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四十二、中书令

我躺着躺着便睡着了,半睡半醒间,亲兵进来叫我说曹叡派人来召见。我从榻上爬起来,天色已近黄昏,以为曹叡是叫我陪他一起用晚膳,赶紧重新洗漱一番,换了身月白色的新衣,才振奋精神应召而去。自己选的路,咬着牙也要走下去。何况我选的是我此生的挚爱。

来到曹叡的住处,却发现孙资也在,还穿着官服,倒显得我身上的便服不合时宜了。我整了整衣襟,恭敬地跪坐下来行礼。曹叡笑了笑,让我起身说话。

“叔权,朕叫你过来,是因为听中书令说监斩时出了些事,特意找你来问问。”

“原来如此……”我嘴里应着,看了孙资一眼。他姿态端正地坐在曹叡左手边,神情凛然,一幅公事公办的样子。

孙资、刘放,这两个“中书令”是在历史上留名的人。——留的不是什么好名声。

中书令孙资这个人,在朝中的地位可以说十分独特。这人五十多岁了,出身太原,据说自幼便有博学多才的名声,从曹操时代便得到重用。他和刘放一起,作为曹操的心腹参与尚书台的事务。后来曹丕代汉,两人都有很大的功劳。恰巧曹丕也想改革中央行政机构,便设立了一个“中书省”,让他们两人担任中书令。这样一来,因为接近皇帝身边,作为皇帝的私人秘书能够看到所有的文书,他们两人品阶虽然不高,权力却非常之大。而曹叡即位之后,对尚书省虽然作了调整,却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中书省的编制和权限。

我很清楚孙资、刘放这两人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角色。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在曹叡临死时胡作非为,曹爽和司马懿也不会成为托孤大臣,曹魏的命运也许会有不同。所以我对这两个人物从一开始就没什么好感,平常也不会刻意和他们结交。加上我毕竟在朝廷的时间短、在外时间长,与中书省打交道的机会少。几年下来,最多与他们在朝会、宴会、庆典这些场合打个招呼寒暄几句,深入的交往可以说完全没有。

中午监斩的时候我的确有些控制不了情绪。薛礼当众喊了那番话其实就是有意在抹黑我,我心知肚明。但我没有精力向孙资解释,也不想跟他虚与委蛇地周旋,监斩结束后我只是跟他简单客套了几句。工作没做到位,他到曹叡面前告我一状,我并不意外。

“陛下和中书令想问的,是反贼薛礼临刑前说的那些话吧?”我并不避讳,开门见山地问,“反贼的污蔑之词,能有什么可信之处?从前先帝在世时,曾经派末将秘密出京,改换身份,游历吴、蜀。末将的这段经历,朝中的诸位同僚多少都有耳闻,不知中书令是否也略知一二。期间在成都时,为不暴露身份,末将的确接受过蜀贼给与的官职。这些事,回来之后末将也一五一十向先帝和陛下禀报过了。”

曹叡听我说完,微微一笑,转向孙资:“彦龙,朕就说么,南中郎将不会刻意隐瞒,也不会讳莫如深。”

孙资略一点头:“陛下说的是。既然如此,那的确是臣多虑了。臣与夏侯中郎将来往不多,对中郎将的许多事仅仅只有模糊的印象。冒犯之处,还望中郎将多多包涵。”

我回礼道:“中书令忙于政务,下官并非朝臣,在朝中时间本就不多,难有机会向中书令请教。听闻中书令年少聪慧,足智多谋,下官一直想着若能有机会,当点上一杯香茗,与中书令畅谈天下事。”

孙资露出笑意,显然是受用的:“中郎将过誉了。既然中郎将有意,老夫随时恭候。”

说完,他话锋一转:“不过还有一事,老夫险些忘了。刚好在陛下面前,顺便问一问中郎将。”

“何事,中书令尽管问。”

孙资捋了一下胡子,慢悠悠道:“那三名反贼的尸身,不知去了何处?”

我愣了一下,想起自己确实交待沈钟偷偷保管好刘权等人失去了头颅的尸体,但随后沈钟怎么处理的,我还没来得及问。还没等我回答,孙资又说:“老夫听闻,那三人的尸身被江陵长史沈钟下令暂时保管,并未遵循常例直接拉出城外掩埋。不知是沈长史自作主张,还是真有此事?当中是否有什么误会?”

我看了一眼曹叡,他满脸平静地盯着我。我想了想,答道:“确有此事,并非误会。的确是下官让长史沈钟暂时保管三人的尸身,不要就地掩埋。此事尚未来得及向陛下禀报,是臣的疏失了。”

随即,我面向曹叡行礼道:“陛下,臣斗胆请求,既然三名反贼的头颅已经送去永安示威,能否恳求陛下开恩,将这三人的尸身妥善安葬,以示陛下仁慈之心?”

孙资瞪了我一眼:“这三人可是意图行刺的反贼!陛下没有下令将他们暴尸示众,已足够仁慈!”

“臣知道,所以臣才斗胆请求陛下开恩。三人所犯的罪责十恶不赦,按律当斩。若能好好埋葬尸身,岂不更加彰显陛下以德报怨的仁爱之心?”

曹叡“嗯”了一声,缓缓道:“夏侯中郎将所言,多少有几分道理。既然人都已经死了,朕也不想为难尸首。其他两人姑且不论,那个刘权,多少也算是有些身份。既然叔权已经叫人留下了尸身,那就好好掩埋了吧。”

我心中一喜,急忙道:“多谢陛下!”

孙资却显得有些不满,没说什么话。曹叡随即邀请他与我一道陪他共进晚膳,说要给我们两人提供相互了解的机会。我不便推辞,孙资看起来虽有些不情愿,刚才答应的事也不好马上矢口否认,只得谢恩接受。

边聊边等的过程中,我颇有些惊讶地发现曹叡和孙资的谈话相当随性而闲适。两人交谈的口吻像是普通的长辈与小辈之间,话题也十分宽泛,从朝廷里的一些琐事到近期打算,几乎无话不谈,毫无君臣之间的距离感。我不禁暗地里有些担忧。看样子,刘放姑且不论,至少孙资深得曹叡宠信,曹叡对他几乎是毫无防范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陷落春日

狩心游戏

当老实人扮演渣攻后[快穿]

路边的男人不要捡

小公主剧透后躺赢了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
三分归魏(下部)
连载中司马宣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