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朝堂

不用手动快进游戏后,郭清悟发现,游戏中的时间流逝速度明显加快了很多。

不,应该说,她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只是靠着一个个任务内容来判断现在是哪年哪月。

在完成“拉拢两名妃嫔”的任务后,系统提示,孔道辅携夫人进宫拜见官家皇后,孔夫人手抄长孙皇后所著《女则》赠予皇后,感谢皇后殿□□恤臣民。

清悟将孔夫人迎进长宁宫,两人“促膝长谈”了半个时辰。

于是,又一个任务,“结交一位大臣”顺利完成。

新的任务:“了解朝堂派别”。

这个任务让郭清悟对前朝之事产生了兴趣,她不再理会后宫那些天天嘲笑她不受宠的妃子们,而是将视线转向前朝,利用游戏的“俯瞰”功能,在另一个空间密切观察前朝那些大臣们,看他们每天都在谈论些什么。

渐渐地,清悟倒也听出些门道来。

朝堂上的官员,大体上分为有实权的宰执和负责监督皇帝与大臣言行的言官。

“宰执”不是一个官名,而是宰相、执政两种实权官员的统称。同样的,“宰相”只是一个职官总名,并非正式官名,正式官名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是实权官员中的最高级别,但并非像古装剧中那样由某个人担任,这个官名后面还需要再加一个具体的职务头衔加以区分。

北宋初期,自六部侍郎、尚书以上至三省长官,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均为宰相。首相带“昭文馆大学士”,简称昭文相;亚相带“监修国史”,简称史馆相;末相带“集贤殿学士”,简称集贤相。

执政官又包括副宰相(参知政事、尚书左右丞、门下侍郎、中书侍郎等)和枢密院长贰官(枢密使、枢密副使、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等)。这些便是所谓的“两府宰执”了。【注1】

宰执官员大都是靠着功名或政绩一级一级升上来,但后来出现了一个特例——枢密使张耆。

当年刘娥和宋真宗赵恒相恋,但因为出身太低被宋太宗反对。无奈之下,赵恒把刘娥送出府,藏在故交兼下属张耆家中,一直藏了十五年,直到赵恒即位后才正式入宫,获得了名分。

因着这份恩情,刘太后对张耆很是厚待,掌权后更是恩赐良多。

张耆为官平庸,一开始刘娥对张耆只是加恩,并未赐予实权,但是随着赵祯年龄长大,那些宰臣们有意把控朝堂逼迫刘娥还政,刘娥直接把张耆提拔为枢密使,又贬走了几个不愿意依附刘娥,却又颇有能力的大臣,比如刑部侍郎、枢密副使晏殊,以及始终和刘太后不对付的枢密使曹利用。

如今刘太后年过六十,赵祯也已经成年,自从天圣八年干元节过后,大臣们要求太后还政给官家的呼声越来越高。

刘娥也不甘示弱,直接提出,要她还政可以,但她十多年来为守护大宋兢兢业业耗尽心力,功劳不比皇帝差。虽身份是皇后、皇太后,但她刘娥为大宋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也应当让后世知道。

因此,她要在还政之前,穿着衮服到太庙祭祀祖宗,对先皇讲述自己代掌国事以来的功绩和付出,告诉祖宗们,自己没有辜负先皇的重托,没有对不起赵家的列祖列宗。

这个要求,直接被宰相吕夷简给驳了回去,用的理由不外乎是“不合礼制”“国朝无此先例”等。

刘娥毫不退让,表示如果大臣们不同意,那就说明不认可她的功劳,她会继续在朝堂上证明自己。何况先皇遗诏中明确说了让她辅政,若是宰臣的权利大到可以架空官家、左右官家意愿,她怎么放心退居幕后,将江山交还给官家?

“太后派”和“官家派”势均力敌,谁都压不过对方。再加上刘娥并不是天天临朝,而是五日一御承明殿商谈大事要事,百官也要上奏、处理全国各地政事,一时间,局面就这样僵持着。

时间如水般流逝,这边刘娥还在跟那些宰执、大臣们“冷战”,另一边的辽国朝堂也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大动荡。

天圣九年六月,辽国皇帝耶律隆绪病逝,庙号为圣宗。

辽国遣使来大宋告哀,赵祯辍朝七日,并率文武百官在文德殿用国礼为辽圣宗举行了哀悼仪式。

辽圣宗耶律隆绪驾崩时,在遗诏中尊皇后萧菩萨哥为皇太后,元妃萧耨(nòu)斤为皇太妃。

这对后妃都有尊号,皇后号仁慈翊圣齐天彰德皇后,简称“齐天皇后”,元妃号“顺圣元妃”。这位齐天皇后跟刘娥一样,由妃子上位为皇后,深受皇帝丈夫宠爱,在丈夫生前就开始参与朝政,丈夫死后由养子继位。

