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世界中,陆行舟不讨厌上学,但讨厌早起,而上学的日子必须要早起,因此他只能不喜欢上学。
但在《三尺青锋》中,早起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为没有互联网,陆行舟不会陷入纷繁复杂的信息洪流和线上交往的蛛丝尘网中,没什么东西能勾着他熬夜。陆行舟每晚早早就睡了,睡得饱了,早起的时候也不会怨气冲天,见谁恨谁。
书院的房间都是单人间,因为大多数在书院读书的孩子都住在溪镇,每天都能回家,所以房间并不紧张。陆行舟住进了书院中,独自过上了上学练武的日子。
陆行舟的先生名叫谢歇,将近知天命的年纪,头发半灰白,身形微伛偻,嘴唇像是被一条绳子拽着往下拉,长得十分严肃。上课的时候,谢歇总是一手拿着书,一手拿着戒尺,时刻准备敲打那些不认真听讲的学生。
一堂课有十几个学生,陆行舟虽然是新来的,但在这群学生当中,他的年纪是最大的。他读书读得太迟,谢歇怕他跟不上上课的进度,因此每天下课之后,都会单独给他再讲半个时辰。
《三尺青锋》里的字就是现实世界中的繁体字,陆行舟勉勉强强、连猜带蒙能看懂六七成,他的记性和理解能力都不差,最难的事情是写字,他一拿上毛笔就觉得浑身不对劲,写出来的字粗细不均,大小难控,张牙舞爪,乱七八糟。
其实他在现实世界是用过毛笔的,小学有书法课,但陆行舟没认真学,别人在练字,他用手指蘸墨水,在纸上画王八与狗的结合体,他沉迷于抽象派的乱涂乱画,一手毛笔字毫无长进,书法作业都是同桌帮忙写的。
陆行舟现在后悔了,后悔当初没有好好练毛笔字,他无数次地打开任务面板,看那句“通过结业考试0/1”,都心如死灰地想,字写成这样,有通过考试的可能吗?
谢歇来到陆行舟的身后,又问:“你写的这个字是什么?”
这个问题他问了无数遍了。
陆行舟哭丧着脸:“先生,是‘稱’字。”
谢歇眉头皱了又舒,舒了又皱:“你……算了,你再好好练练吧。”
陆行舟忙不迭点头。
谢歇给陆行舟开小灶,问他:“你知道人为什么要读书吗?”
陆行舟心想,为了读更好的大学,以后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过上美好的生活。他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①
谢歇说:“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②
陆行舟一脸懵:“什么意思?”
谢歇解释道:“人如果不博览群书、知晓古今、辨别事物与是非,那么跟瞎子、聋人和鼻塞的人没什么区别。”
陆行舟明白了,说:“先生说得是。”
谢歇问:“想考功名吗?”
陆行舟说:“我不知道。”如果以后的任务让他考,他就会考。如果任务没让他走这条道,那么他大概率是不会走的。他对在《三尺青锋》中封侯拜相没什么兴趣,只想回家继续当个普通学生。
谢歇又问:“你喜欢读书吗?”
陆行舟诚实道:“不讨厌。”
谢歇问:“来书院读书,是你父亲的意思,还是你的意思?”
陆行舟说:“我们都有这个意思。”
他不知道谢歇问这么多做什么,后来他观察了一下课堂上的情况,觉得谢歇是在“因材施教”。对于只是想在书院混日子的学生,谢歇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于有考功名志向的学生,他的要求会非常严格,给这些学生布置的功课也会更多,而对于喜欢读书但功利心又没这么重的学生,他就认真教,但并不会逼迫他们快速成长。
谢歇真是个好先生,陆行舟在他的眼里属于最后那一类,陆行舟的课业不算重,大半的时间都用来练字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陆行舟的刻苦练习下,他的字虽然算不得好看,但总归能让人认出来他写的都是些什么了。
当陆行舟交作业,谢歇不再问“这是什么字”这个问题时,陆行舟感到很快乐,他是喜欢进步的人,成就感会托着他的心飘入云端。他野心不大,小小的进步也能让他高兴半天,越写越好的字带给他希望,而希望让他期盼未来。
但在武馆那边,陆行舟就高兴不起来了。
别人在武馆练基础内功、基础轻功、基础拳脚,陆行舟却在武馆练走路!他为什么要花这个钱换个地方走路?为什么!
