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18章

等虞时南离开,时月收起了教鞭,挽起华歆的胳膊。“臭小子走了。咱们继续,我妈在德国念本科,在英国念博士。后来因为战争交通不畅,我们一家人在英国待到抗战胜利才回来的。”

时外公坐在轮椅上一边听女儿给孙媳妇讲往事,一边开始泡茶。

“来,小花,先喝口茶。茶叶是你前阵子邮寄来的。”时外公端起茶盏放在鼻前,猛嗅了一口茶香,“铁观音的清香。”

华歆先把外公递来的茶杯递给时月,自己拿起另一茶杯抿了一小口。“这是厂里帮扶的生产队的茶叶。前些年,市里下了扶贫任务,号召先富带动后富。我爸公司分配到的扶贫村有不少茶树。刚好公司逢年过节发放的员工福利总少不了茶叶,平时业务招待也少不了茶叶,所以便结成了点对点的帮扶对子。这两年,公司出钱给村子里建了新的校舍,修了路,帮着村里的茶叶改良了包装。外公喜欢的话,我回头再邮寄一些。”

“行。既然是扶贫的茶叶,外公便不跟你客气。”时外公说话的时候稍微停顿了一下,“小花,你知道吗?其实阿南跟你家的缘分不止因为他是你爸的学生。”

华歆抬眼看了看外公,又看向时月,“嗯?”

时月说,“我外公,你太公是国内早期的一批民族企业家,当时开的厂子也是化工厂。后来因为战争,厂子被一把大火烧得干干净净。”

“抗战那会儿?”华歆问道。

外公说,“对。战争中工厂毁了,你太公带着全家去了港岛,在那儿给内地筹款筹粮筹药。你太公跟你爸爸一样做了很多慈善。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当年能出国留学全靠你太公资助。”

时月拉住华歆的手,问她,“阿南跟你讲过外婆的事情吧?”

华歆先是点头,接着解释说,“讲过一点点,不多。”

时外公才又继续,“阿南的聪明劲儿最像你们的外婆。你外婆在出国留学前,已经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德语、法语。你太公既开明又严格,他给家里孩子们,无论男孩还是女孩,一律都聘请了国文、三门外语以及数理化的各科家庭老师。希文比她两个弟弟更有天赋,学东西也更快。阿南自小也展现了不一般的语言和理化天赋。那时候,你外婆称呼自己为南姐,称呼阿南是小南哥儿。你外婆待阿南最好,阿南也跟外婆最亲。他小时候还跟外婆说过等他长大了要给外婆建一个更大的厂子。”

“虽说这是以前的旧事。小花也别看阿南平时冷脸,做事风格强硬。他想做的事情他会一直记在心里,之后再一步步实现。他的话虽然不多,但如果是出口的承诺,一定会做到的。他放在心上的人,一定会对她好。”时月对这段往事做了小结。

这是时月第二次跟华歆说类似的话,只是这一次增加了往事的铺垫。

华歆握着茶杯,趁着低头饮茶的瞬间,眼睛的余光不经意地朝厨房方向瞥去。她看得不经意,看得也不用力,收回目光后喝下杯中的家乡茶。她清楚地知道,时家父女俩并不是真的跟她一起追忆往事,而是借着旧岁月里的故人来让她加深对虞时南的认识。

瓜棱杯小巧,喝一口茶也不过几秒钟,最多几十秒钟的功夫。

时月放下手里的茶杯,挽住华歆的胳膊,抬头重新看向墙上。只是这次她的目光落在最大的那张,“你跟阿南这张合照,照得真好。我洗了好几套。你俩走的时候带回去一套。”

确实很真实,华歆心想。她和他因为前一分钟和爸爸的合照里三人都带着帽子。下一分钟轮到他俩的时候,摄影师建议小年轻们脱帽拍。她非常小幅度地翻着眼白瞅额前的一小撮碎毛发,虞时南看到她的小表情后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其实是在偷笑。这个生动的瞬间被摄影师抓住了并记录了下来。

外公也赞同,“对。不是寻常的静态画面,而是有时间纵深感的片段。摄影师拍得好。”

时月说,“虽说现在可以自己拍照送去让师傅洗,不过咱们的技术还是不如专门拍照的师傅。阿南明天忙工作。后天一早,我们一起去人民照相馆。咱们也拍一组全家福。小安赶不上,等下次。”

