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古井”二字,沈砚脑中闪过傍晚那个背影。
半蹲在井边,对着一瓢水看得极认真。他那时原本是沿北堤检查回程,见那人停得久,便走近些看。走近后发现只是一名身形瘦小的女娘,神情沉稳,不像出事。怕惊扰,便离开了。
他把这段念头轻轻压下,道:“明日派人去那家医馆问一问今日那工匠的伤势。按例问,不必惊动。”
“是。”杨煊领命。
烛火被风吹得微微一颤,纸面上的几行字随之明暗不一。
——
次日清晨,巷子里还带着夜里的湿气。
陆缄言将医馆的木门插好,拿了竹扫帚,正准备去门前清扫落叶,便见一名穿工部小吏服饰的青年站在不远处,正朝这边看着。她一走出来,那人便快步迎上前,双手齐举,作了个规整的揖:“娘子安。”
陆缄言忙回了个礼:“大人。”
小吏连连摆手,仍带着笑意:“我可不是什么大人,只是工部三泠水务所下的小吏,跑些杂事而已。”
陆缄言点点头:“官人有何事?”
小吏道:“昨日三泠闸口北端有名工匠脚滑,跌进旁边的潜水沟里。多亏娘子和卜郎中救治得快,人无大碍。我奉命前来道一声谢。”
陆缄言的手在扫帚柄上微顿。昨日那几名工匠明明说是脚下土松导致跌落,这小吏却三言两语便换成了“脚滑”。再者,工匠落水,工部亲自派人来道谢,按理也不常见。
但她神色未变,只淡淡道:“医者本份,不足挂齿。”
小吏连连点头:“是,是。不过,还有件事,需娘子帮个忙。”
陆缄言道:“官人请说。”
小吏压了压声线,脸上笑意却不散:“若是再有人来问昨日之事,还请娘子只道是意外。旁的,就不用多说了。”
陆缄言没答。此刻她只觉得面前这人笑得太久,反倒显得有些瘆人。
小吏见她不作声,笑意收了一分,语气也沉了些:“近来坊间多有杂言,为免百姓生疑,我家大人也只是好心。若被有心人借题发挥……”
话没说完,医馆内忽然传来一个声音:“官人放心,本就是意外,也没什么好说的。”
卜怀真从堂内走出来,神色平静,向小吏作揖。
小吏忙回礼:“是,是,既是意外,那就劳烦卜郎中了。”他又看了陆缄言一眼,这才告辞,快步离开。
那人走远后,巷子重新静了下来。
卜怀真一边往屋里走,一边道:“今日若再有人来,你去后间,莫要再答话。”
说完便进了屋,陆缄言低着头扫落叶。动作不急不缓,表情平静,但眼神里却多了一抹暗色。
日头已升至半空,都察院御史公署。杨煊从外走进来,身后跟着一名院吏。
院吏作揖道:“大人,如您所料,小人一早便在那医馆外守着。工部的人也早早就去了,在巷口等着。医馆一开门,那人便上前与医馆的人说了几句。那人极为谨慎,声音很低,小人离得远,听不清内容。”
“待他走后,小人又等了半个时辰,才上前问话。”
沈砚并不意外:“医馆的人已经缄口不言了?”
院吏道:“是。只说工匠是脚滑落水,并无其他异象。”
杨煊眉心轻一蹙:“看来工部怕是做了手脚。”
沈砚想了想,问院吏:“医馆里可只有郎中一人?还有旁人吗?”
“有。”院吏忙答,“还有一年轻医女。起初是那医女在答工部小吏的话,后来老郎中出来,同那人说了几句,那人便走了。等小人上前时,那老郎中似是故意让医女进了后间,小人并未能与那女娘搭上话。”
沈砚指尖敲了敲案面,声音不大:“医女……”
他抬眼示意那院吏先退下。待门扉轻合,室内只剩二人,他才道:“今日早朝,工部向陛下呈了本岁秋季堤防功绩册,是与史馆合写的。”
杨煊微怔,随即反应过来:“若在此时,此册被挑出差池,不止功绩无从记载,连本月的修堤银也要重新核销。”
沈砚未接话,只把几份呈报翻到一边。纸页被他指尖压得平平的,心中的疑虑更深了几分。
待到日头西沉,衙署的影子拉长。沈砚卸下官服,换上玄青色便服,从都察院后院的侧门出去。他避开市集最热闹的那段路,顺着窄巷往外坊走。
临近三泉巷,他绕到后巷,从远处便看见一个蹲在墙根边的身影。
正是昨日井边的那名女娘。
她半蹲在墙根处,手指轻轻抚过墙脚的泥土,又捻起一点细沙在指间搓了搓。
沈砚停下脚,微微皱了眉。心里冒出一个不该有、却又控制不住的念头:
这女娘,似乎……很喜欢蹲着?
【阿梨养生小课堂】第一课
寒湿天里的人,为什么腿脚总是特别沉?
初冬一到,空气里湿气重,有些人就容易觉得:腿发沉、腰有点僵,明明没感冒却咳嗽两声,一到晚上脚底冰凉。
这些其实都是“寒湿”轻轻往身上靠的迹象。
阿梨说得简单一点:寒主收,湿主黏。
两者一来,人就容易沉、困、咳、懒、冷。
怎么缓一缓?
外出回来先暖腿,再暖背;不要立刻喝冷水;晚饭吃到七分饱;脚底不宜久踩湿地;睡前泡个热水脚最合适。
若只是偶尔这样,不必紧张。天一晴,人也会跟着轻快些。
——
身子有恙,日常调理终归有限,若觉不稳,还是请郎中瞧上一瞧为好。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三泉巷 · 水初异(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