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 2 章

2.

实在懒得搜索原文,杨星宇随意扯了几句,便讲了起来。

“原文我不太记得了,大致讲一下意思大家听听就行了哈,反正就是个笑话,能逗大家一笑就算值了。”

“这个笑话说的是从前呢,有四个年轻人,当然也不一定年轻,毕竟原文很短,我记得就两句话,应该不超过一百字。所以细节没那么多,都是主播自己加戏,毕竟坐在一起侃大山聊未来,从古到今,都只有年轻人才会唠的起来吧……哎呀这个不重要,这个不重要,又跑题了,我们把话题拉回来。”

“从前,有四个年轻人,相聚在一起,各自聊起自己的志向。第一个人呢,说:我想当扬州刺史。第二个人呢,就说,想发大财,想暴富。然后第三个人,就比较仙了,表示看不起这两个求权求钱的俗人,直接说自己想要得道成仙,骑鹤升天。”

“最后一个人一看,好嘛,人生的几大追求都让前面的人说完了,那我说个什么才能不掉档次啊?总不能说死婆娘吧,毕竟升官发财死婆娘那是中年男人的三大喜事,他还年轻,还没讨到媳妇呢。现在说这个还太早了。”

“那么大家猜猜看,第四个人说了什么?”

听到仙人问自己,听笑话的人激动了。

“诶,孩儿他娘,你觉得是什么?”

“那人说什么老娘不管,但是你要敢说死婆娘,老娘今天就跟你拼了。”

妇人说完,白了丈夫一眼,“神仙不用吃饭,你也不用啊,有功夫在这想这个,不如把外面的柴劈了。”

“我那舍得啊,这么好的媳妇儿,只有那狼心狗肺、忘恩负义的混账才这样想。”男人一脸愤慨,相当看不上神仙口中的中年男人。

“行了,别显摆那几句跟老夏头学的词了,家里又没人,臭显摆给谁看呢?快去把柴劈了,明早还要做饭。”

小夫妻的打情骂俏,并不影响杨星宇磕磕绊绊的直播。

一时忘记了这是单向输出观点的直播,习惯了和朋友贫嘴,杨星宇下意识卖了个关子,但说完之后看了看个位数的播放量,她沉默了一下,不得不狼狈找补。

“……行吧,主播还是自己说吧。”

“第四个人呢,就端起酒杯站起来,说了一句打油诗: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位仁兄表示,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当然是我全都要。”

杨星宇一说完,自己便乐呵呵笑起来,一边笑一边接着解释,“虽然殷芸收录这个故事,是为了讽刺某些人既要又要还要的心理。但后世的文人,尤其是苏轼,都更倾向与弱化典故中的教化意味,只是单纯以扬州鹤指代十全十美的理想人生。Up觉得很有意思,再加上当时读南方文学有点上头,对苏杭的滤镜还没有被旅游打破,一拍脑门,就定下了这个用了好几年的网名……”

既要又要还要,听到天幕中的女子如此评价最后一个人,苏轼大笑起来。

这话着实促狭,却又说准了不少人的想法。

听到杨星宇讲到得道成仙,刘彻的双眼就已经开始忍不住放光,拉住身旁的卫青畅想起来。

“仲卿,仙人莫不是要讲授长生之道?朕就知道,朕外据匈奴、内修法度的功绩,即便是仙人也会惊叹,赐朕仙法。”

也不知道仙人是赐他服之便可延寿的仙丹,也是赐他修道成仙的要笈,想想真让人兴奋啊。

要是两种都赐就好了,不不不,朕不可如此贪心……

卫青心里却忍不住叹了口气,虽然在陛下面前,他不该如此失仪,但天幕提起长生,他不免想起自己英年早逝的外甥。

天妒英才,去病明明还是个孩子,却……

若是去病还在,今日本也该站在这里,与众人同乐。

“好了,热场子的话说完了,我们还是进入正题吧。俗话说的好,读书先看序,一本书写了什么,写得怎么样,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看完序就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比如大家熟知的《桃花源记》《兰亭集序》《伶官传序》,冷门一点的《文心雕龙序志》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书序和赠序虽然都是序,但是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文体啊,书序的重点在于书,写这个序的目的就是为了这本书,所以不管怎么写,你想写大纲也好,唠嗑一下写书的心里路程也好,总之弯弯绕绕都是为了这本书。可赠序的重点是赠,你写这个序就是为了送给某人,夸他、鼓励他甚至骂他都行,只要送出去。

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序,它大致分了几个部分……”

杨星宇熟练拉出一张思维导图,开始填充。

“《桃花源记》竟然是序?”

看到有弹幕震惊发问,杨星宇停了下来,解释。

“嗯没错,up第一次知道也很震惊,特意去搜了原诗来看。感想就是,老陶别太爱了,他简直就是为了这盘醋包得饺子。为了心里的桃花源,写了诗,然后感觉没写出桃花源的美,又加了一篇散文,结果没想到文比诗火,这何尝不是一种……啧啧啧。”

没想到这天幕还提到了自己,陶渊明惊讶抬头。

不过……听到仙人戏谑的调侃,他忍不住摇了摇头。

零陵郡王被杀,琅琊侍中又因不忍谋害故主,服毒而亡。

这骇人听闻之事实在有悖伦常,他一个村野老农,即便有心也无能为力,去对抗世道人心,自然只能寄情诗文。

仙人居之甚远,不解其中缘故,如此轻佻视之,未尝不是因为其早已身处桃花源。

比起陶渊明对杨星宇态度的在意,更多人在意的是天幕提及的熟知冷门之分。

琅琊王氏出身的王羲之自然满不在乎,他的文章在仙人间传诵一时,这难道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只是...闭目回想起当年众人饮酒赋诗的盛景,他终究有了一丝岁月忽已晚的怅然。

虽然被仙人点名为冷门,但刘勰还是快慰了许多。

他对自己的才华自然自信,深信所著是弥纶群言,立身扬名的经典。

可他装作货郎的模样,在沈约出行时闯到车前求见,也只是得到了对方一时的欣赏。

《文心雕龙》并未受到世人的注目,如今却听到仙人提起,他如何不感到快慰!

