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豆蔻华年(五十)

环溪村和云安镇几乎算是前后脚建立而成,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到如今的昭历年,环溪村整个村子里有近百户的人家。

不过居住在村子中心地带的也就只有几十户,其他的大部分都分布四周,有些在山坳边,有些在半山腰,有些则在稍微偏远一点的山脚下。

苏家原也不是这云安镇人士,更不是这环溪村的本地人,苏家是地地道道的皇城人,之所以苏家先祖在这环溪村置办田地和庄子,一是因为当初苏家老祖为了创立七庐书院,在云安镇待的时间比在皇城多得多。

二也是因为这处环境秀美,民风淳朴,环溪村靠山倚水,又和云安镇一样,在大兆最繁华安稳阶段建立,村中人皆不是穷凶极恶心思有异之人,他们虽不能各个识文断字,也没有读书习武,但皆是心底纯真至善之人。

苏家先祖对此极为满意和欢喜,自然而然的,苏家的庄子和田地就安在了这环溪村。

苏耦和石栾口中的夏伯是苏家老一辈的人了,大约和云安的陈管事是差不多辈分的人,夏伯的母亲孔嬷嬷是苏耦祖母在闺阁时的贴身婢女,后与苏家皇城的宅府管事生了情谊,在老太师和老夫人的做主下,二人成婚生子在苏家过了大半辈子。

因这层关系,夏伯和陈管事一样,自幼便很得苏家的重用,只不过一个是偏着老太师,另一个则是围着苏耦祖母打转。

环溪村是苏家先祖在云安镇时唯一安置过的庄子,也最是得他看重和在意的,所以从一开始就是苏家众仆人明里暗里争夺的位置。

从老太师主管苏家以来,并未对环溪村安排特定的管事,每月都是由从前的夏老管事定期前去视察,因着环溪村的民风,又因着苏家从不那等吃人不吐骨头的主家,多年下来,苏家同环溪村诸户相处融洽,邻里和睦。

老夫人逝世后,孔嬷嬷一是因为自己年岁大了,再加上她自己的主子和丈夫都已去世,大多数时候孔嬷嬷在府中是有些力不从心的,二来也是因为内宅有了新一辈的掌权人,她想着自己虽是老夫人的人,但如今府中的主事人毕竟是他人了,她不能在继续待在府中,于谁都不好。

这般一想,孔嬷嬷便同自己的孩子们商议后,主动同老太师禀报了一声,他们一家人便来了这环溪村…

几年下来,在夏伯一家人的管理下,苏家在环溪村的庄子上可谓是日新月异,每月都有时新的瓜果蔬菜供应给云安和皇城,庄子上的收成也翻了一番。

“三公子…咱们前面进村要过的那荷花塘的拱桥,本就年久失修,今日又下着雨,这马车恐是不好过,小人想还是请公子和姑娘下车来,随小人等走进村里…公子放心,一干行李小人让他们用担子挑进去,会盖上厚厚的一层蓑衣…定不会淋湿的!”一道因为雨水滴答而放开了音量的声音正响着。

苏耦和石栾想的不错,苏正他们马车旁站着的人正是两人口中的夏伯,他早几日前就收到消息自家的公子姑娘和府上的大贵人要来村上闲耍两日。

从前日起夏伯就安排了各类事宜,诸事皆亲自查验,但他是千算万算怎么也没有算到…今日会是如此的天气…

这大兆春夏秋冬各季节时间长短都十分合适,但若是说百姓们最不喜爱这四季中的哪一季,定然是这冬季和夏季了。

冬季是因为荒季,没有播种的条件,倒也合理…这夏季却是有些说不过去的,夏季多雨水,没有这雨水的灌溉,地里的那些农物也是长不好的。

苏耦初懂事的时候还不是很明白,也是长到**十岁后才明白,这老百姓的不喜欢夏季,并不是单纯的不喜欢夏季,而是不喜爱这夏季的暴雨时节…

只要是遇见暴雨,必定会有洪涝成灾,哪怕是如今这全天下地下防洪泄洪系统最是精巧完善的大兆皇城也不可避免,大兆建国这么多年以来,也受过至少三次严重到半人高的城内洪涝侵袭。

