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 3 章

清晨。

露珠轻盈的栖息在嫩绿的叶片上,透射出晶莹的光辉。

罗杨穿着打了补丁的麻布薄夹袄,背着一个竹编的背篓,右手一把砍柴刀、左手一根长竹竿穿梭在山林间。他早起喝了口水就上山来了,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找吃的,不拘泥野菜山珍还是野味。后者能碰见最好,但至少也要弄点野菜回去。

至于砍柴刀,一是为了防身,二是为了砍柴。

农家处处都要用到柴火,尤其早春时节,早晚天依旧冷,家里又小孩多,不生火烧点热水,那很容易发热生冻疮。

罗杨边走边用竹竿探草,防止有出洞的蛇虫躲在里面。

农家早起的人不少,罗杨一路过来都看见了好几个人,有砍柴的,也有挖野菜采菌子的,总之少有人闲着。走了大概有两炷香时间,野菜只找到了两把,刚铺了个篓底。

“不行啊……”罗杨蹙眉喃喃。

这两天他没少上山来,而且是早晚都来,只是每次能找到的入口东西都不多,尤其村里大家都觉得没危险的两座矮山,上面基本鲜少能找到东西。

村中的妇人叔么孩子们,谁不是为了一口吃的在奔波,这没危险的山都被他们翻遍了,哪儿还有什么漏网之鱼。

罗杨用野藤绑好剔枝桠砍出来的那捆柴,擦汗的时候眼神落在更深的山林,想着要不要进去看看。

虽然有危险,可他天生力气大,又跟寺里的武僧学过一点儿,再小心些,应该不成问题。

担着柴回家的路上罗杨一直在考虑。

“杨小子,砍柴回来了?”

“呦,这柴不孬啊。”

“这么大一捆,够烧几天了吧。”

路过碰见的村人难免要打个招呼,罗杨一一回应,脚下却并不停。

说起来,下河村对罗杨原本没有多少印象的,顶多就是知道那逃难来的罗家有个小子出家去了。要真说具体的,还真说不出来。等罗杨还俗回来,大家只觉得那是个光着脑袋、身量不矮又温和皮白的,叫他们忍不住怀疑这罗家大小子的肩能不能挑。后来有人碰见他扛了一大捆柴往家走,那真是眼珠子都要惊出来了,传出去说给别人听人家还不信,直至亲眼见到……

一年多时间过去,现在他们倒是习惯了。毕竟原本皮肤白眉眼软的和尚已经被风吹日晒成了小麦肤色,那张脸眉深目阔的,腿也长得更长,对比实在过于明显,不习惯都不行。

他们嘀嘀咕咕的走远,罗杨这边也到了家。

秋杏正弯着腰在侍弄菜地,桑姐儿则在太阳底下的席子上爬着玩。

至于其他几个都不在。

罗杨把柴放后屋墙下,上边的屋顶往外伸了一截,能蔽着柴不被打湿。如今后墙歪了一小半,都是开春后他们陆陆续续去砍回来的,放在这里晾干了好烧。

野菜拿进灶屋,背篓和砍柴刀都放好,又去水盆里就着原本就没倒的水洗了洗手,然后才进灶屋喝水。

咕噜咕噜小半瓢水下肚,这才感觉解渴了。

桑姐儿看到罗杨回来就“啊啊啊”的要爬过去,眼看着即将爬出席子外,罗杨三两步上前把人捞起来,扶着她的胳膊让她学走路。

嘴里跟秋杏说话,“杏哥儿,他们几个呢?”

秋杏用锄头把一块泥巴打散,头也没抬,“二弟去田里了,三弟四弟去挖野菜了。”

“没去深山吧?”罗杨不放心,“我没看到他们。”

秋杏说:“去竹林那边了吧。”

想起昨天罗柏提起的竹鸡,罗杨眉一松,觉得这倒是有可能。

罗杨见他忙,关心起来,“都有些什么菜种?够吗?”

