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观音陡然转头,此时还没来得及万众瞩目的十一皇子,未来的楚献王郑灵蔼在发呆。
纵火焚其宫室,跃入火中死。他直直的看向这几个字,还显得稚气的脸上一片茫然。
像他那样娇气的人,也敢义无反顾地走进熊熊烈火中么?这怕是野史吧。郑观音很不合时宜的想。
郑灵蔼有个疼惜纵容他的母亲,有个首富外公,有年纪轻轻前途不可限量的表哥,他还有个偏爱容忍他的皇帝父亲——除了过去的太子和如今的周王,皇帝对儿子那点可怜的宽容都给了他——
他怎么会死呢……他怎么会那样的死去呢?
她忽然觉得心里很不舒服。她想或许是因为郑灵蔼总是咋咋唬唬跟在她身后的样子实在太傻,又或许是因为她实在很难想象这个连磕到石子都要大惊小怪痛呼半天的少年毅然决然走进大火中的样子……
她只是觉得很生气很生气。他挡了你的道,你就一脚踢开他,倘若你觉得他太傻太笨,就把他打发到远远的地方去,他乐观知命,自己也能活得很好……你何必,何必做的这样绝呢?
杨妃垂首低泣。
殿中的乐曲早已停了,柳枝般的舞姬们安静的匍匐在殿中,瑟瑟发抖。有此变故,盖因座上皇帝掷碎的杯盏和沉冷的面色。
皇贵妃起身握住杨妃的手,低声安慰。
杨妃只是默默垂泪,她是位典型的襄州美人,冰肌玉骨,软玉生香,说话也带点娇,皇帝大多数时候都颇爱这幅做派,因而将她从贵人一路晋为一宫主位。
但此时的皇帝却无暇顾及她。
他的目光落在“昭皇帝即祚”上,转而看向他的儿子们。
他们有的难掩惶恐,有的惊疑不定,每个人都仿佛不敢觊觎大位,皇帝心底却有点失望,连野心都不敢显露半分的人,又怎么能坐上这个位置呢?
这些孩子里,真能有如后世史书所载的“拓土攘夷,文治武举”的功绩?还是后世史官夸大其词?皇帝暗忖着,却听身后的永乐长公主道:“娘娘且宽心……东宫监国,倒不一定是太子。”
杨妃的声音一顿。
皇帝回过头去,长女便站在杨妃身侧,她微微躬身,神色从容,在变故突生之际,却仍有此胆识,他心底稍慰,也不由想起一些很久以前的事,久的故人都已纷纷凋零,他还未登上这九重宝殿……
“既然怀宪太子亡于狱,那后来的东宫监国,便应该不是他。倘若父皇后来又立太子,那位太子殿下……”郑观音垂首掩袖,用微不可查的气音对灵蔼道,那位后来的太子殿下,未免太过刻薄寡恩。
看看在史书上都留下什么名声吧,坐伪造宝钞虐杀人,连诬陷兄弟的罪名都如此敷衍了事,竟也轻易夺去了血亲的性命,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郑灵蔼被她一提醒,也回过神来,咬牙小声道:“让我知道是哪位兄长,我要把我所有的钱都给他!”
郑观音:“……”
十一皇子郑灵蔼什么都好,就是脑子不好。他爱一人时,肯将自己所有的钱财都同人分享,他厌一人时,便是一株草木都吝于给予。
在年轻的皇子心里,后来为他平反改谥的昭皇帝,就是他此刻最爱的人。
郑观音觉得自己已经完全知道了十一皇子心里在想些什么,他根本就没想掩饰!这位被史书盖棺定论的倒霉宗王,此刻骤然得知自己的命运,却根本没想过谁是始作俑者,他只看到了有人为他洗冤,有人为他撑腰,就像他活着的时候那样。
她不由叹了口气,心里对杨妃产生了淡淡的同情。
“十一弟,你……受苦了。”片刻的沉默后,陈王从席间起身,拍了拍郑灵蔼的肩膀,他眉心紧皱,神情忧郁,声音虽不大,但在殿中也算掷地有声。
“同胞手足,忍能白刃加身?”
这位乃是个名满天下的贤王,本朝诸多大儒都曾授业于他,在士林中素有美誉,惯来以笑示人,彰其礼贤下士的优秀品德。
皇帝的神色又沉一分。周王如梦初醒,方感此刻已是火烧眉毛。他张口欲辩,却已落后陈王一步,再欲相驳,岂不做实是自己日后残害手足?
倒是身侧的齐王心有戚戚:“今日朱紫贵,明朝刀下鬼。”
“……是啊。”周王半天憋出两个字。
还好天幕及时救了他——
“黄帝、尧、舜,寿皆百年,享国皆数十年,贤君在位,莫不久矣。文王十三年,明帝十二年,景帝十四年,独昭帝十七年,尤任文法,总揽威柄,权不借下,四民乐业,号曰显宗,不亦宜乎。[注1]”——《梁书·显宗本纪》
这就有点不要脸了。这是大多数人对未来的显宗昭皇帝的第一印象。
你要吹自己你就吹,和魏文王、汉明帝、周景帝等诸帝相比就过分了吧。
魏文王开国封疆,一朝享国六百余载,古往今来王朝之最。
汉明帝天纵英主,崇演礼学制度文章,首开盛世社稷承平。
周景帝拨乱反正,驱逐五胡攘夷辟境,德威广被古所未有。
这三位是改朝换代都数不落的千古一帝,你昭帝不但敢跟他们比,你还比他们更牛?
