这里当农机站站长,不管怎么样都要做出一番成绩来,而李山这么一个顶十个的技术人才,可是宝一样的存在,怎么能不给人家好一点的待遇好让人安安心心地为农机站做贡献呢?
而且包站长既然能在这个农机站当站长,自然也是了解一点这方面的技术的,他之前也是在省城的一些机修厂等大型机床厂看过的,李山手上的技术比起那些大厂里的技术人员也是不差的,要不是出身农村,没有城市户口,这说不定也能进厂当个技术人员,说不定还能往上升到技术工程师呢,待在这里是屈才了。
只是没办法,他们农机站现在就缺技术人才,只能先把李山这个技术员给留住了,可不能将他放跑了。
因为对李山这个稀缺技术人才十分器重,包站长的态度自然也是好得不得了,虽然今天李山才进农机站的,但是包站长就已经提前把一些票当作奖励发给了李山,这也算是鼓励他进了农机站好好干。
吴干事见到包站长对李山这么满意心里也很高兴,想着自己果然是没有看错人,李山这小子够可以的,有了他在这个农机站,以后不管怎么样,到了农忙或是上面分配新机器的时候,他们李家村生产队总不可能是吃亏的了。
而包站长现在见李山把这台铡草机修好了,自然是不可能将它继续扔在农机站的仓库里。本来按道理这台铡草机既是李山这个大河公社出来的人修的,大河公社也是靠他们农机站这边最近的公社,但是没办法,大河公社那边没通电,用不上。
所以包站长准备让那些下面村子通了电的公社过来抓阄,哪个公社抓到阄了,这台铡草机就分配给哪个公社,至于公社之后分给下面哪个村子,就是他们自己要操心的事情了。
*
“怎么样了?农机站那边怎么说?”林谷兰随口问道。
“农机站那边稳了,站长为了鼓励我这个技术人员,还给了我好几张工业票和一些其他的票,一会我拿给你,工业票先留着,其他的票能在咱们这边供销社用的就在供销社用,不能的等过些日子我去县城里把它换出去。而且以后我都在农机站领工资了,一月有二十八块,这些票以后也是月月都有。”
林谷兰听到工业票也有些高兴,虽然她和丈夫两个人能干,每年挣得工分都不少,分到粮食后也能跟村里人换一些他们不用的票,但是这工业票在农村实在是少,没有几家有的,因为工业票都是发给城镇居民的,农村没有。所以这个只能到县城里偷偷摸摸找人换,而且价钱也不便宜,一张工业票都得两三块钱。
本来家里一直是想买一辆自行车的,只是这个要十二张工业票才行,这也就是说除去买自行车的钱,还要多拿出至少二十多块钱去买工业票。
林谷兰觉得有点不值当,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反正她男人开拖拉机,使用拖拉机也方便,开着去办一些私事也没关系,这自行车也就不太紧要了,后来林谷兰也就不急着攒工业票去买自行车了。
但现在既然有了正经的渠道获得工业票了,林谷兰原先买自行车的想法就又起来了,虽然跟着丈夫一起坐拖拉机也行,但是拖拉机到底是公家的,不能想用就用,只能等到空的时候才行,也不太方便,还是买辆自行车好。
吃完饭,趁着下午天凉快一点,林谷兰、李山夫妻两人打算出去把自己家自留地的山参都挖了出来,这些也都到了收获的时间了。
这块自留地总共只有七分五,因为当时是按照人头分的,他们家当时只有老大一个孩子,一人二分五的地,他们夫妻俩加上老大总共才分了这些,要是那个时候老二老三早出生两年,家里便能多半亩的自留地。
这七分五的自留地,其中两分的地种了参,其他地方都是种了其他东西。不是家里不想多种,而是没有精力,种山参是个精细活,就算老大他懂这个,但是也得费不少精力,所以考虑再三,山参才种了大约两分的地。
只是挖出这一分半自留地里的山参也是费了老大劲了,因为一个个都是筷子样的粗细,要慢慢一点一点小心挖才行。
