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国建国已有四百年,先后历经先帝开元,文景盛世,血洗汉青宫,秦王暴政,三王之争,荣衰各半,毁誉掺杂。到如今八州十七郡赋税严苛,民不聊生,百业颓废,粮仓空虚,基本上是走到了尽头。
边蛮十二族又趁此机会联合结盟围攻大禹。自芜州巨鹿城破,良将盛辛战死,整个大禹如囊中之物,七天连下二十四城,八州里两州下了降旗。
草原的铁骑烈马终究是踏破了千里沃土。
本朝本代的皇帝号复元取的是开复盛元之意,行的是国破家亡的国运。偌大一个王朝要是颓落必定不是一代人的努力……
从太祖先帝力拔山兮气盖世,收取五州十郡开创霸业,到崇帝中庸,文帝图治,景帝开盛世,大禹的版图扩张,贡臣遍布,号称千古一盛世。
京城鄢都更是千里繁华。商贾巨富,王公贵族,外朝来使,儒生雅客,江湖浪人,无所不有,万里称颂。在朝,有治世之臣,治军之将,在野,有名仕鸿儒,大隐隐于市。
盛极。
而后衰极。
景帝驾崩,太子登基,号光武。光武帝只能说资质平平,尤其在文景两帝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平庸。光武帝因此一生抑郁,死前未立太子,只有两个子嗣。大皇子十七,小皇子不足六月,大皇子生母妃嫔,小皇子生母皇后。立长还是立嫡分成了两派。
朝堂之上暗潮汹涌,足足两个月后,皇后依凭母家武将张氏,以八月襁褓婴儿登基,荣称圣英太后,垂帘听政。
自古女人参政善终的没几个,太后先是排挤同为武将的盛家,又欲对大皇子下杀手。狗急跳墙,大皇子联手秦王借禁军血洗汉青宫。据传是大皇子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弟弟,其残暴可见一斑。
其时扶边,定远两大张姓将军打着清君侧的名号出兵围剿鄢都,盛老将军千里奔袭,带着他的成名铁骑黄金甲三天援朝,救新帝于危难。
张家叛国,满门抄斩,盛老将军救驾有功,就地封王,成为大禹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异姓王。
此时的大禹已有乱象,新帝号洋登基没两年患了偏头痛,其人阴郁,暴虐更甚。
洋帝因为张氏叛乱被吓出了心病,对武将防之又防。没两年让盛老将军解甲归田,盛家儿郎尽数召回,杯酒释兵权。如此仍不放心,暗下杀手,鸠杀了边境盛家三位将军。自此武将凋零,大禹在没有能统率黄金甲,驰骋边境线的武将。
洋帝暴政苛税,大兴土木,大有败家子的味道。登基第七年,在下朝的路上与秦王起了冲突被秦王一掌推倒,当场磕死在石阶上。满朝哗然,太子草率登基,秦王下狱。
登基大典还没举行,秦王一不做二不休又一次率禁军围城。这一回再没有一个盛大将军千里回援。皇室相杀,皇位更替,太子惨死,秦王登基,号始新。
新朝伊始本该万象始新,奈何满朝文臣不认这个该入大狱的皇帝。弃官走了一半,上书杀了一半……
史称,秦王暴政。
由此文武凋敝,朝野之内只剩无能鼠辈,阿谀宦官。
始新帝不思进取听信谗言喜好奢靡,大新土木比洋帝更甚。国库日渐空虚,赋税上调,终致民不聊生,流寇成群。
滁州率先起义,自立为王。张家余孤联合旧部与南蛮攻打边境。
三王之争就此拉开序幕。
没有武将让大禹节节败退,最后,始新帝请出早已卸甲的前抚边大将军,祁连山祁老。祁老年已六十,披挂上马仍叱咤风云,攻打南蛮,收复失地,料理流寇,围战滁州,可惜最后战死,马革未能裹尸还。
始新帝就此顿悟终于意识到这个皇帝不好当,颁布罪己诏,让位给自己侄子,带着国库最后一点银子跑路了。
新帝已是而立四十,忽得皇位惶惶不安,昏庸懦弱,听信权臣,亲王摄政,三朝老臣撞死汉白玉柱,上书天亡大禹,王朝覆灭已然注定。
也就是这时雪上加霜,边蛮四族重整大军,铁骑十万打入大禹。眼看国破摄政王干脆带着禁军,以南下亲征的名义自立为王去了。
急病乱投医,皇帝又找上了当朝甚安王武将之后盛辛。临危受命,盛辛整理穷兵散勇,出征御敌,在蔺州以三万兵力死守十七天,给大禹挣来了一线生机。
盛辛雄韬伟略大有一鼓作气救国于水火的气势,然而摄政王与蛮人夹击十五万大军围杀盛辛。兵力悬殊,即使盛老将军在世也无力回天。
盛辛战死。
京都于此时传来消息,皇帝驾崩,贵妃花云月登基,由幕后走至台前,成了大禹第一位女帝。
国将破。
挽狂澜之即倒,扶大厦之将倾。
纯架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 1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