这恐怕就和元理宗学汉明帝泰山封禅,导致后来的皇帝断然拒绝再去泰山一样……
他们显然是忘了之前《显宗本纪》里的那一句:
遂成帝业,冠于百王。
关于昭皇帝是一个如何牛逼的皇帝,天幕马上给出了答案。
“到了元光四年,昭皇帝平息了安乐王之乱。彼时梁武帝诸子已悉数离世,皇帝成为了皇权唯一的象征,并开始铸造一个伟大的帝国。那是一个难以想象的盛世,昭皇帝提拔的将领们前仆后继地为皇帝效死,将帝国的旗帜插遍每一寸沃土,他们后来同样在史书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元光年间疆域变化新考》
“帝国的疆域已然无比辽阔,成为了历朝之最。但年轻的将领眼中的渴望却愈加炽热,他望着不远的海域——倘若那里的人也能沐浴陛下的天恩呢?”——《古代通史·梁朝篇》
“昭帝即位初,何政道叛乱,令萧苍术为将,东出拒之,右校尉将军傅修仪擒贼首。二月还,左右有功者俱加恩,苍术为侯,修仪为伯。”——《文献通考》
“显宗举兵两年,定海内,率天下于仁寿富庶之域者,亦以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而已。任于仇雠,起于疏远,委之以政,责之以功,谏无不从,谋无不获。且显宗之才,固非天下之所及,然而不以此骄天下之士,此所以能为千百年之基也。[注2]”——《上清疏议》
“三代以后,治功莫盛于梁,而梁三百年间,莫若元光之盛。[注3]”——《明宣宗实录》
到了此刻,已经没有多少人关注倒霉的十一皇子,众人都被天幕上未来的昭帝的功绩砸晕了。
古来帝王若论功绩,无非文治武举。依天幕所说,显宗皇帝不但开疆辟土,堪称历史之最,还开创了“元光盛世”,以至于三代以来,莫若于梁?
陈、周二王……望之也不似如此明君啊?
郑观音撇了撇嘴,觉得天幕言过其实,她的这两位皇兄,陈王伪善慎微,周王恃武骄纵,怎么看都不像是如此牛人。
群臣的目光落在两位在前朝已经近乎撕破脸皮的宗王身上,甚至是还未封王的七皇子、八皇子都得到了不少瞩目。
内秀!
未来的昭皇帝还是太内秀了!这完全看不出来是哪个啊!
皇帝哼笑了声:“倘若你们中真有谁有此本事,倒也不算辱没朕。”
年迈的丞相眼皮子一跳,从这平静的语气中听出了隐晦的杀意。他不着痕迹的看了眼座上的皇帝,这才半眯起眼睛,十分困倦的样子。
人老咯,总是不合时宜的回忆起多年前的旧事,脚下这方殿宇,还沾着隐太子和十三位列臣的血喃。辅国公、赵侯、万年公主……哪一个不是煊赫门第,皇亲国戚,还不是说杀就杀了?还累的子孙后代没入贱籍,任人宰割。
不对啊!群臣终于回过味儿来,天幕只说昭皇帝是即位的皇帝,它没说昭皇帝一定是当今的子孙啊!虽然如果没有发生什么意外的话……可是皇家发生的这种意外还少吗?
“显宗举兵两年定海内”,如果他是正常即位,还用得着举兵吗?天幕是在提醒他们:未来的昭皇帝他不是通过正常的方式即位的!
这就很有趣了,如果昭皇帝是武帝的子孙,那么好一点的情况就是他当时并不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乃是后来通过兵谏的方式即位的;坏一点的情况……这位昭皇帝他压根就不是武帝的血脉,而是隶属太宗一脉,以小宗藩王的身份即祚。
在京的宗王们已经感到头皮发麻,以小宗夺大宗,听起来不错,成了就如周景帝创不世伟业,名垂青史,败了……那可真是人头滚滚来。
更要命的是那句“到了元光四年,昭皇帝平息了安乐王之乱。彼时梁武帝诸子已悉数离世……”
元光是昭皇帝的年号,当今膝下有十五子,所以才过了四年,那位新帝就把武帝的儿女们都宰啦?要知道陈王而今不过二十有三,最小的十五皇子才七岁啊!
天幕纵然没有提及诸王薨殁的原因,可想来也和后来的皇帝脱不了干系。
所有人都面色凝重,如果说之前天幕显示的关于怀宪太子的一部分只是让京中暗流涌动,那么今日所书的显宗昭皇帝,就是再也压不下去的轩然大波。
狠!太狠了!这么一看,竟还是十一皇子死的早好,至少能捞个美谥。
郑观音觉得自己往后便要日日盼望父皇龙体康健,长命百岁。。
就在这位年轻的嘉阳公主还在心里为她看来莫测的前途暗自祈祷时,却不知她已身处命运的漩涡,即将走上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
“孝昭皇帝讳观音,一名瑗瑗,世祖第九女也。母孝烈皇后,生帝而薨,故帝年十四以世祖女赐封号嘉阳。”——《梁书·显宗本纪》
这一刻,她体会到了何谓如芒刺背。
[注1]苏辙:黄帝、尧、舜,寿皆百年,享国皆数十年。周公作《无逸》,言商中宗享国七十五年,高宗五十九年,祖甲三十三年。文王受命中身,享国五十年。自汉以来,贤君在位之久,皆不及此。
[注2]程祁:“太宗举兵五年,定海内,率天下于仁寿富庶之域者,亦以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而已。任于仇雠,起于疏远,委之以政,责之以功,谏无不从,谋无不获。且太宗之才,固非天下之所及,然而不以此骄天下之士,惴惴然常若有所不逮,此所以能为千百年之基也。”
[注3]朱见深:“三代以后,治功莫盛于唐,而唐三百年间,莫若贞观之盛。”
文章皆有改动。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十六年 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