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第二十五章

这一顿,吃的三个人各个肚子滚圆。

原本还想随便在院子里面转转,消消食,就各自回房间睡觉的。

但郭柏文却突然想到,县衙的晚上,虽然没有前世那么热闹,但也不像郭家村一样,保持着天黑就不怎么出门的习惯。

他之前有两次回去晚了,还看见这晚上有人趁着商铺关门,偷偷铺了方布在地上,摆摊卖东西的呢。

想着县城都来了,难得现在三个人都在一起,哪怕逛不了小摊,先把城北这块转一转,大概认个路也好。

“出去转转不?”

“现在?天太晚了吧?”

“不晚,你们站在屋子门口就知道了。”

听着郭柏文这么说,郭奶奶和郭小花都有些半信半疑,但到底还是站到了外间的门口。

只是站在那一瞧,就发现外面街头上竟然还有不少的行人。

街头有卖馄饨、烧饼的小摊,杂货铺和理发铺门口的灯笼还是亮着的,竟是还在营业的样子。

不少人在也是里面结伴散步,甚至有三三两两的人,买起了地上小摊贩的杂货和小食。

在休宁县里,哪怕是晚上,竟然都比郭家村的白日要热闹些。

郭奶奶还是第一次在晚上看见这么多人,她忍不住低呼了声:“我滴个乖乖哦——”

郭小花已经开始在扒拉两个人的衣袖了,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一脸的迫不及待,“走吧走吧,不是说要出去逛逛嘛?!”

休宁县在这一片算是比较大的县城了,县城里有近七八万人口。

周边像郭家村这样的村子就有几十个,哪怕周边群山环抱,但因为离州府不远的缘故,所以到了年前,周边小镇和村子的人也都会聚集到镇里置办年货。

白日里的人不算少,看见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都有,也只有到了晚上,才能看到路上的行人,大多都是县城里面的本地人。

不过也有些风尘仆仆的赶路人,大概是前不久进了趟山,带了不少东西出来,又或者是趁着快过节,进了趟州府买了些时新玩意儿带过来,准备在县城里面进行贩卖的。

绝大部分会直接交给杂货铺子或者其他摊子进行代卖,但也有些胆大的,不想给别人分成的,就趁着夜色自己在街头找块位置叫卖。

对于这部分的人,县衙也是特意规划了一块位置出来的。

这不,郭柏文带着郭奶奶他们,就走到了这块位置上。

能看到这条街边的小贩们挨着城墙支起了摊子,有卖碗盆的、有卖年画的、有卖荷包的,还有卖对联和红灯笼的,总之品种繁多,应有尽有。

各种各样的叫卖声虽然没有白日那么大,但混合在一起,听着还是有些吵闹的。

郭奶奶站在一边看了一会儿,忍不住低声问郭柏文,“他们这么吵,那这两边街道住着的人晚上怎么睡得着啊?”

郭柏文也压低了声音,“阿奶,县衙规定了,晚上超过戌时就不让摆摊了。”

戌时大概就是晚上九点左右,不会吵人太久。

“再说了,这附近,没人晚上住在这里。”

这条夜市街,是县衙特地划出来的,正好就在县学门口的那条长街上,这边的路修的平整又宽大,即便两边被占了位置摆摊,也不会堵塞交通。

县学的宿舍据说是在另外一边,倒也不用担心会打扰别人晚上学习。

而且这条街离县衙的位置又近,晚上有人出来巡逻的时候,也能第一时间看到这。

方便管理。

这条街不长,也就百十来米的样子,要郭柏文来说,其实和那日古桥集市上能看到的东西差不多。

不过就是一个是白日,一个是黑夜。

但对于郭小花和郭奶奶说,能够在夜晚逛集市,显然是一种很难得的体验。

他不过一个错眼,就看见郭小花直直朝着人家卖绢花发绳的摊子去了,心里无奈,刚想要和郭奶奶说一句,这边就发现郭奶奶也蹲着一个杂货摊前看起了碗。

郭家之前用的碗都是木头的,往日倒也不觉得有什么。

毕竟郭家村里,用木碗的人多着嘞。

但是现在进了城,郭奶奶看着那崭新的厨房,又觉得那用了几十年的木头碗,配不上这么好的厨房了。

特别是这里竟然还有卖便宜又好看的瓷碗。

豆绿色的青釉碗,郭奶奶看了又看,也没敢上手摸,毕竟一个就要十几文,看了好半天,才转向了旁边的黑陶碗。“这个多少钱?”

“五文一个,买的多还能再算你便宜些。”

摊主显然是经常会碰见砍价的客人,都没等人提,自己就先说了能算的便宜些。

听他这么一说,原本还在犹豫的郭奶奶,反倒下定了决心,“给我拿四个小碗,四个碟子,两个大碗并两个小盏吧。”

两人来来回回就最后的价钱又拉扯了一会,中间空档的时候,那边看绢花的小花也回来了。

只是手上空空,只一双眼睛亮晶晶的,“我蹲在那看了好久,终于看明白那朵杜鹃花的绢花是怎么扎的了!”