华歆下意识点了头,那一刻只是因为她喜欢时老师和虞老师,也喜欢时外公。这一方小客厅,虽然简朴,却很温馨。

不出意外,华歆晚饭吃多了,尽管她碗里堆成小山的菜被虞时南分走了一部分。饭后,她和虞时南没能进厨房洗碗,而是被三位长辈轰出家门散步消食。

出了家门没几步,虞时南的电话便响起。

华歆听到起先是业务电话,他三言两语做完指示便挂断。紧接着第二个电话是孟化鲤打来的,询问他有没有兴趣一起收一块地皮,因为银行收贷,原股东的资金链断了,所以资产价格很低。

虞时南拒绝得干脆,“首先,没钱收购。其次,即便有钱,没精力去盘活资产。再次,盘活资产还需要大笔资金,搞不定信贷。最后,我不看好未来五年的市场,除非你能一直拿着,拿到十年后再开发。”

他层层递进的拒绝,不知怎得让华歆扑哧笑出声。

虞时南捏了捏她的手心。

华歆抬头瞪了他一眼,只听到他继续对电话里的人,说,“公司只专注做实业,不做多元化投资。等以后富裕了,我们或许会以个人名义做投资,到时候再考虑地产投资。不过那是将来的事情。老孟,我建议你的脑袋别跟着经济一起过热。再等等吧,类似的资产明后年或许会更多,价格说不定会更低。”

貌似是电话那头的人问他为什么。

虞时南建议孟化鲤挂断电话之后,先去找找年初到现在官方的政策文件上出现了多少次经济过热和地产投资过热的描述,再去打听一下地产信贷什么时候恢复。

通话结束,华歆也问他为什么。

虞时南说,“新手司机在踩油门和踩刹车的时候一般把握不准力度。现在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就是新手司机,容易深一脚浅一脚。孟化鲤他只是想投机赚快钱,一不小心便会陷进去。”

他用新手司机举例。她这位新手司机对刚学开车时猛轰油门紧急刹车依然心有余悸。作为乘客,坐新手司机的车一定不会有好的乘坐体验,搞不好还会晕车。

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不太舒服的经商体验,所以她纳闷又好奇。“你去年为什么要回国?”

“好多因素综合在一起。因为老师的真诚邀请,因为回国前一年的南方讲话。”虞时南看了眼天空,又看了眼脚下,最后把目光落在眼前人的脸上。“还因为这里是外婆当年要回来的地方。”

华歆起先以为他清楚记得外婆去世的日期是因为那天还发生别的不幸的事。今天,她见了时外公,总觉得虞时南跟他外公之间隔着一层东西,虽然她看不见是什么。“外婆怎么去世的?”

虞时南说,“身体里长了一颗肿瘤,刚从手术台下来没来得及休养又被强行拉去接受批判,进行所谓的学习改造。后来伤口感染,高烧不退。她太累了,想彻底休息。”

华歆眼眶一热,用“人性尽失”四个字对前辈的死亡做回应。

虞时南见她快要掉眼泪,伸手轻抚她眼睑,说道,“不聊死亡和历史的阴霾了。我们去水果摊抱个西瓜,回家吃冰镇甜瓜。”

“等会儿。我还有问题呢,你太公太婆他们后来回来了吗?”华歆不依,好不容易从他这里知道一点他的家族往事。

“太婆到港岛不久便去了。太公一直留在港岛。五八年的时候,他被二舅公接去美国治病,到达美国第二年因病去世。”

“外婆有几个兄弟姐们?”

“有三个弟弟。二舅公比外婆小一岁半,俩人当年一起去德国留学。外婆遇到外公,俩人去了英国。二舅公爱上班上一位德国犹太姑娘,结婚后一起去了美国。三舅公因溺水早逝。还有一位小舅公,他在港岛出生和长大。这次汇丰的贷款,他帮了大忙。”

华歆追问道,“是那位陆董事?你怎么没提那是你舅公?”

“他比外婆小二十多岁,只大我妈两岁。外婆接受新思想长大,不能接受太公纳小。再加上历史原因,两家有来往,但不多。我也没想到他能在最后时刻帮了忙。”

“我们要不要表示感谢呢?”

“生意场上,只有不想再有瓜葛或者小恩小惠的帮助才需要着急两清。不着急。”

他愿意给她讲一些生意经,她也乐意虚心听取。几年后,金融危机席卷东南亚波及港岛,他们为陆董事提供了应急的过桥资金,解了陆家的燃眉之急。这是后话。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第18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如果这不算爱情
连载中江渔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