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纽约迎来了第一场雪。
雪花轻盈地飘落在城市街头,哈德逊河畔的长椅被薄薄的白霜覆盖,树枝上挂着星星点点的冰晶。
杨琳裹紧围巾,踩在松软的积雪上,听着脚下“咯吱咯吱”的声音,心中有种难以言喻的平静。
这是他们在纽约的最后一个秋冬。
不久后,他们就会再次启程,回到曾经熟悉的波士顿,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
上午十点,文化交流中心。
梅丽莎坐在对面,微笑着看着她:“已经决定了吗?”
杨琳点点头:“是的。沈奕那边的项目已经确定了,我们计划圣诞节后搬家。”
“那‘味觉市集’活动还能继续由你负责吗?”
“当然。”杨琳笑了笑,语气里带着坚定,“既然开始了,就要尽力做好。无论在哪,我都想为文化交流尽一份力。”
“很好。”梅丽莎伸手握了握她的手,眼中透着不舍和欣慰,“纽约会想念你,而我们更会。”
——
下午三点,杨琳和同事们走进厨房区,开始为感恩节市集的试做活动做准备。
桌上摆放着各式食材:糯米、红豆、椰丝、紫薯、咖喱粉、米纸……
“我来做汤圆。”杨琳挽起袖子,笑着说。
她揉着白嫩的糯米团,将豆沙馅轻轻包入其中,手指灵活而熟练。
不知不觉中,她想起了小时候与母亲一起在厨房里做汤圆的场景——那时母亲站在灶前,边教边笑,说:“包汤圆要心里想着团圆,才能包得圆。”
团圆。
那是味觉记忆里最深刻的情感。
——
晚上七点,回到公寓时,沈奕已经煮好了热红酒,香气混着肉桂和橙皮的甜味,在屋里弥漫开来。
“闻起来好香。”杨琳换上拖鞋,走过去轻轻拥抱他。
“专门为你准备的。”沈奕递给她一杯,微微一笑,“今天工作怎么样?”
“挺好的。”杨琳靠在沙发上,抿了一口热红酒,暖意顺着喉咙流下,“我们开始为感恩节的‘味觉市集’做准备了。我今天做了汤圆,豆沙馅的。”
“嗯,豆沙汤圆——家的味道。”沈奕若有所思地笑了笑。
杨琳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心中有些感慨:“纽约的第一场雪,可能也是我们在这里的最后一场雪了。”
沈奕没有说话,只是伸手握住了她的手。
——
半夜时分,杨琳被手机震动声惊醒。
她摸到床头的手机,看到屏幕上显示的是父母的来电。
“琳琳啊,”母亲的声音透过电话传来,带着熟悉的温暖和一点点的疲惫,“南京也下雪了呢。你那边怎么样?”
“我们这边也下雪了,很安静,很美。”杨琳低声回答,眼眶有些湿润,“妈,你和爸还好吗?”
“都好,都好。”母亲笑了笑,随即语气一顿,“你爸爸听说你们要搬到波士顿去,心里挺高兴的呢,他知道你们是为了未来在努力。”
杨琳咬了咬唇,心头微微发酸:“我们会好好照顾自己,也会常常和你们视频的。”
“那就好,孩子。”母亲的声音温柔而平静,“无论你们身处何处,家一直都在你们心里。”
挂断电话后,杨琳望着窗外的雪花,心头浮现出母亲最后那句话。
无论何处,家一直都在心里。
她转过身,将头轻轻靠在沈奕的肩上,低声呢喃:
“沈奕,我们一定会在波士顿,建立属于我们的家。”
沈奕伸手搂住她,轻声回应:
“一定会的。”
窗外的雪花,依旧轻盈地飘落,像思念的絮语,落在心头。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