至于欧阳修,他根本没工夫在乎天幕的话。

为了那王介甫的青苗法,可怜欧阳修一把年纪到了想退休没能退了的年龄,还要揪着所剩无几的头发写《言青苗钱札子》,委婉劝告官家变法有风险,改革需谨慎。

这改革是真难也真看官家啊,欧阳修想。

老夫年轻的时候,亲历了范文正公、韩相公和富郑公的庆历新政。当时他忧虑仁宗性情柔和,新政接二连三地遭到打击难以为继,五代时期的惨痛历史重演,遂自撰《新五代史》做《伶官传序》,激励自己,也劝谏官家。

谁承想如今官家又过于激进,王介甫也是个耿介偏执的拗相公,一心变法,却不知回头看看效果,弥补漏洞。

“和大部分文学史一样,这本书也是按照三古七段、朝代更迭的顺序来书写文学史,不过在序里,作者塞了一小部分文学史的历史。这个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杨星宇的话如平地惊雷,激起众多反应。

听到杨星宇真得按照一开始所说那样,一段一段读起作者在序言中自称的话,不少人都意识到了仙人真的只是想要读书,而非传授什么长生之道亦或其他。

对天幕口中的文学无感,他们便忽视了絮絮叨叨的杨星宇,专心手里的正事儿,毕竟仙人可以不干活不吃饭,闲坐空谈,他们却还要为了填饱肚子奔波。

除了一些有钱有闲又不思进取的权贵,闲着也是闲着,干嘛不听呢?

可当仙人漫不经心说到朝代更迭,有脑子的人恨不得假装自己是个聋子,什么也没听到。

杨星宇的科普仍在继续,“这个三古七段呢,是中国文学史的一种断代方法。主要就是将中国文学史分为上古时期、中古时期和近古时期,然后在这个三古之内呢,又细分为了七段。

这个算是一个常识类的知识了,就是大家一研究文学史,都是默认的这个框架,不会有人给你讲为什么,你们看,这本书里就没有,我以前学的那个版本,它也没有。就是上课老师讲到了,我们下边这些学生一脸懵,老师才很嫌弃地补充了几句,事后还痛心疾首,你们是我教过的最差的一届!

以前听到这句话就很难受啦,心里哇凉哇凉,还范委屈,老师你咋这样呢?但是现在想想,就很好笑,你们知道吗?一想到老师那个傲娇的语气,就...很可爱。

为了方便接下来的学习,我就给大家科普一下吧。不过up没那么专业,因为知识一毕业都还给老师了,现在对于这个知识点,我认识它,它不认识我。所以我们灵活使用百度哈,当然我也不会说什么最差的一届,毕竟我们就这一届,还是小班教学,学生不超过5个人。”

看着观看人数上的3,杨星宇自我调侃开了个玩笑,切出百度页面。

“上古时期是先秦、秦汉这两段,这个时期文学的特点有一个很普遍的说法,叫孕育期,诗歌、文章、小说什么的,都处在一个新手期。就跟始皇帝创立的封建帝制一样,大家都是小朋友,排排坐,吃果果。”

秦汉!

秦国的人乐了,秦朝的人则心情复杂多了,尤其是秦始皇一朝。

秦国乐是从帝制一词中看出了一统七国的成功,秦朝却既高兴于陛下的功绩被认可,又沉默于秦朝遭到覆灭。

胜利者刘邦,听到最后一句,却无端联想到了年幼的始皇帝和项羽,乖乖坐着等着吃果果的样子,一阵恶寒上身。

刘邦疯狂摇头,想象自己上前,拿走了果子一口干掉。

呼,舒服多了。

至于后面小孩子被抢吃的哭闹的样子,别想,千万别想,那画面太美,他不敢想象。

1.笑话出自 《渊鉴类函·鸟·鹤三》引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 扬州 刺史,或愿多貲财,或愿骑鹤上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 扬州 ,欲兼三者。”最出名的引用是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那首

2.猪猪朝选用的时间线是柏梁诗成诗那一年,小霍已经病逝8年了,选这个时间线不是为了刀,就是想切题,但是不得不承认,写猪猪不写小霍根本快乐不起来,后期看看能不能加一条小霍意气风发的时间线吧

3.四篇序就不介绍了,大家都是老朋友了,有些甚至都会背

4.没想到第一章就有留言,受宠若惊啊。扛着debuff爬起来码了一章,但是日更是真做不到,这篇脑洞太学术了,说实话没太大把握。再加上目前还是想写崩铁的存在主义,抱歉辜负大家期待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第 2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天幕:皇帝聊天群

暗黑集

我喜欢的文 10

狩心游戏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清北落榜生,在线直播
连载中孤单打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