皇城都如此,更不用说那些不注重泄洪工事的村庄了…

只要当月有不能承受的大暴雨出现,就必定会有那么几户村户的房子被淹,或是直接被冲垮,有些田地的泄洪口没做好,满地的粮食作物必定会被雨水泡烂。

那对这些靠粮食和种地生存的百姓来说,决计是当头一棒,濒临奔溃…

还有一个便是…乡下村子在如何建设发展,也不是皇城云安镇那样的繁华场所,道路是不可能用青石板亦或者是碎石子来铺路的。

只要是一下雨,哪怕在小的雨,也必定会是泥泞不堪,难以行走,弄湿弄脏衣裙事小,若是稍不注意便会摔个跟头,轻则乌青几日,重则得在床上躺上一段日子…

所以啊…此时此刻的夏伯,心底是难受极了,虽说不是夏季的暴雨时节,但这种阴雨绵绵的气氛,也还是不舒适的,他生怕苏正几人不高兴或是怎么了。

这边,听夏伯说完之后,苏正的眉头微微一皱,微缓了片刻后,他有些迟疑的开口道:“夏伯…我们这几人倒是没什么,只是小五她是女子…恐有些不适…”

夏伯当然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也早就想到了这层缘故,立马便轻声回道:“…三公子不用担心,小人早已经备好了雨伞水履和蓑衣,母亲也差了小人家和村口李老头家的媳妇林小娘子一块来…都是姑娘自幼就熟识之人…有她们几人护着姑娘,不会有事的。”

如此苏正也不好在犹豫多说什么了,转头便同宗明旌和苏琦言语了几句,随后三人便一个接一个的下了马车。

马车旁早已经有几个披着蓑衣和斗篷的人候着了,一、两个撑着早已备好的雨伞为他们遮雨,其余的人,披蓑衣的披蓑衣,伸手护着的护着。

这几人中苏正只隐约识得两人,这两人都是夏伯的儿子,比他们几兄弟大上几岁,年幼时还一起玩耍过,早前从庄子上送东西到苏家的时候也曾见过两回,所以他能认出。

至于其余的几人,虽瞧着眼熟,但一时间也叫不出名字,毕竟这几年他们来环溪村的时日并不多。

因着天气,夏伯也没有多少心情同苏正几人寒暄,言语极快速的引着随行这些人去见过苏正他们,在他的介绍下,苏正总算是弄清楚了这些人各自的身份…

除了夏伯的两个儿子外,其中两个是环溪村土生土长的农户,也是苏家多年的长工,一个是管苏家的水塘,还有一个是后山的守山人,另外一个稍显年长的是庄上的老账房,他也是环溪村人,能识文断字,没来苏家之前,他一直以替村中人写字为生。

苏正隐约有所感,这夏伯怕是早就想到了他们几人所带之物的情况,所以除了老账房外,来的这一行人全是些年轻力壮的干体力活的人。

大兆自先皇时期的律例开始,老百姓皆有分得属于自己的田地,但因着是按照每家每户的人口量去分配的,所以一旦有收成不好的时候,一家人的日常开销就会成大问题。

这般情况就会导致多数人家中的青壮年…不止是男子,许多已成婚的妇人也会去大户人家的庄子上做工补贴家用。

苏家这处也是这样的,除了管事的是苏家自己去的人,几乎都是用的是环溪村的人,一是为了平日行事方便,二也是能给环溪村这些村户们多些进向。

方才在得到苏正答应的那一秒,夏伯身后站着的一个妇人和两个年轻的小娘子便懂事的转身走向了后面苏耦的马车,几番言语后,苏耦也利索的下了马车。

一行几人护着苏耦,将遮雨的那些给她穿好后,苏耦忍不住轻跺了两下自己的脚,不住的低头盯着看,最后还是没忍住,她轻声问道:“程姨…这是不是我七岁那年缠着嬷嬷给我做的水履?”

苏耦这几年来环溪村的次数少,又鲜少碰见下雨,便从未记起它,方才一眼下只觉得眼熟,将脚塞进水履之时感受到了一丝挤压之感,这一下她才确认了。

她口中喊着的这位程姨便是夏伯的妻子,程娘子不是苏家人,也不是环溪村的,是隔壁清和村的,在夏伯年轻的时候,两人一次偶然的机会相识并产生情意,后来结为夫妻,育有两子一女,一家人幸福美满。

年幼时在环溪村,她和苏琦一道离了家中管束,丝毫没有一点姑娘家的样子,下雨过后最是喜欢赤足走在满是污水的泥坑或是积水中,孔嬷嬷一干人又最是疼爱他们两个,也觉得小孩子闹腾些,没规矩些就是可爱,便就也惯着他们。

有这个缘故在,所以她那时心血来潮非要孔嬷嬷给她做一个水履时,孔嬷嬷便知道,这水履做了也等于白做…

所以当时做的时候,孔嬷嬷便刻意给她做大了一两圈,想着日后没准苏耦还能用。

但她没想到,这么多年来,今日是苏耦第一次穿。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

专职加戏的我(快穿)

炮灰的人生2(快穿)

天之下

他怎么还骗我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山河布相思
连载中温二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