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的清晨,纽约曼哈顿迎来了新的一天。
晨光透过城市高楼的缝隙洒在街头,出租车的喇叭声、行人匆忙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构成这座城市特有的清晨交响。
杨琳和沈奕拖着行李,走出宾夕法尼亚车站。
人潮熙攘,空气中混合着咖啡和烘焙面包的香气,带着一种陌生却令人振奋的气息。
“纽约。”杨琳抬头,看着远处高耸入云的帝国大厦,轻声念出这座城市的名字。
“是啊。”沈奕微微笑了笑,“我们的新起点。”
——
两周前,他们告别了波士顿,收拾行李,坐上驶向纽约的列车。
波士顿的查尔斯河,公共图书馆、熟悉的咖啡馆……一切都成了回忆中的温暖片段。
而现在,哈德逊河和纽约的天际线,正向他们招手。
——
两人打车前往位于上西区的新公寓。
出租车驶过中央公园西路时,杨琳透过车窗,看见了那片夏日浓荫。
“等我们安顿好,就去中央公园散步吧。”她说。
“好啊。”沈奕轻声应着,眼中闪过笑意,“先熟悉熟悉这座城市。”
——
公寓位于第79街的一栋红砖楼里,五楼,朝南的窗户能看到哈德逊河的微光。
打开门,木质地板和浅灰色墙壁映入眼帘,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客厅的地毯上。
杨琳将行李箱拖到客厅中央,伸了个懒腰:“这里比我想象的还要宽敞。”
“是啊。”沈奕走到窗前,望向远处,“你看,那就是哈德逊河。”
杨琳走过去,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宽阔的河水在晨光下微微闪光,桥梁静静横跨两岸,河面上偶尔有驳船缓缓驶过。
“和查尔斯河不一样。”她轻声说。
“是啊。”沈奕微微一笑,“查尔斯河温柔,像一首叙事诗;哈德逊河辽阔,像一部史诗。”
杨琳笑了:“你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么文艺了?”
“跟你久了,沾染了你的浪漫。”沈奕转头看她,眼底闪着笑意。
——
下午,两人去了附近的超市采买生活用品。
曼哈顿的街头比波士顿更繁忙,路口的行人脚步匆匆,街头表演者的音乐声和路边小贩的叫卖声交织在一起,构成这座城市独有的喧嚣与活力。
“有点头晕。”走出超市时,杨琳忍不住轻叹。
“还不习惯?”沈奕笑着问。
“有点。”杨琳点点头,“这里节奏太快了,走在街上,好像所有人都在奔跑。”
“我们可以慢下来。”沈奕握住她的手,“纽约虽然快,但我们不一定要跟着奔跑。”
杨琳看着他,心中微微一暖。
无论世界多么喧嚣,他们都能在彼此身边找到片刻宁静。
——
晚上,整理完新家的行李后,两人坐在阳台上,手中各捧着一杯红茶。
哈德逊河在夜幕下泛着微光,远处的灯塔闪烁着红蓝光芒,像夜空中沉默的眼睛。
“这座城市,真的好大。”杨琳感叹。
“是啊。”沈奕看着远处的河面,“可它也像一片海洋,容得下所有漂泊的人。”
杨琳轻轻靠在他肩上。
耳边,是远处船笛的低鸣声,像是在欢迎这对来自波士顿的年轻人。
未来已至,他们站在新的河流边,准备迎接新的故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