因为他的底子实在是太差了,武馆师父也想过教陆行舟轻功,但陆行舟跑不动,他跑两步的喘气声都让人怀疑他要死了,武馆师父怕陆行舟跑死了,赶紧劝陆行舟休息休息,短时间内也不敢再带他练轻功,只让他多走走路。
陆行舟觉得轻功学不好,他总可以先学拳脚吧,岂料他的手脚都软绵绵的没有力气,扎马步才刚开始呢,他就已经一屁股坐到了地上。旁边的学生都笑起来,觉得陆行舟是在自找苦吃。
好好好,陆行舟承认自己跑不动,也蹲不住,但他总可以练练基础内功吧,可他没想到他连内功都练不了,因为他根本找不到自己的“气”。
武馆师父是这样教的:“务培其元气,守其中气,保其正气。护其肾气,养其肝气,调其肺气,理其脾气,升其清气,降其浊气,闭其邪恶不正之气。勿伤于气,勿逆于气,勿忧思悲怒以损其气。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③
陆行舟听不懂。
武馆师父终于说人话了:“你好好领悟一下,找找‘气’,找找气沉丹田、流转全身的感觉。”
陆行舟用打坐的姿势坐着,拼命地找“气沉丹田”的感觉,可让他沮丧的是,他既找不到“气”,也找不到“丹田”。
难道他天生就不适合练武吗?
不、不能有这样的怀疑,陆行舟想,他是主角,在《三尺青锋》这个游戏中,他不可能没有练武的天赋。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陆行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他只能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那就是走路,他每天下午都在武馆走路,实在累得走不动了才会停下来,休息一下再继续走。陆行舟一开始一天只能走五千步,后来他可以走八千步,再后来他可以走一万步。
慢慢来,陆行舟安慰自己,他一定可以完成任务的,这只是迟早的事情。
武馆里的人都不大看得起陆行舟,他们觉得陆行舟坚持不了多久,很快就会哭爹喊娘地回家。武馆中只有于为杰肯跟陆行舟说话。奇怪的是,于为杰也不怎么跟其他人说话,他基本只跟陆行舟说话。
于为杰问他:“陆行舟,你这是何苦呢?”
陆行舟说:“你这个问题问错了,不苦。”
“武馆的人都看不起你,你不要放在心上。如果觉得不舒服,就回家去吧。”
“没事,我不在乎他们的看法,我不会因为这种原因回家的。”
“我以前不知,你竟这么固执。”
“无论如何,我的身体确实好起来了。再多练一段时间,我应该就可以练轻功和拳脚了。”
难得有个可以说话的人,陆行舟问于为杰:“你到底是怎么练内功的?”
于为杰说:“凭感觉练。”
陆行舟问:“感觉从哪里来?”
于为杰想了想:“我也不知道,就是突然间悟到了,突然间明白了。”
“你也没法告诉我。是吧?”陆行舟低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于为杰说:“没事,反正你的身体已经好了很多,能不能练内功,也没那么重要。实在悟不了,就回家去吧。”
他的本意也许是安慰自己,可陆行舟窝着火,也不想领悟他的好意:“小于哥,我不明白,你为什么总是要我回家去?你是觉得我这种没有天赋的人,根本不应该在这里浪费时间。还是觉得你认识我,我留在这里的每一天,都会丢你的脸?”
于为杰呼吸一滞:“……我不是这个意思。”
陆行舟也不想深究他是什么意思,只说:“既然如此,以后就不要再提让我离开武馆这种话了,如果我想离开,也不需要你说,我自己会走。”
于为杰沉默片刻,问:“行舟,你是不是生气了?”
陆行舟说:“是。”
他不是口是心非的人,他跟于为杰一没多少感情,二没利益关系,他宁愿让真话伤害于为杰,也不愿意将撒着谎将气都吞进自己的肚子里。
“对不起。我只是把你当成我的弟弟,不希望你……”于为杰咬了咬唇,没找到合适的词,就没说下去了。
“总而言之,你以后不要再说了。”陆行舟想,他刚刚是否太过分了?
夜里,陆行舟抄了几页《易筋经》,一边练字一边思考。
困意来袭之后,陆行舟躺在床上,一时想想今天谢歇讲的内容,一时想想气沉丹田,一时想想于为杰。
他想,他可能明白于为杰为什么喜欢跟原主当玩伴了。他以前有个同学也是这样的,那同学是家中的独生子,很羡慕有兄弟姐妹的人,恰好陆行舟也是独生子,那同学就总是缠着他玩,把陆行舟当成自己的亲弟弟。
那同学每次看见陆行舟跟别人玩的时候,就会很生气,他把陆行舟当成自己的东西,不允许陆行舟跟别人的关系比跟他的关系更亲密。
陆行舟觉得于为杰也是一样的,于为杰把原主当成了他的私有物,因此陆行舟提出要去武馆的时候,于为杰害怕陆行舟会交到新的朋友,更好的朋友。所以他希望陆行舟不要去,在陆行舟去了之后,他也希望陆行舟早点离开。
陆行舟觉得他们都不对劲,他只有在读小学的时候,才会希望朋友都把自己当成最好的朋友,才会给朋友排序,最好的朋友,第二好的朋友,第三好的朋友……到了初中,他才知道以前的自己是多么幼稚,给友情打分就是友情毁灭的开始,给友情界定唯一性的都是变态。
陆行舟决定给自己加一个任务——跟于为杰讲道理,让他多去交几个朋友,别总围着自己打转了!
①《三字经》
②《论衡》
③《易筋经》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一寸光阴-1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