这块地平时都是大儿子李元青照料的,因为这山参虽然不怎么名贵,但是好歹也算是一样药材在,而种植这个正是李元青的老本行。只是李元青这会到底还是一个十岁的孩子,所以这最后重活自然是得他们夫妻俩做父母的做了。
好在虽然麻烦一点,但是夫妻两人一起动手,不到一个小时也都弄好了。这会儿他们也不着急称重,这还得明天再在院子里大太阳下使劲晒一天呢,到时候才好称好重量去供销社卖。
六月的太阳已经很足了,山参放在院子正中晒了一天之后,都缩水了一圈,原先还有筷子粗细呢,晒完之后有的细的就跟线一样。
林谷兰进屋拿了杆秤,直接将大半麻袋的山参挂上去称了称,今年比去年还多了三斤呢,这一次足足有四十三斤,一斤七块钱,这么一算,今年大概能卖三百零一块钱了。
不过今年既是多收了三斤,索性就把这三斤留下来,一斤自己家吃,剩下的两斤一斤送到爹娘那边,一斤林谷兰打算寄到省城去。
她穿越的这个原身,虽然父亲和后母不太厚道,但是奶奶却是极好的,当时虽然她没能阻止原身这个大孙女被后母算计到乡下去,也知道自己是管不了小儿子了,索性直接请了一帮亲戚掰扯这件事,让儿子保证以后每月会定期给在乡下的孙女寄五块钱去,之后便气哼哼地搬去跟大儿子住了。
林谷兰在穿越过来的时候,的确是收到过原身父亲寄过来的钱的,只是只持续了几个月,大概是那边后母占了上风。
不过没过几个月就又接着收到一些几分几毛凑起来的两块钱和十斤粮票,林谷兰稍微一想就知道这估计是奶奶寄过来的,她一个老太太,跟着大儿子住,能拿出这些就已经不错了。
林谷兰既然是承了这份情,就自然要回报回去。而乡下虽然苦了点,但是这物资方面实在是比城里多不少的,林谷兰也不吝啬,粮票什么的半年托人寄回去一次,红薯那些粗粮也会托人捎过去,一年也寄一次钱,虽然不多只有二十块,但是这对老太太来说够了。孙女在乡下过得好,还有能力回来孝顺她这个奶奶,可不是欣慰吗?
而林谷兰给这么多也是想向大伯那边表明,虽然奶奶跟着你们住,会寄东西寄钱给我,但是我不是白要的,我有能力还回去,你们也不用为了这个跟奶奶离了心了。
还好,虽然林谷兰她父亲是个不着调的,但是这大伯却是好的,之前老太太能给乡下的孙女寄东西也是他跟媳妇默许的,毕竟大侄女的确是苦了点。后来见到大侄女在信里说自己过得好,他也就放心了。
林谷兰这次就打算寄个一斤参回去,虽说这参不是人参,但到底也是参,寄过去让大伯一家炖汤,这对老人身体也好点,多滋补滋补。
不过林谷兰却发现,在自己打包参的时候,闺女一直盯着栅栏里的鸡看,一下子也不移开,就那样住住地盯着。
林谷兰有些奇怪,往常闺女最喜欢在她干这些活的时候围在身边看着了,怎么今儿个改性了,居然跑去看鸡了?平日里可没见闺女对那鸡感兴趣,相反还因为怕鸡啄她,半点都不敢靠近呢。
晚安~
PS:工业票农村也是没有的,一般只有城镇居民才发,大概没二十块工资发一张,一般县城职工一个月可以领到两张工业票
山参这个是我爷爷讲我听的,正好是七零年初,家里自留地就是种了一点山参的。那个时候家里就只有我爷爷奶奶两个壮劳力,要养我爸爸和姑姑四个孩子,种山参卖的钱可以说是帮了家里大忙了。
或许看到这章有人会说自留地里不能种经济作物,但是这个是根据地区来看的,有的地方管的松,就是可以的。
而且在那个时候的供销社,也是收这些东西的,除去山参之外,还有芝麻、蓖麻等,供销社都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收山参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