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专访的交锋

窗外的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将“墨韵”书店的咖啡区渲染得明亮而温暖。空气里弥漫着现磨咖啡的醇香和纸质书特有的油墨气息,安静得只能听见偶尔翻动书页的沙沙声。

宋今禾提前十五分钟到达,选了一个靠窗的僻静角落坐下。她点了一杯美式,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杯壁,目光落在窗外车水马龙的街景,心思却有些游离。

距离颁奖礼已过去一周,但那个身着红裙、眼神孤独的身影,却并未如她预想般迅速淡去。相反,在某些静默的间隙,比如深夜搁笔时,或是像此刻等待的空白里,那抹鲜明的色彩和那双眼睛,会突兀地闯入她的脑海。

她试图用理性去分析这种反常的关注。或许,只是因为那双眼睛里的孤独感,精准地投射了她自己潜藏的心境,一种同类相吸的本能。又或许,仅仅是作为作家的职业癖好,对一切复杂、矛盾、充满故事性的人与事抱有天然的好奇。

她今天穿着一件浅灰色的羊绒衫,搭配简单的黑色长裤,长发松松挽起,露出清晰优美的颈部线条。整个人看起来知性、清冷,与周围文艺的氛围融为一体。这是她的领域,文字与思想构筑的王国。

约定的时间刚到,书店门口的风铃发出清脆的叮咚声。

宋今禾抬眸望去。

姜遇走了进来。

与颁奖礼上那团灼人的火焰截然不同,今天的她,像一株被晨露浸润过的白山茶。她穿着一件米白色的宽松针织衫,搭配浅蓝色牛仔裤,头发柔顺地披在肩头,脸上只化了极淡的妆容,几乎可以说是素颜。她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遮住了部分过于耀眼的眉眼,添了几分学生气的文静。

她身边只跟着一个看起来像是助理的年轻女孩,低声交代了几句,女孩便点点头,在远处另一个卡座坐了下来。

姜遇的目光在店内逡巡一圈,很快便锁定了宋今禾的方向。她迈步走来,步履轻快,却并不急躁,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略带歉意的微笑——尽管她并没有迟到。

“宋老师,您好。让您久等了。”她的声音比舞台上听到的要清亮一些,也更柔和,带着自然的亲近感,却又保持着礼貌的距离。

“你好,姜小姐。我也刚到。”宋今禾站起身,与她轻轻握了手。触感微凉,指尖纤细。

姜遇在她对面落座,将随身带着的一个帆布包放在旁边的座位上,动作自然随意,丝毫没有顶流女星的架子。“叫我姜遇就好。”她笑着说,眼睛弯起,像两弯新月,但那日宋今禾看到的深潭般的孤独,被巧妙地隐藏在了镜片之后,只剩下明亮的光彩。

“那你也直接叫我今禾吧。”宋今禾从善如流。她将菜单推过去,“看看想喝点什么?”

姜遇点了一杯热拿铁,然后双手交叠放在桌上,身体微微前倾,一副认真倾听的姿态。“真的很荣幸能接到您的专访邀请。我是您的书迷,《无声之河》我看了三遍,每一次都有新的感触。”

这是圈内常见的客套话,宋今禾听过无数次。但她注意到,姜遇在说这话时,眼神很专注,甚至带着一种急于证明真诚的迫切。

“谢谢喜欢。”宋今禾淡淡一笑,并未完全当真。她拿出录音笔,征得对方同意后,按下开关,访谈进入正题。“这次的新书,主角设定与表演艺术相关,涉及到一些关于‘扮演’与‘真实’的探讨。所以想和你聊聊,作为一个演员,你如何理解这种在不同角色间切换的状态?”

这是一个常规的、安全的开场问题。

姜遇捧着服务员刚送上的拿铁,小心地喝了一小口,泡沫沾了一点在她的上唇,她伸出舌尖轻轻舔掉,这个动作让她看起来有几分不符合年龄的稚气。她思考了几秒,才开口,语速不快,像是在斟酌词句。

“我觉得,扮演角色,某种程度上是在挖掘和释放另一个‘自己’。”她放下杯子,手指轻轻绕着杯柄,“每个人性格里都有很多面,但现实生活中,我们被社会规则、被他人期待束缚着,只能展现出被允许的那一部分。而演员这个职业,给了我们一个合法的‘借口’,去把那些被压抑的、隐秘的,甚至自己都未曾察觉的侧面,通过角色表达出来。”

宋今禾微微颔首,这个角度不算新颖,但表述得清晰。“所以,你认为角色是自我的一部分延伸?”

“是的,但不完全是。”姜遇的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思考的光芒,“更像是……借由别人的故事和命运,来安放自己无法在现实中安置的情感。比如,演一个决绝的复仇者时,我可以释放掉生活中积累的某些愤怒;演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时,我可以短暂地找回一些……失去的单纯。”

她说到这里,语气微微一顿,随即用笑容掩饰过去:“当然,演完了,就要把这些情绪好好地收起来,做回‘姜遇’。”

“做回‘姜遇’……”宋今禾重复着这句话,目光平静地看着她,“这个过程,困难吗?”

