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鳞……这金鳞快把咱们为难死了,要我看,还不如把我浑身涂上金箔扔河里,拖着装菜的盘子走呢。”
孟家的厨房外,孟三勺满头大汗地蹲坐在地上,用给灶下扇风的蒲扇给自己扇。
看着厨房里冒出的阵阵热气,头上包了布巾的方仲羽默不作声继续挑拣松脂。
“二毛,咱们前天不是试过了么,松脂凝了之后偏厚,颜色也不够透亮,不然东家也不会对着鱼胶使劲了。”
“东家既然没说松脂不行,我就得挑拣出来,万一东家要用呢?”方仲羽蹲在地上挑完了松脂,又去查看在木盆里泡发的鱼胶。
孟家的厨房不大,大大小小盆和桶几乎要把院子堆满了,有的泡了鱼胶,有的装了松脂,另有些零散的琥珀之类。
看见孟三勺热得把胸前的衣襟都扯开了,方仲羽看了一眼灶房的门口,叮嘱他:“你快些将衣服整好。”
“啰嗦二毛,东家都不管我。”话是这么说,孟三勺还是把自己的衣襟整理了两下才重新蹲下。
“仲羽,昨日煮的鱼胶拿来看看。”罗守娴也从灶房里走了出来,将袖子挽过臂弯,结实的手臂被水汽蒸得发亮,她的额角和下巴都是湿的,也说不清是出了汗还是被熏了水汽。
方仲羽连忙起身去端胶,孟三勺则从一旁拎起了水壶。
“东家,我娘特意把今年新的绿杨春拿来泡给你喝。”
“替我多谢伯娘。”
温热的茶水下肚,被蒸走的水汽被补回来了些,罗守娴长出了一口气。
“东家,熬煮后的鱼胶颜色发灰发粉,不是您想要的金鳞色。”
昨日熬煮的鱼胶在瓷盘底凝了薄薄的一层,还未完全干透,颜色已经显出来了。
孟三勺探头看了一眼,说:
“奇怪,这些鱼鳔干的时候不是黄的吗?咱们按照那些木匠的法子,把它们隔水蒸出胶来,怎么颜色反倒变了?看着也浑浊,用不得。”
罗守娴想了想,说道:
“鱼鳔鱼胶陈年而黄,遇湿则色沉,咱们把它们隔水蒸了,反倒将陈色去了,要是熬出来的胶片放上几年,说不定又会变成透明的黄色。”
宴会却就在几日后,可等不了这鱼胶一点点陈化了。
“松脂塑性不行,鱼胶也不行,现在锅里还蒸着那么多呢……就剩几天了,咱们上哪儿找轻薄、金黄、能浮在水面上假充金鳞的东西啊?东家,折腾这么久了,一点进展也没有,要不咱们下次再试试这金鳞宴?”
孟三勺想试着劝罗守娴放弃,却见她摇了摇头,又拍了下手。
“知道有两条路行不通,这就是进展,再想想别的法子。”
“轻薄,能浮在水面上,颜色倒是黄色的……东家,要不还是让袁三爷造个金色的木船吧,或者雕一条龙舟,刷一层金漆?”
方仲羽被孟三勺的想法“俗”到忍无可忍:“所谓金鳞,在曲水流觞之间似有幻无才好,金色的龙舟,亏你想得出来。”
孟三勺哼了一声:“那你想!你能想出来,我喊你一声二毛爷爷!”
罗守娴在藤编小凳上叉腿坐着,仰头看着天上的流云。
风慢条斯理将云梳成一缕又一缕,好像一点点把她的心思也梳理了。
“我祖母有个前朝传下来的琉璃杯,晶莹剔透,可惜入水即沉,颜色也不对。”
左手的手指在右手的手背上轻敲了两下,她轻声说:
“要是有什么有琉璃之剔透,鱼鳔之轻薄,又有金黄之色,只要略有点金箔,再加光……”
见东家在思索,方仲羽和孟三勺彼此看了一眼,都不吭声了。
日头渐渐升起来,罗守娴用手遮了遮眼睛。
“三勺、仲羽,我回家一趟,换换衣服,再去店里看看,新熬的鱼胶你们还是滤出来放着,这次用不上也无妨,说不定你俩谁成婚的时候打柜子也用的上。”
“平白无故东家怎么说起娶亲的事儿了?”孟三勺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后脑勺,他娘就想着忙完了这次的大宴之后就给他寻亲事呢,东家给的那对雪蛤,她娘珍而重之收起来说以后下聘也能放在头箱里。
“二毛?你脸怎么红了?你家也给你说亲了?”
“啊?”方仲羽转开头,假装自己很忙地又把松脂倒在一起挑拣了起来。
罗家方方正正的窄院里,孟小碟正坐在窗前守着天光绣帕子,听见前院有动静,她立刻将手里的针扎回了线卷上。
“怎么今日突然就回来了?中午留在家里吃饭吧,我包了小馄饨,一煮就好了。”
“我回来换衣服。”罗守娴快步走到孟小碟的面前站定,“我有一个好消息和另一个好消息,你要先听哪个?”
