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令仪

“来人,传太医,将陇西郡公夫人送到椒房殿好生照看。”

随后看向慌张不已的赵明诚,沉声吩咐,“看管好这混账。”

一场演武,皇帝本意是让将士看到为国争光的家眷之荣誉,让将士安心。却因为赵明诚那混账泡了汤,还伤及在外统帅的家眷。

椒房殿,经太医诊断,箭虽不深,但曹兰亭有孕,诸多药物无法使用,若生拔,母子具亡,唯有先止血后生产。

荣国夫人年迈,早已泪流满面,只说要我女儿,救我女儿。

曹兰亭支开母亲,拉住妹妹的手,道,“妹妹,求妹妹让我儿子令衡进宫,姐姐有要事交代。”

皇后应声立马派人去传。随后曹兰亭道,“妹妹,我怕是不行了,这孩子若真是个女孩,求妹妹替我抚养她长大,看护。母亲年迈,我不能尽孝,也辛苦妹妹。也不要为难明诚,替我转呈陛下,明诚年少,求陛下顾念其父从轻处置。”

皇后止不住的泪流,握着姐姐的手不松开,不多时,翰林郎官李令衡入内,皇后这才出去主事,

令衡,今年不过十七岁,本朝最年轻的翰林郎官。

见母亲虚弱至此,跪在榻前,几乎不能言语,曹兰亭摸着儿子的脸安慰,“儿啊,你平时最是冷静自持的,此时,为娘只能托付你了。”

“娘,您说,”

“儿啊,……”

皇帝坐镇未央宫,正则坐在父亲怀里,皇帝问,“儿,若你是阿耶,此事如何行事?”

正则抬眼,正视皇帝,“阿耶,此事不能寒在外将士之心,亦不可凉了已亡将士家眷。郡公夫人识大体会给阿耶台阶的,为了安抚人心,无论郡公夫人所生男女,可留于宫中抚养,一事表达天家重视,二来也是对陇西李氏的人质。至于赵明诚,贬为庶人三代不录用,长宁公主管教不严可降爵或赶回封地。”

皇帝点点头,抱着儿子去椒房殿等,除了这样的大事,身为皇帝必须露面。

椒房殿外众人辗转,心神不安,不到两个时辰,听婴儿哭声,心下有些落地,随即听女医高声喊太医,说是血崩,众人心都提到嗓口,皇帝蹙眉,问向太医,

“怎会如此?不是用了止血药?”

太医颤颤巍巍道,“启禀陛下,是郡公夫人为保孩子不允许我等用止血金疮药,加上难产急产故而有血崩。”

荣国夫人听罢晕倒在侧,皇后连忙吩咐人照顾母亲。

“快救人,若郡公夫人有差错,要了你们的命。”

太医连忙叩首去医治。

不多时,几位太医院太医都出来,女医上前禀报皇帝皇后,

“郡公夫人说,妾将命陨,不敢留于宫中,请求回府治丧,后事已交代府中二公子。”

“姐姐—”皇后泪如滚珠疾行入殿内,皇帝蹙眉,“再无回天之术么?”

太医们叩首,摇头。皇帝长叹一声,高常侍懂陛下心事,立即吩咐下去准备好马车随从准备送郡公夫人回府。

“兰台,内外有别,朕不便前往,你随郡公夫人回府,另告知陇西郡公夫人,孩子封县主,教由皇后抚养。若有憾事,随尔入朝,朕必从严。”

曹兰台叩首,多谢陛下恩德。

夜深了,椒房殿的人也散了。皇帝驻足良久,才回甘露殿。行至半路,见内官提灯,稚嫩的儿子等在路上,连忙将儿子抱起,心里服帖些许,

“阿耶。”

“阿耶在。”

“生死有命,阿耶不要难过,阿耶难过,我也难过。”

皇帝感慨,还是儿子贴心。安慰道,“阿耶知道。以后见到表叔要叫伯父,以前是阿耶好胜,总让你喊叔父,其实你伯父比阿耶长几岁。你伯父和伯母感情甚笃,想当年……”

皇帝回忆起年少时的情景,感慨不已,可表嫂如今,哎。

正则趴在阿耶肩头,他一直都知道,表叔比伯父年长的,但是他才五岁,还不明白这种兄弟之间的情感。

陇西郡公府内,

曹家人都坐在院中,

郡公夫人面色苍白无力,依靠在母亲怀中,交代,

“娘,女儿不孝,不能侍奉您送终,万望您保重,女儿去后,求您多加照拂我女儿。可怜我这女儿出生便没了母亲,她日后必定艰难。”

“儿啊,你放心,娘会好好照顾孩子的,你要坚持住。”

荣国夫人抱着越来越凉的女儿,心如刀割,早知今时,她应该拦着不让女儿去演武场的。

“女儿后事已经交代令衡,我死后会有令衡上奏本,咱们家不能让陛下为难,也要让正则,再进一步,淑妃之子不得不防。”

“亭儿,娘会办好的。”

“孩子呢,娘”

“你妹妹在正厅看护呢,你还没见过孩子,娘让人抱过来,”

“不要,让妹妹抱走,让妹妹回宫去,兰若少时胆怯,打雷下雨都害怕的紧我不能让她看到我离去的模样,娘,让妹妹带孩子回宫,我见了孩子会舍不得。”

荣国夫人点头,身旁的房姑姑退下去传话,皇后要去看姐姐被兄嫂拦下,

“兰若,带着孩子回宫,不然,你姐姐就白搭一条命。”

长兄如父,尚有权威,皇后再不舍也只得抱着孩子回宫。

曹兰亭在母亲怀中,眼前看到了自己少时的模样,和夫君成亲,生儿育女的模样……

荣国夫人见女儿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召亲眷入内,

看着外孙,荣国夫人再也忍不住泪流,

兰亭抬手,想要摸摸儿子的脸,却也没有了气力,唯有一句,儿啊,李家以后的路靠你了。

翌日,寅正,陇西郡公夫人病逝,遵遗命,秘不发丧。

郡公府二公子李令衡主事,上表母亲遗言。

妾陇西郡公夫人曹氏临终伏惟,沥血上言:

一者,妾殒后,乞陛下宽宥赵明诚之过,释其罪责,复其生路,虽死无憾。

二者,翰林夫人杨氏乃吾少时好友,今寡居无依,臣念夫君孑然,愿陛下降旨,将杨氏赐与夫君为配,以慰其孤,以续家脉。

三者,妾去后,若夫君他日偶有失德犯过,伏望陛下念妾临终之请,垂怜旧情,从轻发落,勿使其陷绝境。

妾叩首流涕,伏候圣裁。

皇帝感慨,准其遗表,以国夫人之礼安葬。

同年九月,陇西郡公班师回朝,闻妻亡命,痛心不已,遵循遗命,大哀治丧。与赵氏一族三代断交,断盟,断亲。

十月上表辞官,郡公传于长子令行,皇帝三留,再辞,帝允,李玄策携长子扶棺回陇西。

次子李令衡,帝感其母英勇,特准以日代月在长安守丧。

长女教于皇后抚养,名令仪。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还有此等好事?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青梅时代
连载中杭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