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凄清,一轮沙哑明月下,狂风卷起、古城寒颤,那随风漫舞,遍游山河的黄沙纷纷扬扬。冷风慢慢卷走寒云,月色照映下,江边的雾气一扫而空,风沙下旌旗轻盈的晃来晃去,清冷的光折射于大地之上,旷野一片明亮。城门外望千里,不多时狂风骤起、尘埃滚滚倾城而至,黯淡迷蒙外,一个少年骑着骏马疾飞如电,对着前方一马匹穷追不舍。就这样一直从天黑追逐到天亮再黑再亮……前面人困马乏时,少年终于追上了,马上坐着一个和尚,不知何事惹了少年郎?使得他像暴怒的狮子随时准备撕开猎物。倒霉透顶的出家人眼看生还的希望渺茫,准备奋起拼死博一线生机,未等他刀出鞘,突觉白鹤亮翅,手起手落、寒光一道快如闪电、和尚人头沉闷落地。身子随即应声落马,少年下马上前踢了踢他,见毫无反应,他走到和尚跟前搜了搜,从他怀中掏出印信,而后打马而归。为了一个小小印章大动干戈,月黑风高杀人越货,确实不值得,可是这印章,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普通东西,它是抗金起义军的印信《印信是公私印章的总称或指代权力与官职》这个脑袋搬家的和尚名字唤作——义端,他本想拿着这印信去投靠金朝,以换取升官发财,只是计划不如变化快,当算盘珠子打到人家脸上时,贪婪——这道送命的符,张着狂蟒大口,让自己眨眼间身首异处,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少年大约累坏了,舒了一口气一屁股死人旁,接着又躺下了。此时起义军营里,领袖耿京焦急万分,丢失印信非同小可,如果落入敌营后果不堪设想。几天来他寝食难安,嘴角上下起了一行泡,像一粒粒露珠镶嵌在皮冻上,疼痛难耐,他顾不得这些,想到辛弃疾两天来不见踪迹,追回的希望日渐渺茫,或许这小子假意追赶,跟和尚早已串通好也未可知,疑虑焦灼如雨后春笋,渐渐占领了自己有限的脑容量。想到这印信一旦落入对方之手,那灭顶之灾无可避免,自己辛辛苦苦撑起来的一道防堤,将因一只白蚁而土崩瓦解,短短三天堪比三年一样漫长。当绝望无可避免的萦绕自己时,无路可退的感觉楚歌四起。少年郎躺了一会儿,实在是累得不愿意起身,想到军营里如热锅上蚂蚁的一众,他一跃而起跳上马回奔。
军帐外、士兵们远远看见少年的马飞奔而来,欢呼四起、他们七嘴八舌议论:印信一定是抢回来了,立下了生死状,他拿不到岂不是回来送死……少年靠近时,他脸上藏不住的喜悦,欢快的从怀中掏出来印信,对着士兵们挥挥,人群中爆发出雷一样的声响。少年下马,他们上前抱起他,欢呼雀跃一起举高,一场灾难就这样被他苦追三天化险为夷。义军领袖耿京看着印信完璧归赵,内心掩饰不住的欣慰挂在了丘壑纵横的老脸上,使得他不甚紧巴的脸无比柔和。庆功宴上、他轻轻拍拍辛弃疾的肩膀:“初生牛犊不怕虎,后生可畏啊!将来前途定无量。如今我老了,有些力不从心了,这天下以后是你们的了,年轻人好好干、你大展宏图的时刻很快来临。”辛弃疾谦逊道:“大人您正值当年宝刀未老,何来老去横秋之说?我们还要仰仗大人鼻息,直捣金狗老巢,一举灭了金国,一洗靖康之辱呢?”耿耿京不紧不慢举起酒杯道:“年轻人如今我是秋风扫落叶,一年不如一年,比起盛年确实力不从心了。我知道你从小不辞寒冬酷暑练剑,一张剑用的出神入化,熟读兵法,且运用自如,以后匡扶正义收复失地这重担就交给你了。”大家举杯痛饮,庆祝失而复得的印信,辛弃疾禁不住感慨:义端和尚偷偷溜走的时候,顺手牵羊带走了,自己保管的起义军大印,这对于年轻气盛的自己来说不啻于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如果没有追回来真是百口难辩。这鱼龙混杂的起义军,什么品行不端的人都有,以后真该引起注意了,一定要重整军纪,不让好人蒙冤才是正经道理。