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卷二人物出场和主要故事情节

13章,‘土断’纸条交给身后许景衡,‘范琼’交给了身后的枢相汪伯彦(范琼坐视完颜银术可横行京西,又屡调不至,活剥人皮。范琼那里都只诛首恶,因为范琼没降金!),”孙默”交给了身后的刘汲,‘关西’递给了宇文虚中,‘军婚’以首相之资亲自来做这件疑难大事

16章,李光,两位殿中侍御史,一个胡寅,一个近来补上的,乃是李纲李相公的人

18章,林学士主动请缨下城安抚翟冲,不成之后,数日前三度请缨来襄州。王俊

19章,辛氏兄弟四人,老大辛兴宗,老二辛企宗,老三辛道宗,老四辛永宗,外加一个堂兄弟辛彦宗。其中一个是没能参与淮北拔营一战,从而彻底在御营中成为二流部队的代表;另一个却是在整编时,资格极老的辛兴宗停在了统制官的位置上,泯然众人。

胡闳休,军中难得的读书人。(出身太学,靖康中才弃笔从戎,然后在范琼麾下负责城墙戍卫,后来范琼变节,他便弃了范琼,跟上了从当时从河东往南京(商丘)寻大元帅府的辛道宗、辛永宗兄弟,所以在此。)

20章,重立皇城司,由杨沂中所领,扩充班直。“军中事千千万万,最根底上一件事情便是降金,这件事比刘光世望风而逃还不能忍……不听指挥,望风而逃,是使军队空置无用,朕只杀大将,其部还可整理使用;可一旦降金,便是敌非友,朕与他们就再也无话可说了!望诸卿牢记!”

22章,王俊助灭范琼,做襄州通判

24章,汪叔詹推荐术士,吴娘子

25章,李彦仙再次拒绝了旨意,不愿出任镇抚使。人家的意思很明显,请中枢不要把他当外人,像镇抚使这种一听就有点像是安置藩镇的官职是在侮辱他人格。他想要正经官职就给他正经官职便是……让李彦仙做陕州知州

26章,关西:还有鄜延路经略使兼知延安府王庶、环庆路经略使席贡、温州观察使王燮这种高级别官员与将领存活。

至于统制级别的大将,目前确定存活而且还有兵马的,就有曲端、辛企宗(辛家老二)、刘锡、赵哲、刘希亮在内的七八部……不过却都散乱在各处,只是有活动的讯息罢了。

27章,李彦仙越过黄河,以中条山为根据地收复解州,打通了与八字军王彦部的联络。结果就是闾勍部中途遭遇降了金人的叛军杨进,双方道中仓促相逢,苦战难下;而韩世忠本部也遭遇到了耶律余睹的契丹兵马;最后只有大小翟领着牛皋这些义军抵达预定战场,直面了女真人,自然是遭遇到了一场惨败……若非韩世忠到底是击退了耶律余睹,支援了过去,怕是大小翟外加牛皋就都要交代在黄河畔了。

28章,“汪伯彦、王渊二人,若非八公山上选择了共患难,焉能得意到今日?杨沂中若非登基以来一直相随,焉能得官家如此信重?刘晏若非明道宫入侍禁中,焉能水涨船高?宇文虚中若非当日韩世忠兵变时以重臣之身相随,又焉能轮到他坐稳四相之一?便是胡明仲若非当日脱衣示诚,又焉能谏无不从?甚至李公相能与官家心有默契,不也是当日的执手托付的恩义吗?”“我想主动弃职,学赵元镇(赵鼎)那般外出经略一方。”张浚干脆答道。“我还没糊涂到让李光来做,但让我推荐胡明仲,我心又不能平。”张浚摇头不止。“监察御史贺铸,中书舍人范宗尹,礼部尚书朱胜非,工部尚书叶梦得,翰林学士李若朴……这些都是一时之选,官家若问我,我就只管荐上去,任官家挑选。”

直龙图阁、德安府知府陈规(58岁),做兵部尚书(陈规却是大放异彩,他几乎是以零基础,带着一群毫无作战经验的地方弓手,先后击败了兵力过万的李孝义部(其兄李孝忠当时盘踞襄阳);劝退了杨进部(后来杨进辗转北上,先降服宗泽,然后降金,眼下正在被韩世忠吊打);吞并了当地豪强,擅长用双枪的董平……等到官家西行到蔡州的时候,德安府已经全府安靖,陈规也拥兵两万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春水摇摇晃

骄阳似我(下)

狩心游戏

如何饲养恶毒炮灰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
×
绍宋
连载中刘羽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