“等明天我就自己扎几朵试试,要是扎的好看,还能带回去送阿桃一朵!那人说嘞,这杜鹃花可是州府那边的时兴样式!”

竟是去偷师去了——

郭柏文之前只知道小花喜欢这些绢花簪子,但是不知道她竟然还有这个本事。

要是真的擅长这些,之后有机会,能送小花去首饰铺子或者布坊里做个学徒,学点本事傍身也好。

他们两人正在说话,郭奶奶过来一人怀里塞了几个碟子几个碗,打断了他们的话。

“可算是松口了,这么些东西,三十文拿下了。”郭奶奶还炫耀了一下自己怀里的那一把筷子,“瞧,还有赠品。”

这价还的,都打对折了吧?

郭柏文脸上哭笑不得,心里却觉得自己带家里人到县城居住的这一步,真是走的好极了。

往日里,郭奶奶和小花可都没这么快活过。

到县城里的第一日,就以几人认熟了从家到县衙和城门的这两条路结束了。

回去的路上,郭奶奶还时不时叮嘱他们,一定要小心手上抱着的新餐具,可别磕着碰着。

等好不容易到了新家,肚里的食也消得差不多了。

把东西收好,甚至还难得点了油灯照明,各自洗漱不提。

郭柏文正打算跟在郭小花的后面上楼,却感觉有人在身后,拉了拉他的胳膊。

一回头,果然是郭奶奶。

她提着油灯,一脸严肃,“文崽,阿奶有话想和你说嘞。”

郭柏文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大脑已经开始飞速回转,自己今天是不是因为住进县城而太过得意忘形,忘记了什么事情,被郭奶奶发现哪里不对劲了?

脑筋运转,但也不耽误他顺着阿奶的力道,轻轻的坐在了院子里的石凳上。

心里如临大敌的做好了准备,耳朵一错也不错的,就听到郭奶奶突然开口问道:“文崽,家里之前没有余钱,所以阿奶一直都没有问过你——”

嗯嗯。

“你是不是,一直想要去读书啊?”郭奶奶眼底一阵五味杂陈。

郭柏文提前做好了各种问话的准备,却从来没想到郭奶奶竟然会问这个,当下便有些没会过意来,“嗯,嗯?啊?”

他这个样子,落在郭奶奶面前,算是半坐实了他想要去念书的想法。

郭奶奶叹了口气,“你就别瞒着阿奶了,阿奶都看到了。”

“今天去卖那白木耳的时候,你开了那藤筐,阿奶看到里面放了几本书,还有些纸和笔……”

啊,是上次来县城里买的,准备用来自学解闷用的《真草千字文》。

郭柏文想着买书的时候,还想着自己学学认识繁体字,没事还能练练毛笔字呢。

结果书和笔墨纸砚都买回来这么久了,他还没翻开一页看看呢。

……不过也不怪他。

这又是大斑,又是家里屋子坏了的,又是忙着搬家的。

他都快把自己转成个陀螺了,哪里还记得那本书和学习的事情。

可偏偏,只是打算临时抱佛脚的自己,竟然成了阿奶眼里,一心想要读书的人。

郭柏文想要解释,但他不管怎么说,郭奶奶似乎都认定了他是怕浪费家里的钱,所以才说自己不想去念书的。

这个想法,在她今天出去逛夜市,发现那夜市就在县学附近后,就更加得到了佐证。

郭柏文没想到,原本只是一时兴起的外出逛逛,竟然还给自己落下个一心求学的印象来。

但他书也买了,笔墨纸砚确实也都备了。

想要读书认字,也不是什么坏事,阿奶既然这么认为,那就随她去吧。

“阿奶,我只是想要买本书回来自学试试,想着要是万一学不成,能多认识几个字也行啊。”

看阿奶还要说些什么,郭柏文赶忙又说,“家里现在存银不过五两,我打听过了,县城里面两家私塾,一年最少也要三两银子的束脩。”

这倒不是他特意打听的。

胡青山虽然只比他大了两岁,但是孩子去年就已经出生了。

虽然还早,可他已经规划好了之后要攒钱送孩子去念书识字,这点消息,也都是两人闲谈的时候,郭柏文才知道的。

虽然知道古时候的人结婚早,但这件事还是给了郭柏文不小的震撼。

他觉得自己现在年纪还小,郭家村和他同龄的人也都还没成家,一时没想到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胡青山,在这个年纪就已经开始当爸爸了。

所以也就连带,也记下了关于私塾学费的事情。

一听学费要三两银子,再一想到这个院子租金,郭奶奶沉默片刻后,轻轻叹了口气。

默默摸摸郭柏文的脑袋,“文崽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5章 第二十五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签到系统在古代
连载中长红晕的星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