本来萧菩萨哥是正宫皇后,被尊为皇太后是理所应当的事,只是萧菩萨哥的养子偏偏是顺圣元妃萧耨斤的长子耶律木不孤,这就很尴尬了。

萧耨斤跟萧菩萨哥关系一直不和睦,耶律隆绪活着时两人就在后宫斗得天昏地暗,萧耨斤甚至找到了萧菩萨哥与宫中乐官私通的证据,未料耶律隆绪胸怀宽广,并不放在心上,对萧菩萨哥宠爱依旧。

耶律隆绪驾崩后,作为皇太子的耶律木不孤理所当然地继承帝位,改名为耶律宗真。耶律宗真和养母萧菩萨哥关系和睦,如同亲母子一般。他谨遵父亲遗诏,把养母萧菩萨哥尊为皇太后,生母萧耨斤尊为皇太妃。

萧耨斤对此更加不满——丈夫偏爱萧菩萨哥也罢了,如今自己的亲儿子当了皇帝,自己却还是只能当个皇太妃,这口气她怎么受得了?

萧耨斤这些年也在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她直接撕毁遗诏,自立为皇太后,命令身边护卫以“谋反”为由捉拿宰相萧浞卜和国舅萧匹敌,软禁萧菩萨哥。

把控朝堂后,萧耨斤为自己上尊号“仁慈圣善钦孝广德安靖贞纯宽厚崇仪天皇太后”,追封曾祖为兰陵郡王,父为齐国王,诸弟皆封王,控制朝堂上下,将萧菩萨哥迁往上京,对拥护萧菩萨哥的大臣展开大清洗。【注2】

辽国这位“仪天皇太后”的强悍作风也震惊了宋朝的大臣,他们要求刘太后还政的呼声更加激烈。

刘太后依然坚持,自己还政可以,但要衮服祭祖后才行。

于是那些大臣们就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大肆骂娘,骂天骂地骂女人,甚至骂到友邦那两个封号分别为“齐天”“仪天”的太后身上。

听着这些大臣一口一个“女流之辈”“目光短浅”“不顾民生”,郭清悟心中腾地升出一股无名火。

女人怎么了?你们不都是女人生的吗?

赵祯能当皇帝只不过因为他爹是皇帝,刘太后人家可是完全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管理这个国家的!

清悟决定了,她要不顾一切地支持刘太后穿上衮服。不但要穿衮服,哪怕太后要自己坐到龙椅上当皇帝,她郭清悟也举双手支持!

一时间,作为女性同气连枝的正义感充斥了郭清悟的心胸,她加大力度在后宫推广太后的功绩,并要求长宁宫的内侍宫女出宫采买物品时,有意在民间帮太后打响知名度。

范仲淹修捍海堰、发展水利——太后支持的!

晏殊知应天府时大兴府学——太后拨款的!

各州交子务鼓励百姓纸币交易,当地经济发展迅速——太后高瞻远瞩决策的!

在清悟的一番努力下,刘太后在民间的支持和拥护程度空前高涨。

舆论造得差不多的时候,清悟又让碧月找几个可靠的人出宫,在宫外演了一出戏。

一个月后,有官员上疏,说是有百姓在新开张的清风楼饮酒吃饭,谈及听到风闻有说太后欲衮服祭祖之事,有人说了一句:“我们不在乎龙椅上坐着的是男皇帝还是女皇帝,不在乎皇帝是姓李还是姓赵,我们只在乎谁能让我们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引起酒楼其他人纷纷附和。

当时酒楼中人员太多,已经无法查出是谁说的这句话,但是这句话却被人广泛传颂。

不久后,京城盛传一曲童谣:“男官家,女官家,爱民就是好官家!百姓不问朝堂事,只求腹中饭食足,只求身上衣裳暖;谁管龙椅坐着谁,只求边疆无战乱,只求天下百姓安……”

童谣兴起期间,正逢赵祯生母李宸妃病逝,宰执与刘太后又为安葬李宸妃一事忙活数日,等葬礼结束后,童谣也传开了,再也无法遏制。

这封疏奏和童谣让众大臣默然,一时无法辩驳。

加上吕夷简在厚葬李宸妃一事上出了大力,他率先松口同意太后衮服祭祖,朝堂上反对太后穿衮服的声量渐渐小了下去。

最终,赵祯写下手书,同意太后于明年二月穿着衮服到太庙祭祖,着令有司筹备相关事宜。

但是清悟却发现,赵祯在处理完李宸妃的丧事后,暗中命令心腹内臣秘密去宫外调查童谣的出处,不仅要查这首《男官家女官家》,还包括之前大肆称颂刘太后那些言论,甚至更早前那几首称颂中宫郭皇后的童谣《郭家女》《有女入中宫》、称颂曹家的《曹门高》,这些都要查清楚来龙去脉。

清悟不由得暗暗心惊——莫非这个时候,赵祯已经知道自己不是刘娥亲生了吗?

注1:宋朝官职资料摘自《宋代官制辞典》(龚延明 编著)

注2:辽国萧菩萨哥、萧耨斤的斗争参考百度百科“萧菩萨哥”“萧耨斤”词条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5章 朝堂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春夜渡佛

春盼莺来

逢春

贵妃娘娘千千岁

直播土味情话和部长们贴贴!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清悟宋时光
连载中金潋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