秋杏边干活边说:“苋菜、韭菜、薤菜、蔓青、扁豆、黄瓜、葱之类的都有一些,薤菜和葱我打算少起两拢,其它几样多种点,尤其苋菜和韭菜,能吃挺长时间呢。”

罗杨点点头,又说:“蒟蒻是不是也该种了?”

“再过段时间吧。”秋杏说:“现在还早了点。”

罗杨确实不怎么会种地,以前在寺里的时候每天基本就是打扫、砍柴、念经、练功、化缘,跟土地打交道不多。现在他脑子里知道的那点东西还是去年跟着罗父学的,并不精通,跟秋杏这打小耳熟目染的人是比不了的。所以现在秋杏怎么说他怎么做,多跟着学。

两人又聊了会儿,歇过那口气,罗杨把学走路学累了的桑姐儿放席子上,然后跟秋杏说一声就扛着锄头出门了。

今年大概三月底四月初就要播稻,家里五亩水田都要种上,他们必须赶在插秧前把地再平整平整。

罗家田地基本都是当初开荒开出来的,所以离村寨比较远,好处就是能连成片。五亩田分两处,经过这么些年的侍弄已经没那么荒了,算不得薄田。

罗杨到田里的时候,看土块罗松已经翻了不短的一截。

“二弟。”

“大哥。”罗松直起腰。

罗杨把带的一罐水递给他,“渴了吧?喝点。”

罗松扔下锄头接过陶罐。

罗松不爱说话,罗杨看他累的冒汗也不拉着他多言,拿着锄头干活。

经过一个冬天,这地已经连结成了一块,一锄头下去,没点力气还真不行。当然,这个也需要巧,可惜罗杨没有,得亏他还有一把子力气。

去年割稻之后留的稻茬虽然烧过了一轮,但根犹在。经过雨雪的沤泡,稻根有些已经腐烂,但有些还在。这些根、石块以及后来长的杂草通通都要翻出来清理掉,没冻死的虫卵也得捣烂锄死,不然今年的收成不会好。

这些弄好,还要再把田犁一遍,这样大块的泥才能松散,里面的肥料也能搅一搅和均匀,让稻子长得更好。

罗杨家里没牛,大爷爷家倒是有一头,往年他爹也是去大爷爷家借牛来犁。只是大爷爷家田不少,三叔家也要借,所以每次只能紧赶慢赶的,将将赶在插秧前收拾好。

今年爹不在,他们清稻根杂草的速度本来就慢了,要是再没头牛帮忙,那恐怕赶不上插秧。

还是得去大爷爷家一趟。

还有育稻……

正想着呢,就听有人喊:“杨小子、松小子!”

罗杨一抬头,就见远远的田坎上走过来一个皮肤黝黑的农家汉子,正是他的亲三叔罗大石,“三叔,下地呢。”

“在整田。”罗大石望着他们还剩的一片田眉头紧了紧,想着二哥不在了,这俩侄子干活是真不咋成,比不得老把式。不过嘴上没说,只道:“我是来问问你们,马上就要育稻了,你们是怎么个章程。”

罗杨苦笑一声,“三叔,不瞒您说,我刚还在想这个事呢,虽然我去年跟着爹学了学,但要说学的半点问题没有我自己都不信。”

“我琢磨着也是。”罗大石明显早就想好了,当即就说:“今年你俩兄弟第一年当家,事情也忙不过来,这样,你把稻种给我,我帮你一块侍弄了。”

罗杨惊喜,“谢谢三叔,那我回头就把稻种送过去。”

罗大石摆摆手,忍了忍,还是没忍住,“这田你们得抓紧翻一翻,不然误了下秧时候,那可是会影响收成的。”

罗杨硬着头皮答应,“好,我抓紧弄。”

罗大石嗯了声,也不再废话,径直又往自家田里去了。

这边,罗杨好歹微松了口气。

不论如何,有三叔帮忙育苗,那就不需要担心他育不好出问题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第 3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当年不肯嫁东风

捡到野男人后他称帝了

经年烈酒

小船三年又三年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山上破屋通六零
连载中柏林雨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