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十二月10 实习

我还记得,第一次到芝加哥的那天。

那时我大一刚入学不久,趁着学校放假,独自坐上开往芝加哥的火车。十月初的风比我预想的还要猛烈,仿佛一层透明的幕布,无情地拍打着脸颊。我沿着密歇根大道走,跨过河上的石桥,仰望那些被云雾半掩的高楼,它们高耸入天,像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存在。我走在风里,步伐凌乱,耳边是风穿梭在建筑间的低语,裹紧外套,却仍觉得自己像是不小心闯入异世界的旅人,渺小得随时会被吹散。

后来,春天和夏天,我又和朋友们来过几次。只要天气好,河边的步道上便挤满了人,有人在露天酒吧里开怀畅谈,有人在河边垂钓,有人在慢跑。圣帕特里克节那天,河水会被染成一片明亮的绿色,河上的游船放着震耳欲聋的音乐,沿着河道驶向密歇根湖。我站在码头上,望向湖面,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湖也可以像海一样,看不见尽头。

这一次,又是独自出发,又是回到这座依旧陌生的城市。还是同样的火车站,同样的高楼大厦,同样的河流与湖泊。但这一次,我有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小床,要在这里扎营一个月,开启一段新的生活。

学校的校园位于市中心以北,而我所属的研究室,则坐落在靠近湖畔的一栋大楼里。站在研究室的窗前,远远地便能望见湖的轮廓,天色灰蒙蒙的,湖面覆盖着一层薄雾,仿佛整个冬天都沉睡在这片茫茫之中。尽管如此,我仍然感到满足。

工作如期开始,我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开始熟悉档案室的运作。这里堆满了泛黄的纸张,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旧书味。这批材料由一位旅居欧洲的学者捐赠,主要是1915-1925年间的中文、英文及法文报纸,以及他收藏的各类杂志、文集、照片和信件。

我的主要任务包括档案分类与编目,把成堆的文件按照年代、主题和语言整理清楚;文件修复与保存,修补破损的纸张,确保它们不会进一步老化;数字化存档,用扫描仪将部分重要资料录入系统,让它们可以被后续研究者更方便地查阅。此外,我还要协助馆藏整理,帮助研究人员查找特定文献,进行背景研究与信息补充,为档案填充更详细的历史脉络。

一开始,面对如此庞杂的工作,我有些无从下手,但随着每天翻阅这些文件,看着一个个逝去的时代从字里行间浮现,我渐渐进入了状态。

1925年。

我在文档录入时,看到这个数字,心微微晃了晃。

这是林家森所生活的年代。

他的青春,他的成长,他走在街头巷尾的时光……也许就藏在这些泛黄的报纸和文件里,散落在那些边边角角。自从开始和他对话,我就后悔自己在历史课上没有更认真一点,后悔自己对那个时代的了解还不够深。后来虽然翻阅过不少书籍,试图拼凑出那个时代的轮廓,但此刻,这些触手可及的资料让我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真实感。我仿佛站在一扇半掩的门前,透过时间的缝隙,窥探着林家森曾经生活的世界。

实习前,我以为这份工作会是枯燥的、独自完成的。但短短一周后,我发现,事实远比我想象得更具挑战,也更令人兴奋。这份工作需要的远不止是埋头整理文件。我很快发现,档案管理不仅是一个人的任务,而是需要和带教老师、教授,以及其他档案管理人员不断沟通和协调。

最初,我总是犹豫着要不要开口,担心自己的问题太基础,或者显得自己能力不足。可是在大家的包容和耐心下,我渐渐摸索出了节奏:在提问前,先自己尝试推演几种可能的答案,理清逻辑;在讨论时,学会简明扼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交流更顺畅。

有时,我会因为一个模糊的手写日期翻阅整本目录,有时也会因为一份文件的出处和研究生们讨论半天。信息一点点被补全的过程,有种令人着迷的成就感。

第一周,在这种节奏下,竟然很快地过去了。

直到我收拾好桌上的文件,合上笔记本,走到门口关灯,房间瞬间陷入一片静谧,我才猛然意识到——今天是平安夜。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春水摇摇晃

如何饲养恶毒炮灰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森林安魂曲
连载中张现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