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之后,郭霁也无喜忧之色,照旧一派平静。只是近来天风呼啸,酷冷异常,她日常深居简出,只以为邵璟整理简册书籍为务。偶尔累了,便独自去邵璟的厩马园中骑乘一番,消散之后便即返回。
她大约二十余日不见外人,甚至连邵璟、孟良等也不得见。邵璟趁着深冬农闲且土地僵硬,河池冰封,不得兴修水利之际,与石玄等人一道外出勘察地形河湖等,以便天气略略回暖时,好引水治河,改善农田灌溉,亦可兴起水产或水运。因此邵璟虽偶回姑臧城,却又要应酬使者并地方官吏豪族,等回到刺史府时,常常都是深夜。
郭霁也不是全然没见过邵璟,有几个夜晚,她前往邵璟书房取放书籍时,也见过邵璟起居室窗上的灯影。
有时遇到送夕食酒水的常乐,也会问问邵璟犹未歇息等语。
那常乐便努努嘴说“已有十数日都是夜半入睡,凌晨即起,有时不过一夜才睡个把时辰”,又说“近来我们郎君日渐消瘦,如此下去真吃不消,若是县主知道了不知该如何心疼,我们县主就这一个儿子,别无儿女,仲郎心系国事,不知爱惜自身,令县主伤心”等。
郭霁只点点头,并不多言,只问:“常执事何时起跟的你们郎君?”
常乐一听这个,顿时来了精神,道:“我们常氏合家历代皆是东海郡王家奴,因侍奉谨慎、忠心不二,在主君面前也有几分脸面。东海郡王几个儿女中最疼清平县主,后来清平县主嫁于我们家阿郎时,便将我父亲并叔父这两家给县主做了陪嫁。我父亲共有五个儿子,蒙县主恩典,都有体面差事。我是第五个,只比郎君小了三岁,县主见我有几分勤勉伶俐,从五六岁起便指给我们仲郎了。如今算来也有二十载了。”
“原来如此,怪道你们仲郎到哪里都带着你呢。”
“郭娘子这话算说对了,别说是在京中,放外州刺史,就是沙场征战我也跟着我们仲郎见识过几回了。要说我们仲郎也是个奇异的,他自小锦衣玉食的,我们县主只此一子,磕一下都要懊恼好几天,跟着的婢仆阿嬷们都少不得诫斥一番。我们郎君自小便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在太后与陛下面前也敢作敢当,从不畏葸。后来也学了些贵家公子的浪荡纵情,只是自从先娘子……”常乐说到此处,忽然神色一变,顿住了口,但他是个机敏的,随即顺势笑道:“然谁能想到我们仲郎如今如此成器呢?你看他平日斯文深沉,上了战场,非但能指挥若定、恩威并用,亦有万夫不当之勇。”
郭霁听罢,颔首笑道:“那是自然,广武侯当初便以骁勇善战闻名于世,自是虎父无犬子。”
常乐听罢呵呵笑道:“娘子还别说,广武侯这几个儿子个个了不得。除四娘子因丧母而承欢膝下外,我们县主不常亲近广武侯别的子女,然偶或谈起另外五位公子,也深为服气。只是令老家主和县主没想到的是,我们仲郎竟如此出类拔萃。从前有些奇人异士,见了仲郎后,都说将来功勋必然胜过乃父。”
郭霁便沉吟道:“世上无易登之山岳,亦无易成之建树。你们仲郎虽天资英敏异常,可也要经宵衣旰食之劳,浴血奋战之苦。然功业毕竟是终身之事,正如登山不知休憩必定中途疲敝,功业若急了,也要损毁身体心神,反不能功业长久。”
常乐觉得有理,连连点头,道:“到底郭娘子会言谈,能说理,我一会见了我们郎君便将这话转述。改日娘子若见了郎君,也要劝劝。若说得我们郎君爱惜身体,不但于我们这些左右侍奉之人有恩惠,便是县主也感激。”
郭霁便道:“快去吧,别让你们仲郎饿着了。”
常乐转身欲去,忽回头道:“娘子只说我们仲郎不知爱惜身体之弊,可为何也夜半不眠,终日孜孜不倦?娘子年少,青春正长,何事不能待以时日?可别弄坏了身子,致使终身遗憾。”
郭霁便笑了,这常乐之所以能够得邵璟爱重,大抵是因能推己及人。如是他能得邵璟结交相与之人称赞,也能与市井之民相善为好。
郭霁倒想着好好劝劝邵璟,可是一连数日夜没见到,便只好作罢,只将心思放在邵璟的书籍上。
邵璟巡行或游历,无论是公私,都有抽空作笔记的习惯。而这些笔记多半皆是夜晚公务之余所做,难免凌乱。莫说自己潦草难辨,且时常章句倒置、顺序错位。郭霁便反复翻阅审读这些笔记,加以梳理润色、拆分章卷,誊录抄写,编纂成册。为方便邵璟取阅,她又编出文章目录以及审阅清单。
那一日阴风悲旋,长空浩荡,郭霁将邵璟自入凉州以来所书笔记,堪堪整理成序,正工工整整誊写其中所记重点关要之事,忽一眼瞥见有一残简上记着寥寥数语,字迹不甚工整,言辞亦甚不走心似的,只是其中一句话却记了两次。
显然这是邵璟无意识的记录,然而无意识的反复书写,难道不就是心中反复思量之事吗?
她拾起残简,仔细端详,上书一行没头没尾的小字:永固钱氏汉阳流马苑永固钱氏
她便努力回想曾经听邵璟与孟良、秦冲等亲信关于永固钱氏及汉阳流马苑的片言只语,虽不能全然懂得,却也大概知道邵璟的意图。于是她便在清单上写下自己在永固所见所闻:
永固钱氏,自前朝由朔方郡迁入。其时豪杰并起,群盗为乱,无暇顾及北狄而狄人渐渐成势,内外勾结,掠夺边民。朔方郡有都尉贪酷挟私,里通狄人。钱氏之子颇有肝胆,遂杀都尉而逃至永固,以豪侠闻于当时……逮奉圣朝,子孙繁茂,迄今分为八房。积累数代之经营,遂渐渐崛起。田亩难计,马畜弥山,家财不可计数,遂城一方之豪杰。其中子弟多英豪,虽未有入为京官者,而河西郡县边军中各有其家子弟为吏,更远结权贵,渐趋豪横,乡里侧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