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皇嗣

正则看向令仪,她反问,“难道不是你故意的么?”

又道,“

既然是伪造必然有痕迹,大理寺卿钟益不是蠢人,会查出由谁仿造。”

“是谁呢?正堂身边两个谋士,一是黄梁,二是江南,哪个是你的人。”

正则眉目挑起,意兴十足,令仪推了推他,“莫非都不是,是江安王妃?”

正则淡然浅笑,“是王妃的乳母,先王妃韦氏是江州刺史长女,因生育难产而亡,江安王不想失去岳家助力,续了异母妹为王妃,新王妃的嫡母想让女儿听话,便派了乳母从旁协助,这个乳母因儿子好赌有了把柄,所以这场戏才唱的精彩。”

令仪讶异,随后释怀,果然,身旁之人有缝隙便会在不知情中被算计。

“今日过后,岂不是会牵扯到你,你难道还要受几天苦么?”

正则尚未康健,令仪难免担心,他摸了摸她的头,安抚。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这条路总是难的。

令仪蹙眉,“有小卒无将军,这盘棋落子不稳。”

正则看向令仪,目光如渊,“后宫多年皇嗣夭折,唯有周才人生育六皇子长到今日,难道是偶然?”

令仪了然,点点头,不再言语。

周才人生育六皇子自然不是偶然。上应二十六年,皇帝巡游燕地回长安,途经河间,有望气者称当地有奇女子,当生贵子,得遇周氏,听闻出生口中衔玉,遂带回宫中册为采女,十四个月生育六皇子封才人。

望气者,奇女子,当生贵子,都是我朝武明皇后玩剩的把戏。

江安王玩鹰,也不怕被鹰啄了眼?周才人有了自己的儿子,是皇帝亲子,怎么会支持江安王为太子?

陛下的想法,是太平日子过久了,要让储君经历厮杀,逐鹿天下看鹿死谁手罢了。

大殿之上,争论不休,皇帝拿着方宣岭的手术翻来覆去看了几遍,再次确认。

“确是方宣岭字迹?”

“方宣岭原是吏部员外郎后辞官,故而吏部有旧表,已经查验确是无疑。”

吏部尚书韦规道。

皇帝抬眸,胡须掩下唇边笑意,道,“既有手书,便去查。”

大理寺卿钟益称是,不着痕迹看了看韦规与刑部尚书苑庄,朗声道,

“方宣岭乃晋王府詹事,一个月前以上表晋王归家半年,臣等若要此人归案能否前去晋王府?”

“查案是为了国家安定,你是大理寺卿自然可去。”

钟益应声,下朝后派人去办,刑部未免钟益作假也派了几个自己人跟着,结果晋王不在府中,等大理寺和刑部的人到了皇庄,听闻宣宁公主在,大理寺司直不敢上前,刑部的员外郎心急正要硬闯被大理寺郎官梁许拦下,威胁,

“公主在,不得冲撞。你若想死我们兄弟可不想陪葬。”

刑部员外郎黄桂正要反唇相讥,想了想宣仁公主,不要惹为上。

她的亲族和兄长都是得罪不起的存在。

不多时,晋王身边常侍出来说话,

“诸位大人久等了,晋王尚在病中行动慢些,稍后会由宣仁公主陪同前往大理寺会见大理寺卿钟大人,二位可先行一步。”

说罢,一个眼色,底下的小太监将提前准备好的碎银子塞到几位小官手中,得了确认答复与银钱大理寺司直先带人回去复命,黄桂也向里看了几眼才回去。黄桂一走,常侍呸了一声。骂了句什么东西。

半个时辰后,令仪扶着病势垂危的正则进大理寺正堂。

下官见亲王,公主,俯身行礼,晋王摆摆手示意免礼。

“钟大人,本王体弱,公主不放心这才随我前来叨扰,还望大人不要见怪。”

钟益推辞,“晋王哪里的话,公主千金之躯临公舍,实乃我朝之福。”

随后,令仪陪同正则坐在一旁。钟益与大理寺少卿周旻对视一眼,愁上心头。问话之句再三考虑才说出口。

原本的十句改成三句,直到钟益拿出方宣岭手书,正则仔细的看了看,令仪接过再看了看,钟益的心都提了起来,令仪与正则装模作样看了看,听令仪道,

“方宣岭给我府上写过礼单,这字迹像又不像,方宣岭的字迹尾部带勾,而这份手书上的勾笔锋似有不同。”

随即吩咐下人去公主府和晋王府去拿往年信件礼单,仔细核对却有不用,但是和吏部的以往的字迹相同,钟益了然于胸,道

“字迹核对尚需几日,不妨请晋王纡在大理寺歇息几日?”

正则点头,随后叮嘱令仪,

“不过在这住几日,无妨,不必担心。我不能送你,天色渐晚早些回宫,以免父皇母后担忧。”

令仪还是放心不下,却不得不走,多加嘱咐常侍看护,

大理寺卿送走令仪后长舒一口气,三年前一场惊动朝野的杀妻案,他至今都记得宣宁公主在朝堂上的威压以及对司法敬重。

回神看向晋王,二人相视,了然。钟益颇有些羡慕,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宣室殿,

皇帝翻阅奏章,突然开怀大笑,恰逢皇后来临,

皇后施礼后讯问,“陛下何以如此开怀?不妨说与妾听听”

“好戏登台,看鹿死谁手。”

皇后蹙眉,略不赞同,她亲手抚养的儿女,比皇帝更了解,一旦下手,永绝后患。

“兄弟之间同室操戈,若伤了彼此,你这做父亲的何以言表?”

“君王,存于高山之巅,若没有手腕和鲜血何以平天下之人?不但要争,更要争的头破血流,吾倒要看看,多年心血培养难道会教出一个废物么。”

皇后坐在一侧,一言不发,良久,才道,“伯聿,你阻拦令仪与正则成婚也是同理么。”

皇帝抬头看了皇后,不解素来聪慧的发妻为何如此问。

“并非如此,我朝与阿兰多有通婚,本朝只有宣仁一个公主,就她了。”

皇后抬眸,无奈看着皇帝。

如此,是开玩笑的时候么!

“令仪过了年都十七了。”正是嫁人的好时光。

皇后反问,皇帝却道,

“民间常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咱们令仪万般好,不急。”

皇后 ……

“伯聿,太子之位我从不插手。可女儿是我心头肉。”

皇帝若有所思,点点头。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青梅时代
连载中杭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