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参看《资治通鉴》《新唐书》《梦溪笔谈》以及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三省六部制】
始于隋朝五省六曹制,完善于唐,对中国封建社会官制影响深远。
《新唐书·志·卷三十六》:“唐之官制,其名号禄秩虽因时增损,而大抵皆沿隋故。其官司之别,曰省、曰台、曰寺、曰监、曰卫、曰府,各统其属,以分职定位。其辩贵贱、叙劳能,则有品、有爵、有勋、有阶,以时考核而升降之,所以任群材、治百事。其为法则精而密,其施于事则简而易行,所以然者,由职有常守,而位有常员也。”
【三省】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1、中书省首长为中书令,门下省主管长官为侍中,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
2、在中书省中除中书令为正长官外,设有副长官“中书侍郎”。中书侍郎之下,又有“中书舍人”。中书舍人官位并不高,但他们有拟撰诏敕之权。
按唐制,一项诏令发布时,先由诸位中书舍人各自拟稿,谓“五花判事”。然后再由中书令或中书侍郎就此许多初稿中选定一稿,或加补充修润,成为正式诏书,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行达门下省,审核无疑问后,送尚书省执行。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称为“涂归”。
【政事堂】
一旦门下省反对诏书,予以涂归,此道命令等于白费。所以为了减少麻烦,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原先常在门下省举行,后来又改在中书省召开。
【六部】
国家一切最高政令,经政事堂会议决定后,便送尚书省执行,尚书省共分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此六部制度,自唐代以至清代末年,推行了一千多年。
尚书省乃唐代中央政府组织最庞大的机构,其建筑亦相当庞大。总办公厅名为“都堂”,两旁为左右两厢,吏户礼三部在左,兵刑工三部在右。由左右仆射分领。每部分四司,六部共二十四司。
每部之第一司即为本司,其余各司各有名称。尚书省各部主管,上午在都堂集体办公,下午各归本部分别办公。
【一台九寺五监】(主要按唐制,不过看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太平广记等书的记载,唐制的细节变动还是很多的,监的类别和数量也在变动,基本上可以总结为九寺五监吧)
【一台】
御史台,负责监察中央和地方,参与大狱的审讯。长官为御史大夫,副长官为御史中丞。
【五监】
国子监(掌文教)
少府监(掌皇家工业生产)
将作监(掌国家工程)
军器监(兵器制造)
都水监(掌水利建设)
【九寺】
太常寺(掌礼仪祭祀)
光禄寺(掌皇室食物)
卫尉寺(掌兵器和仪仗)
宗正寺(掌皇室族谱)
太仆寺(掌皇帝车马)
大理寺(掌刑法)
鸿胪寺(掌邦交典礼)
司农寺(掌国家仓储)
太府寺(掌国家财政)
——————————
【翰林院】相关记载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三》:
“唐初,诏敕皆书、门下官有文者为之。乾封以后,始召文士元万顷、范履冰等草诸文辞,常于北门候进止,时人谓之“北门学士”。中宗之世,上官昭容专其事。上即位,始置翰林院,密迩禁廷,延文章之士,下至僧、道、书、画、琴、棋、数术之工皆处之,谓之待诏。”
《新唐书·志·卷三十六·百官一》:
学士之职,本以文学言语被顾问,出入侍从,因得参谋议、纳谏诤,其礼尤宠;而翰林院者,待诏之所也。
唐制,乘舆所在,必有文词、经学之士,下至卜、医、伎术之流,皆直于别院,以备宴见;而文书诏令,则中书舍人掌之。自太宗时,名儒学士时时召以草制,然犹未有名号;乾封以后,始号“北门学士”。玄宗初,置“翰林待诏”,以张说、 陆坚、张九龄等为之,堂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既而又以中书务剧,文书多壅滞,乃选文学之士,号“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开元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专掌内命。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其后,选用益重,而礼遇益亲,至号为“内相”,又以为天子私人。凡充其职者无定员,自诸曹尚书下至校书郎,皆得与选。入院一岁,则迁知制诰,未知制诰者不作文书,班次各以其官,内宴则居宰相之下,一品之上。宪宗时,又置“学士承旨”。唐之学士,弘文、集贤分隶中书、门下省,而翰林学士独无所属,故附列于此云。
《梦溪笔谈·故事一》:
唐翰林院在禁中,乃人主燕居之所,玉堂、承明、金銮殿皆在其间。应供奉之人,自学士已下,工伎群官司隶籍其间者,皆称翰林,如今之翰林医官、翰林待诏之类是也。唯翰林茶酒司止称“翰林司”,盖相承阙文。唐制,自宰相而下,初命皆无宣召之礼,惟学士宣召。盖学士院在禁中,非内臣宣召,无因得入,故院门别设復门,亦以其通禁庭也。又学士院北扉者,为其在浴堂之南,便于应召。今学士初拜,自东华门入,至左承天门下马;待诏、院吏自左承天门双引至门。此亦用唐故事也。唐宣召学士,自东门入者,彼时学士院在西掖,故自翰林院东门赴召,非若今之东华门也。至如挽铃故事,亦缘其在禁中,虽学士院吏,亦止于玉堂门外,则其严密可知。如今学士院在外,与诸司无异,亦设铃索,悉皆文具故事而已。
学士院玉堂,太宗皇帝曾亲幸。至今唯学士上日许正坐,他日皆不敢独坐。故事:堂中设视草台,每草制,则具衣冠据台而坐。今不復如此,但存空台而已。玉堂东承旨子窗格上有火然处。太宗尝夜幸玉堂,苏易简为学士,已寝,遽起,无烛具衣冠,宫嫔自窗格引烛入照之。至今不欲更易,以为玉堂一盛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