这个问题似乎比前一个更触及核心。姜遇愣了一下,随即笑容更盛,却像是一层完美的保护色:“习惯了就好。就像您写完一个故事,也要从那个虚构的世界里抽离出来一样吧?”

她很聪明,巧妙地将问题反弹了回来。

宋今禾没有回避,点了点头:“确实。有时甚至会感到一种剥离的痛苦,仿佛一部分自我被留在了书里。”

“我懂这种感觉!”姜遇的眼睛亮了起来,像是找到了知音,“杀青的时候,常常会觉得心里空了一块。尤其是投入很深的角色,告别她,就像告别一个亲密的朋友,甚至是一部分的自己。”

话题由此展开,从角色抽离谈到共情的能力,再谈到创作(表演)与现实的边界。姜遇的谈吐出乎宋今禾的意料,她不仅有作为演员的感性体验,更有一种未经系统训练却十分敏锐的直觉性思考。她提到自己会为角色写小传,去想象角色在剧本之外的生活,甚至会用不同的笔迹为角色写日记。

“你会用笔写东西?”宋今禾有些讶异。在这个数字时代,坚持手写的人并不多。

“嗯。”姜遇点点头,似乎有些不好意思,“觉得这样更有‘温度’,更容易触摸到角色的心跳。虽然字写得不好看。”她说着,从旁边的帆布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封面是抽象图案的笔记本和一支看起来用了很久的钢笔,放在桌上,“看,这就是我的‘作案工具’。”

这个小小的举动,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认真与笨拙的真诚,像一根极细的针,在宋今禾心口某个柔软的地方,轻轻刺了一下。

访谈进行了将近一个小时,气氛一直很融洽。宋今禾的问题逐渐深入,从职业本身,慢慢触及到一些更个人化的领域,比如面对公众审视的压力,比如如何保持内心的平衡。

当问到“名声和关注度,对你而言是铠甲还是负累”时,姜遇沉默了片刻。她抬手轻轻推了一下鼻梁上的眼镜,这个动作让她看起来有几分脆弱。

“有时候……会觉得像穿着一件不合身的、镶满钻石的沉重外套。”她的声音低了一些,目光投向窗外熙攘的人群,眼神有些放空,“很耀眼,但也很累。你不能把它脱掉,因为很多人就是冲着这件外套来的。有时候甚至会怀疑,如果他们看到外套下面普通的我,还会不会……留下来。”

她的语气很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嘲和迷茫。那一刻,颁奖礼上那个孤独的眼神,再次清晰地浮现,与眼前这个素净、坦诚的女孩重叠在一起。

宋今禾没有立刻接话,只是安静地看着她。她看到了那完美笑容下的裂痕,看到了那明艳名声下的疲惫。她知道,这或许是对方在无数访谈中,极少流露的、近乎真实的瞬间。

“我明白了。”宋今禾轻声说,关掉了录音笔。正式的访谈部分已经结束。

姜遇似乎也从刚才那片刻的失神中恢复过来,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抱歉,宋老师,我是不是说得太消极了?”

“没有。”宋今禾摇摇头,语气肯定,“很真实。谢谢你的坦诚。”

她叫来服务员,又为两人点了一份甜品。接下来的时间,她们没有再聊工作,而是像普通朋友一样,聊起了各自喜欢的电影、音乐,甚至抱怨了一下北京糟糕的交通。

姜遇放松下来后,显露出活泼的一面,讲到片场有趣的糗事时,会忍不住咯咯笑起来,眼睛亮晶晶的,那层职业的隔膜似乎消融了不少。

分别时,两人在书店门□□换了联系方式。

“今天聊得很开心,谢谢你,今禾。”姜遇挥手告别,笑容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干净而温暖。

“我也是。再见,姜遇。”宋今禾站在原地,看着她和助理的身影汇入人流,渐渐消失。

她回到座位,看着对面那杯已经冷掉的拿铁,和桌上姜遇不小心落下的一支普通黑色水性笔(并非那支她珍视的钢笔),久久没有动作。

心底那份好奇,非但没有得到满足,反而像被投入了养分的藤蔓,开始更加肆意地生长。

她看到的,是一个远比她想象中更复杂、更矛盾,也……更真实的姜遇。一个在浮华名利场中努力保持清醒,在万众瞩目下却感到孤独,在扮演无数角色后依然渴望被看见“普通”内核的年轻女性。

宋今禾拿起那支被遗忘的水性笔,笔杆上还残留着一点点对方指尖的温度。

这场始于工作需求的专访,像一场无声的交锋,彼此试探,又彼此窥见了一丝真实。她知道,有些东西,已经开始不一样了。

那个名为姜遇的谜题,正式在她的世界里,占据了不容忽视的一角。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在全A男团中假装Alpha

六十二年冬

还有此等好事?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我寄长风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山茶花绽放在最后一刻
连载中姛她非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