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听张宜芝朗诵朱何念的日记——只有一点点,毕竟也只不过是闹一闹。但是我突然注意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她的日记写得就很有文采。虽然只听到只言片语,但我也能从中感觉到那种属于这个年纪的少女的、充满希望和幻想的文学气息。看看我的呢,好像一直就……只是在拉家常。说是流水账肯定过分,但真要说起来,确实是没有什么味道。
换句话说,就是看起来很轻松,但也仅限于看起来很轻松。曾经我也追求过所谓的“精神上的享受”——也就是尽力描写,后来好像就慢慢写不动了。
说这是属于我的风格也好,说这是思想退化、灵性消失也罢。
可能,确实被应考的八股议论文侵害久了。文气、文脉,原本浑然天成的东西,现在也需要细细雕琢。
真正放松的时候倒也是能写出来还不错的东西的——但那样的时候又有多少呢。
应该说,前两年我还是怅惘的、浪漫的,现在就成了现在这样闲散随性的样子。
是好是坏呢……?
……
周玄绛要我们每个人找一个名人,了解他的生平和作品,好给作文用。正好最近想看点哲学方向的东西,于是稍微想了一下,在大家交上去的一众西方名字里面选了王阳明。
不是不想看老庄。先秦古典看着太累人了。《老子》前段时间在看,解析版。几乎不知道他想说什么。八十几章,似乎阐述的东西都差不多,也都差不多地晦涩难懂。至于《庄子》,那更是灾难,庄子长篇大论了半天下来,连能看懂的句子都不多,还得频频往后翻注释。这也就算了,然而翻注释之后还是看不懂。
王阳明就好理解得多,至少他的语言我不需要注释就能基本读通,他的理念也比老庄要简单一些。
说是唯心主义确实片面了。就我看的几章而言,他的“我心即宇宙”说的是道德层面的良知由心自然生发(性善论),而不是佛家的那种“仁者心动”的世界观。
他的世界观似乎就是这一句话——也就是人的道德都由内心本性产生,剩下的几乎都是方法论。讲了那么多话,总归就是在教我们如何致良知。
其实我觉得有点像康德的那种意思,遵循绝对的道德以达到圣人的境界。刚好清朝还有个谁把好色好财也算成“良知”(也就是人的本性),这岂不是弗洛伊德的看法。
甚至他也有假我和真我的说法,说是本我(由**支配)和超我(由道德支配)似乎也未尝不可。
好像也不完全一样。明天再看吧,带个本子把感想随时记下来。
这么写文章确实累人,写了半个小时才九百多字,远没有平时那样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来得痛快。
但……
过两天再来看,说不定会觉得写得还不错。具体是尴尬还是享受,都得过一段时间才知道了。
——要不要问问朱何念呢?但我跟她也不太熟……
不想这些了。睡吧,陪陪小丫头。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