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六年正月,长安贡院前的石狮被泼了狗血。
裴既白踩着尚未干涸的血迹踏入明伦堂时,案头摊开的《通典》正翻在"选举六"篇,有人用朱砂将"进士科取寒素"一句重重圈起,旁边批注"乱制"二字。
"昨夜丑时,九品中正簿被人盗了。"程焕拎着半截断裂的玉带钩,"看守的十二名金吾卫,每人喉间都钉着枚铜钱——是前朝'九品官人法'里的五铢钱。"
窗外传来骚动。裴既白拨开人群,看见贡院照壁上用血画着幅《升降图》——正是《唐会要》里记载的世家官职升降记录,但所有寒门官员名字都被打了叉。
二月初九科举开场,考生刚接题纸就炸开锅。策问题竟写着:"论九品中正制与社稷长治久安"。
"这题纸被调包了。"主考官颤抖着举起真试题,"原题分明是《春秋》义理..."
裴既白捏着假题纸在灯下细看,桑皮纸纹理间显出淡青纹路——是琅琊王氏特制的"青云笺"。突然有差役狂奔而来:"不好了!寒门举子集体呕血!"
太医在考生砚台里验出"回魂散",此毒遇墨即化,专伤手部经脉。而《唐会要》明确记载:大业七年科举,曾有世家用此毒废掉三百寒门学子。
二月十五,裴既白突袭兰陵萧氏别院。地窖里堆着三百口樟木箱,每箱装着九枚铜钱,钱孔穿着写有寒门官员名字的纸条。
"《通典》里说这叫'压胜钱'。"程焕撬开最旧的箱子,"贞观年间世家用来咒杀马周..."
话音未落,箱中铜钱突然无风自动,拼出"杀"字。暗处射来的冷箭上绑着纸条,赫然是某位寒门侍郎的笔迹:"臣请恢复中正制"。
当夜子时,那位侍郎被吊死在自家祠堂,衣襟里塞着九品官人的铜制印信——印纽却刻着"永和六年制"。
三月初一,裴既白在弘文馆发现本《升降图注》。这册伪作巧妙篡改了《唐会要》原文,将"选贤任能"全替换为"门第取士"。
最骇人的是夹页里的血图:寒门官员名字被蝇头小楷标注着死亡时间,最早的在三月三上巳节。
"查这些墨迹。"裴既白突然将图册浸入醋缸,"《通典》说世家秘墨遇酸显形。"
果然浮出暗记——是荥阳郑氏书库的藏书印。当夜郑氏祠堂起火,人们从灰烬里扒出七具焦尸,每具心口都压着枚开元通宝。
三月三清晨,五姓七宗联名上《请复中正制疏》。奏疏用金粉誊写在青云笺上,引经据典多达四十八条,竟全出自《通典》选举篇。
沈晏在朝堂上咳嗽,金鳞落入奏疏瞬间,那些摘抄的《通典》原文突然扭曲,变成"某年某月某家弑君"的罪行录。
"诸卿博古通今。"皇帝抹去唇边金粉,"可知《唐会要》载贞观十二年事?"
满殿死寂中,裴既白捧出个铁匣。匣中《氏族志》残卷记载着:当年太宗下令重修世谱,将崔氏降为第三等。
三月十五,三百寒门官员齐聚贡院。他们割破手指,将血滴在《通典》书页上,竟显出一份失传已久的《贞观科举令》。
"找到了!"程焕突然挖开贡院古槐下的石碑,"是武德年间刻的《科场规》!"
碑文明令禁止"问家世",违者"削爵流三千里"。当夜,九姓世家祖坟同时遭掘,陪葬的九品官印全被换成"寒门烈骨"木主。
最讽刺的是崔氏祖坟里的发现——那具号称"清白立朝"的崔相遗骸,手中紧握的竟是份买官账簿。
四月初一放榜日,长安下起血雨。裴既白站在贡院楼头,看着雨中浮现的巨大《升降图》:所有世家名字都在下坠,而寒门举子姓名化作金鳞升空。
突然有快马来报:"琅琊王氏烧了自家《官谱》!"
那册传承六百年的族谱在火中显现真相:所谓"九品中正",不过是每页背面用隐形墨记下的买官价格。
沈晏在这时亲临贡院。他咳出的金鳞落在榜首进士额间,化作小小的"天下为公"印。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