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陈子衿,青青子衿的子衿。
这个名字是我出生那年,我二姨给我起的,至于为什么不让我爸妈起,大概是因为他们两口子没什么文化,都是农村出生的小学文凭。
我生活在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家庭。
父母对我很好,很爱我,但是他们并不爱对方,总是吵架,嗓门大的连村尾四婶家的大公鸡,都甘败下风。
母亲能干泼辣,是很典型的农村妇女形象,至于父亲…,嗯,我至今都不算怎么了解他
在我十二岁之前的记忆里,一直都是母亲在照顾我,父亲,更像是过年才回来一次、平常偶有视频的陌生人,关系实在算不上亲密。
但是我的童年并未因为“父亲”的缺席,而留下什么遗憾
因为“父亲”这个沉默寡言却又温暖可靠的角色,早在我出生起,就已经有了替补人选了
那个人叫“许嗣音”,我的竹马,是和我同一天、同一小时、同一分降生的男孩
他的妈妈是隔壁许叔的妻子,很漂亮的一个阿姨,叫白静,人还很有文化,听说先前是城里的一个女作家。
和一墙之隔的我妈不同,她性子很温柔、平时连个蚂蚁都舍不得踩死的那种
却莫名和我泼辣的母亲很合拍,一见面就成了闺中密友、无话不谈的存在
许是爱屋及乌、沾了老妈光的原因,她连带着也很喜欢我
喜欢到了什么程度呢?在我降生的时候,就给我安排了一个“老公”。
许嗣音的名字,都是根据我的名字起的,在我教书的二姨给我取完名后,白姨直夸这个名字好听,又把怀里还在睡觉的男婴,抱到了我面前,问
“小子衿,你想不想要个竹马童养夫啊?”
当时的我还没开智呢,哪会说什么话啊,点头摇头都困难,只知道一个劲儿的傻笑
她们可能以为是我开心接受了的意思,连连笑着起哄说好巧好巧,青梅竹马,又是同时降生,真是天定的良缘啊,然后就在这一阵阵起哄声中,给男婴取了“许嗣音”这个名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就这样,我和许嗣音的人生正式捆绑在了一起。
其实吧,我一直觉得他这个名字,是有点娇嗔埋怨在的。
用我看小说这么些年都经历来讲,他本人也应该是个傲娇小气,爱吃飞醋的纯情小男生啊
可是事实不是这样的
他一出生就好像很成熟可靠了。在我们还没开智的时候,两家妈妈经常会抱着我们相互串门玩
我那时候不大聪明,连积木房子都搭不好,偏偏又是个爱哭的,搭了几次都没成功就会嚎啕大哭
许嗣音这个时候就已经很聪明可靠了,会拿小肉手擦去我脸上的泪水,然后任劳任怨的把房子搭好,送到我面前
当然有的时候也会有些许例外
比如他控制不好力度,擦的太用力了,我就会哭的更狠,他没辙,就只能把在客厅畅聊的两位妈妈拉到我面前,来哄我。
这种我哭、他收拾一切的相处模式一直持续到了小学。
我意外的,在校内是个很安静的人,不会主动交朋友,在班里将近是个小透明的存在。
又因为我那时候没长开,胃口好,身材也有点微胖的原因,我不说话的时候也没别的小朋友来找我玩。
我倒也乐的清闲自在,保存好精力直到下午放学缠着许嗣音不放。
我和他仿佛是两个极端,我在校内静的没人搭理,他在校内受欢迎到放学回家还有小姑娘偷偷跟着他。
原因也无可厚非的就那两点,成绩好,长的好
长相上,他完美继承了白姨的清秀和许叔的俊朗,整个人清俊而贵气,把他扔在皮肤黄黑、五官圆顿的孩子堆里,就好像那鸡群里的鹤,一眼出挑。
他的早熟在这时候就已经展现出来了,可靠又聪明,沉稳而优秀,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连着六年,都是全年级第一
各科老师都对他赞不绝口,有什么活动,文艺演出还是县里的诗朗诵,都把他名字往上报。
他也都不负众望的完成的很好,好到我从没在他房间里,看见除了一等奖以外的任何奖项。
当然,也偶有例外,一向最尊敬师长、听从安排的他,也会有拒绝演出的时候。
这自然也和我这个闹腾的青梅有关,我喜欢在放学的时候缠着他,躺在他怀里叽叽喳喳的讲我在学校看到的一切
其实那些事,如今回想起来,他应该早听过了,毕竟连我这种小透明都知道的事
他这个校内大明星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但是他全程都没有表现出一点不耐烦,只是抱着年幼的我,垂下圆圆的眼睛,乖乖的听着,偶尔也会在我说到兴起时,浅笑两声。
因为这个总爱在校外缠着他的习惯,他为我推掉了很多占用他假期的露面机会。
我那时候不懂,在看到同班的尖子生都在星期五下午放学的时候,坐上开往县里的校车,去城里表演节目的时候
只会望向身旁同样优秀的竹马,好奇的问为什么你不去参加呢?
“因为我有比那更重要的事。”
他淡淡的回应着,我感到他牵着我的手又紧了几分,莫名没有开口询问
………………
后来上了初中,我和他分道扬镳了
我因为上课不咋听的原因,正常升上了镇上的初中,他则因为成绩优秀,被县里的重点初中录取了。
他开学那天,我来送了一段路
路上依旧是我叽叽喳喳的说,他沉默的听着,我倒是没什么不舍的,在心底为玩伴的离去难过了一会,随后又被电视机上的熊出没吸引了,一扫忧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