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觉得她算是幸运的,她并非是今上原配,她与陛下的相识,始于一场宫宴。
那年是先帝的四十万寿,阖宫欢宴,京城上下凡是四品以上官员都进宫为先帝贺寿,并赐宴于曲江池,皇后的母家是前朝显贵,出自清河张氏一族,皇后的曾祖母是前朝宗室晋安郡公的女儿,即使是皇亲贵胄,在当年论声势都比不上张氏一族。
前晋末年,八王之乱使得天下饿殍遍野。诸胡乱华,衣冠南渡之后,南方朝廷世家相互抱团取暖,北方更是有关陇门阀。清河张氏在南朝立足未稳之时出钱出粮,兴办义学,为南朝的安稳立下了汗马功劳,张家还出过好几位宰辅,堪比前汉四世三公的袁氏,并与当时的豪族世宦联姻,近百年发展之下,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待到前朝一统河山之时,身为旧朝士族的张家虽遭遇皇室打压,但仍声威不堕,根基未损,犹可见张氏一族的势力之深。
前朝皇室对此无可奈何,因为张氏一族根深蒂固,天下士人声望,张氏独占六分,更与当时的达官贵人相交好。前朝皇室当时还刚刚统一**,正是百废待兴之时,只好对张氏听之任之,等到其腾出手来准备收拾张家之时,前朝末帝征发民夫数十万为其修龙舟,疏运河,还发兵十余万数次征伐域外蛮族,屡战屡败,却还屡败屡战,使得天下黔首苦不堪言。前朝末帝最终于巡幸云梦泽时被暴民杀死,随行皇室成员十不存一,从此天下逐鹿,刚太平没几年的天下又再次陷入战乱,今国朝太祖起于三晋之地,厉兵秣马,东征西讨,历经十几载讨平了各地义军,最终于前朝旧都之地建立新朝,距今已将近七十载了。
而皇后父族是百里一族,其始祖若追根溯源可以追溯到春秋秦国的大夫百里奚,虽然发展到如今已经逐渐式微,但其先祖在国朝太祖起事之时曾为太祖部将,为国朝鼎定立下了不世之功,因此被太祖封了个开国县公的爵位,历经几代人降等袭爵,到皇后父亲这一代时正好是正四品的县伯,虽说皇后的父亲在军功方面没甚建树,文采诗赋也只是中人之资,但是他父亲在琴棋书画等文艺方面堪称一绝,且其容貌甚伟,面如冠玉,昂藏八尺有余,貌美却不见阴柔,把满京城的女郎们迷的神魂颠倒,皇后的母亲张氏更是对其一见倾慕,发誓非他不嫁,皇后的外祖父被女儿逼得没办法,纵使看不上皇后父亲,可无奈女儿喜欢,只好亲自上门提亲,与当时尚还在世的老县伯商量两家儿女婚事,这可把老县伯喜得年轻了十几岁,当场拍板定下了这门亲事。
皇后父亲当时还满脸不乐意,觉得和一个素昧平生的女子定下终身大事完全是儿戏,连人的影子都不曾瞧见如何能轻易结亲,但之后见到了张氏那惊为天人的面容以及两人见面交流了一番对音律的见解、对棋谱的造诣,以及两人竟都是喜欢王右军的书法之后,皇后父亲的愤愤不平当及烟消云散。此事还曾被京城之人传为一段佳话。
待到两人喜结连理,结发合卺之后,不出两年,便有了皇后这个女儿,但是张氏孕期坐胎未稳,生产之时伤了元气,在生下皇后之后坐了足足一年的月子才渐渐养好身子,又足足过了四年才又有了第二胎,十月怀胎下来婴儿呱呱坠地,万幸是个儿子,让急于盼个孙子的老县伯夫妇齐齐松了一大口气,但在生产过后,当百里氏满府上下都恭喜老县伯夫妇喜得金孙,恭贺皇后父亲弄璋之喜之时,皇后父亲只是第一时间进了产房看着发妻默默流泪,并满含歉疚的说了声“对不起,让你受苦了”。
千言万语都是无力的,只有皇后父亲自己知道,张氏是在拼却这条命在为自己生孩子,哪怕生产之时血崩而亡也在所不惜,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在这之后,张氏再也不能生育,但皇后父亲却数十年如一日的待张氏如初,这么多年都不曾纳妾,连别府送来的歌姬美人都不为所动,不知羡煞了多少人。
各府夫人看着自己吃的大腹便便,侍妾姨娘一个一个的往府中抬的丈夫不由的默默摇了摇头,这满脑肥肠的样子也不知是哪来的脸去娶妾畜伎,晚上不知有多少妻子半夜里坐起看着自己呼噜打的震天响的丈夫,再想想那张氏,唉!当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只能幽幽的叹口气,去回想自己那无忧且充满梦幻绮思的少女时光。
皇后少时也曾问过自己的母亲,为了一个男人绵延子嗣而致自己的性命于不顾是否真的值得,但张氏却浅浅一笑,说“能与一个相识相知的人结为夫妻,并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忧对方之所忧,乐对方之所乐,虽不免有所争执,但最终却相视于一笑,虽没有相识于孩提,但最后却仍和对方心心相印,纵使粗茶淡饭,渔樵耕织也仍能自得其乐,和那些虽锦衣玉食但却同床异梦的夫妻相比,为娘已经幸运太多了,囡囡啊,你终会遇到一个与你白首偕老的人,当你真的遇到了那个人,无论那个人是何身份,是何地位,无论你多爱那个人,但绝对要明白你的爱对方是否值得,你绝对不能爱上一个不爱你的男人”。
那时候皇后还小,情窦未开,还不明白母亲口中的“爱”是何物,但长大之后甚至是做了母亲后她才渐渐明悟。
曲江宴上皇后初识了当时还只是太子的今上,今上当时已经纳了正妃,是兵部尚书袭开国舞阳县侯的林至德林大人的女儿,夫妻两人还算相敬如宾,因为今上明白,林家不过是父亲为自己挑选的助力罢了,而林家也是看中了今上的潜力想让林氏女成为皇后,以此光耀林家门楣,双方各有算计,不过是利益交换罢了,对于这种充满了功利性质的联姻今上虽无法拒绝,但始终无法与林氏女鱼水和谐,成婚数年都没有子嗣。但先帝却也无法,他深知儿子抗拒的原因,所以也就由得他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