当时印信被偷走,义军上下议论纷纷,面对众人的质疑,自己丝毫没有逃避的意思,当即就下了军令状:“三天之内,提叛徒之首来见,若有延误,当下便献出自己首级,以谢失职之罪。”他分析义端叛逃偷走印玺的原因,肯定是要投靠金国,于是出现了开局那一幕,辛弃疾快马加鞭朝金营方向追去,勇往直前追击数百里,拼尽全力取叛贼首级,这样一来不仅洗清了嫌疑,义军上下对辛弃疾那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他智勇双全足智有谋,打起仗来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此后耿京无论决策大小,都先与之商量探讨,很快耿京辛弃疾领导的起义军名声大振。
话说当年、他幼年丧父,小小辛弃疾由祖父抚养成人。祖父辛赞卓尔不群目光远大,见这娃从小不但喜欢舞枪弄剑,仔细研究兵法,且脑瓜子灵光,学的东西过目不忘。因此祖父更加精心培养,并请来名师刘瞻加以辅导,他在祖父老师刘瞻的双重加料下,知识点以光速倍增。什么排兵布阵、奇门遁甲、星象八卦、甚至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不在话下,军事才能堪比霍去病,而文采不输苏东坡,一个全能型军事奇才,在两个大家风范名师的谆谆教诲下应运而生。关键人家全能也就罢了,不但文采卓然,而且虚怀若谷,戒骄戒躁、不事张扬、典型别人家的孩子,祖父那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并时常告诫他:轩儿、虽然咱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是金国人统治,可是我们依然是大宋子民,要铭记丧权辱国之痛,有朝一日将金军赶出我大宋国土,收复失地、以雪前耻”。他看着祖父望向远方的脸老泪纵横,小小孩童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所谓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对他祖父绝不马虎半分,一直都是言传身教,甚至不顾自己年老体衰,亲自带着他攀山越岭,登高爬远间,不但勘察了地貌、熟悉地形、迂回路线中又培养了他非凡的军事侦察能力,也灌输了军事化的思想。那日登高祖父眺望着故国山河,深沉对着他说:“昔日汴京城花天锦地,车水马龙、盛况空前、百姓安居乐业,人欢马叫、无一不是喜气洋洋。如今我们的大宋四分五裂,百姓水深火热中苦不堪言,希望有一天你能拯救国家于水火,重新恢复我天国风采。”他看着眼圈发红的辛赞说:“祖父放心,我定不负您老期许,拼尽全力以身报国,为朝廷收复失地,将来大宋在我麾下会一统天下。(今天看来政权的交替更迭都是顺理成章之举,皇帝轮流做,今天到我家,老百姓只要衣食无忧吃饱穿暖,无论谁坐龙椅都拥护,没有人愿意狼烟四起,战争引发的效应——最倒霉的是平民百姓,战争波及的地方便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所以安稳的生存环境,英明的君主,填饱的肚皮是他们迫切需要的,四海无战事,清风朗月,哪怕朝堂上坐着一条狗,他们也顶礼膜拜,没人愿意战火纷飞,宁做太平狗,不做乱世人。只是迂腐的儒家之道,忠君总是与爱国挂钩,个人英雄主义,文死谏、武战死、为了朝堂上那一个人出生入死,哪怕百姓流离,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去确保另一个人的荣华富贵,美其名曰:匡扶社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