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星骸之墟

正午的阳光穿过宗庙残存的穹顶,在青铜鼎上投下蛛网般的光斑。姒无锋跪坐在龟裂的陶砖地面,左手掌心的"禾"字阴文不断渗出青铜色液体,在地面蚀刻出细密的星图纹路。那些液体仿佛有生命般向四周蔓延,绕过他的膝盖,避开散落的玉刀碎片,最终在召公虎凝固的青铜躯壳前汇聚成一个小型漩涡。

漩涡中心浮起一颗水银珠,表面倒映着姒无锋陌生的面容——他的左眼已经完全晶体化,虹膜呈现出青铜器经年氧化的斑斓色彩,瞳孔则是缩小版的周原星象图。水银珠突然拉伸变形,化作一根细针,直刺他的晶体眼球。

剧痛中,姒无锋看到了星墟。

那不是夜空常见的星辰,而是无数青铜鼎的残骸漂浮在虚无中,每尊鼎的裂口处都延伸出竹简般的星轨,彼此纠缠成网。在星网最密集处,九具巨大的鼎尸围成环形,中央漂浮着半截孩童的指骨——正是井底见过的活字模具。

"这就是九鼎的......"姒无锋刚开口,指骨突然转向他。骨节表面的刻痕放大成沟壑,里面走出十二个与召公虎有着相同青铜眼睛的身影。他们手持各色玉刀,刀锋却不是用来刮削,而是在虚空中刻凿新的星轨。

最年长者停下刻刀,空洞的眼窝转向姒无锋:"削迹者永不消亡,只是更换载体。"

话音未落,星墟突然倾斜。所有鼎尸的铭文开始流动,汇聚成河涌向姒无锋。在信息洪流冲击下,他的晶体眼球表面出现裂纹,那些裂纹恰好构成《甘石星经》缺失的"荧惑逆行三舍"记录。

现实中的宗庙剧烈震动。姒无锋踉跄站起,发现地面的青铜液体已凝固成镜面,映照出令人窒息的景象——周原的地下并非泥土,而是层层叠压的星图陶片,每片都记录着被修改前的天象。此刻这些陶片正被无形之力掀起,露出最底层那幅:北斗九星而非七星的古老星图。

"天枢、天璇......"姒无锋数到第七星时,喉咙突然哽住。第八星"弼"与第九星"辅"的位置,赫然标记着两尊从未见于史册的巨鼎。

一阵骨笛的残音从井底飘来。姒无锋转头看去,井口的量器残骸正在重组,十二枚玉刀碎片拼成完整的圭表形状。表影所指并非太阳方位,而是直接刺向地底某处。他拖着伤腿挪到井边,发现水面下姬玄鸟的陶俑面容正在融化,露出内部青铜材质的第二张脸——那是张属于商代巫祝的古老面孔。

"她不是第一个......"姒无锋的晶体眼球突然脱落,悬在半空继续解析星图,"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脱落的眼球内部,浮现出更骇人的结构:无数微型鼎尸构成的眼球晶状体,每尊微型鼎内壁都刻着相同的场景——不同朝代的"姒无锋"与"姬玄鸟"在重复相同的探索。最早的记录甚至不是用文字,而是用人牲头骨上的刻痕来记载。

地面突然塌陷。姒无锋坠入星图陶片下的空间,落在由青铜爵堆砌的阶梯上。每踏下一步,爵足暗格中就渗出黑血,在空中凝成"禾"字的变体。阶梯尽头是圆形地宫,中央悬浮着两具互相缠绕的青铜骨架——一具掌纹呈鼎形,一具眼眶呈星图状。

地宫四壁布满蜂窝状的凹槽,每个槽内都放置着陶制孩童头颅。他们的天灵盖被打开,里面不是脑髓,而是精心排列的泥活字。当姒无锋靠近时,这些泥活字自动重组,在空气中拼出"铸鼎者终为鼎铸"的循环字幕。

悬浮的青铜骨架突然解体。骨骼碎片在地宫中央组成一尊袖珍鼎炉,鼎腹内燃烧着幽蓝火焰。火中沉浮的不是木炭,而是无数缩小版的玉刀,每把刀都在自主刮削着不存在的竹简。

"这就是纪年熔炉......"姒无锋掌心的"禾"字剧烈灼痛,"历史在这里重铸......"

他鬼使神差地将左手伸入蓝火。玉刀群立即蜂拥而至,刮削他的皮肉。疼痛达到顶峰时,奇妙的变化发生了——被刮落的血肉不是消失,而是重组为新的泥活字,这些活字又自动拼成更古老的史籍。

当火焰吞噬到肘部时,姒无锋看到了终极真相:九鼎从来不是九尊。真正的系统由十二鼎组成,三鼎为"辅弼"永远隐于史册。这隐藏的三鼎分别承载着"记忆原浆"、"篡改工具"与"削迹者名单"。

蓝火突然熄灭。地宫陷入黑暗,唯有姒无锋残存的左臂发出微光——骨骼表面浮现出与星墟完全一致的鼎尸星图。他恍然大悟:自己才是最后的载体,是行走的"辅鼎"。

井口传来碎石滚落的声音。十二个青铜眼的身影正在逼近,他们手中的玉刀这次对准了自己的眼球。姒无锋抬起发光的手臂,地宫四壁的孩童颅骨突然齐声诵唱,音波震碎了所有蜂窝凹槽。

在崩塌的轰鸣中,星图陶片如暴雨般坠落。每片陶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鬼片世界的僵尸邪童

无穷重阻

诸天大道宗

盗墓:最后的天师

地球人可以娶星际老婆吗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青铜纪年:失落的王畿
连载中王胤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