孟小碟皱眉在她额前点了下:
“忙得不见人影就算了,一回来就拿我消遣,你要说的最好是真的好消息,不然小心我打你。”
“嘿嘿。”罗守娴咧嘴一笑,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小巧细长的木盒,“上次说那包子不好吃我就给你打支新簪子,这是新出的桃花款式,你看看。”
孟小碟打开小盒子,就看见了一支极精巧的簪子,扁长的簪身,头上是桃花的五瓣形,花蕊处镶嵌了一圈儿细小如米的珍珠。
“这米珠虽小,颗颗圆润,也是海水珠子,袁三爷给我的,我给广源坊加了一锭银子的工钱才请了他们家镇场的老师傅出手先把这圈儿米珠给镶上去,整个维扬城,也就这一位官造所出来的老师傅有这个手艺。”
看一眼金簪,再看一眼喜笑颜开的罗守娴,孟小碟脸上的生气样子是怎么也装不下去了,她想说什么省钱的话,唇角却先漏了笑出来。
“我天天在家里呆着,哪里配得上这么好的东西?”
“胡说!怎么就配不上了?小碟什么都配得上。”
罗守娴笑着从孟小碟的手里将金簪拿起,转身走到她身后。
一头长发梳了简单的圆髻,金簪扎进去的时候很轻,只有一抹凉意传到了头皮上。
孟小碟扶着窗子,只觉得眼前熟悉的一切突然模糊又渐渐清晰。
“嫂子。”罗守娴趴在她的耳边轻声说,“还有一个好消息,哥哥的眼睛好了。”
手指猛地抠了下窗框,又仿佛被针扎了似的收回来。
孟小碟转身看向罗守娴,看见她笑盈盈的模样。
怔了怔,她也笑了。
是了,少爷的眼睛好了,该高兴的。
心里有无数的话想说,却怎么都捏不出一个话头来,孟小碟隔着一层雾似的看见罗守娴后退一步打量自己头上的发簪,又恍惚觉得那一步退得太远。
难得回了家,孟小碟包的馄饨罗守娴是一定要吃的。
时令的刀鱼刮了泥下来,讲究些的做法就得专门挑了雌鱼,配着头茬的秧草尖儿和极新鲜的鸡蛋清调馅儿才好,自家寻常吃倒是没那么多讲究,连汤头都不是鸡汤,只是加了虾皮紫菜,用馄饨汤一烫。
罗守娴大口吃着馄饨,还夸赞孟小碟菜买的好,馄饨包得精。
孟小碟脸上一直挂着笑,听她夸得热闹,忍不住说:
“按你说的,我竟是维扬城里最好的厨子了?”
罗守娴竟然停下筷子想了想,才认真说:
“孟师伯的厨艺,大铲这么多年只学了五分,三勺聪明,性子却不定,厨艺只学了三分,你在调味上有师伯的神韵,又聪慧灵巧,若真是做外禽行,说不定真是维扬城里拔尖儿的厨子。”
嘴里咬破一个馄饨,孟小碟垂着眼笑了。
哥哥复明的喜讯冲淡了罗守娴身上多年积压的稳重,明媚得如同无忧少年,孟小碟看在眼里,只能让自己笑得再真两分。
“小碟,你知不知道什么东西又透、又薄,能任意造型,最好还能浮在水上?若是黄色的就更好了。”
罗守娴只是随口问的,并没想过自己能从孟小碟这儿得到答案。
一直淡淡笑着的孟小碟却说:
“我知道啊。”
“什么?”
“糖灯影儿不就是那样儿的嘛。”孟小碟的声音比寻常要轻一些。
“糖灯影儿?”
罗守娴站了起来,双眼发亮:“对呀!糖灯影儿就是轻薄透亮,能随便做出形状,还能做成金黄色!”
下一瞬,她又垂眸沉思:“但是糖遇水即化,顺着溪流而下只怕也不长久……”
“不对,我也本不需要它长久,金光洒江面,举目成金鳞,这样的奇景就该转瞬而逝!糖灯影儿真在水中化了,也是应景的!”
她也不肯再坐下,举起碗将里面的馄饨倒嘴里一般嚼着就吃了,换上衣服,革带都来不及系好就匆匆走了。
唯独孟小碟还坐在桌前,守着空窗、空门、空桌、空碗、空院落。
“我九岁那年上元节,街上来了个能做糖灯影儿的师傅。”
她对着空空一切轻声说。
“我爹给大铲做了只狗,给在家里没出来的三勺做了只猴儿,我想要只老虎,我爹不给我做,我拿了我娘给我的钱想要自己给自己买,因为个头小,被大人们挤着,怎么都排不上。”
“唯有少爷见我哭,让人买了只仙女的糖灯影儿给我。”
“少爷才七岁,一副大人样子跟我说,有了仙女儿了,我就不能再哭了。”
“我现在该笑。”
她这般劝自己,抬起手,将头上的新插的金簪拔了下来。
她隐约觉得自己不该有这样的金簪,就像是,她不该有那只糖灯影儿的老虎。
下一章开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金簪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