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就在阅读《飞鸟集》中度过。
少年重重打了个哈欠,疲惫地合上了那本诗集。
果然,还是看书累。
虽然只是大概翻了一遍,但这里还是有不少经典语录让他印象深刻。
不知怎的,唯独在白房露台上看到的一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最难忘却。
突然间,他像是想到了什么:既然这本书已经被自己拿回来了,那就是自己的了!
于是,他一脸坏笑地从笔筒里抽出一支笔,打开从来没翻开过的扉页,想把自己的名字写上去。
这个方法是很幼稚,不过要证明他的所属权,似乎也没什么不对。
就在即将落笔的那一刻,他的目光停在了扉页中间的三个字体隽秀的名字上面。
他一眼就记住了。
盛遇安。
“盛”这个姓是少见了些,“遇安”这两个字虽然人人张口就来,但很少有人能把它用成名字。
有那么一瞬间,他突然就不想破坏这上面的美好了。
也不知怎的,要换作平常,他也不会顾及这么多。可偏偏就是这三个字,让他有一点点“自卑”起来。
听老师说,字如其人,能写出来这一手好字,说明,也许她真的很好。
他有些无力地放下笔。
自己从前,好像也写过漂亮的字。可惜,除了已过世的母亲外,不会有人记得。他,曾经亦是一位人人称赞的好学生。
原本,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正如人人口中的“模范家庭”。可幸福的打破只需一个人的介入——他的父亲在外有了新欢,母亲那时不幸染疾,又忧思过度,便香消玉殒。
从此,那张三人合照被一分两半,笑意盈盈的母亲被永远罩上了灰色。
至于他那在外神不知鬼不觉的父亲,对于快成年的他来说,早就不重要了。
有时回来一两次,也只是拿钱出去鬼混。长此以往,父子两人除了“钱呢?”,“还在原先的抽屉里。”诸如此类的话以外,再无寒暄。
而他那本来朗朗上口的名字,亦再无人叫过。
所以啊,一直患得患失的他总有一个习惯——只要这个物品归他了,他就会写上自己的名字,夏林生。
也就是在家庭发生变故后,夏林生性情大变,嚣张跋扈,不可一世。曾经,他以为,只要自己这样,父亲就能多注意点自己。
可后来,无论夏林生如何折腾,父亲都不闻不问。
于是,夏林生心里仅剩的那点期待落空,之后也就干脆破罐子破摔了。
一个人一旦心死了,就真的救不活了。
夏林生失神地望向窗外,窗前的柳叶正轻轻地抚着玻璃。
那是母亲生前最爱的柳树。
“啾——”
一声突兀的鸟鸣让夏林生回过神来,挥了挥手,似是在调整自己的情绪。
回过神来的夏林生又把黯淡的目光转向“盛遇安”三个字。
等等,要这么说的话,那个女孩就叫盛遇安?名字还挺好听。
好吧,不过萍水相逢,然而相逢何必曾相识?还不如不知道。
夏林生转而把《飞鸟集》装进书包里,悠悠然上楼睡觉去了。
希望明天来得快一点,夏林生这样想着,在最后的阳光暖融融的笼罩下,缓缓闭上了眼睛。
跟随刚才从夏林生窗前飞过的鸟,把距离拉远,将会看到,夏林生家坐落在南山街,那是一栋简单的二层小楼。以前母亲在世时,一楼是杂货铺,用来维持生计。
虽然不富足,但如此快乐的时光给予了夏林生坚强的力量。
但“好景不长”这个词,用来形容夏林生的童年再合适不过了。
回到刚才的所在地,在夏林生住处旁边不远的地方,有一处隐蔽的电话亭。
现在的科技发达,手机成了每个人的必需品。甚至很多初中生都人手一个,也是见怪不怪了。
然而,对于一个不让与家里有任何联系,尤其是不让与父亲联系的十七岁女孩来说,手机似乎也无甚用处。
此时,如果肯留意那处隐蔽的电话亭,就会发现——一个长发及腰的女孩正小心翼翼地在与谁通着话。还经常左右张望,生怕有谁追上来。
对,她怕被母亲发现。
“婆婆,爸爸他……出来了吗?”
女孩紧张地问。“爸爸”这两个字,是她酝酿好久才说出来的。
“没有啊,连原来房子的钥匙都没来讨过,何谈出来啊!”
电话那头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的声音,语气间有无尽的惆怅。
女孩握着听筒的手紧了紧:“好,我知道了。”
这是第三年,女孩没盼来父亲。
在即将挂电话时,女孩最后叮嘱:“婆婆,如果我妈妈给您打电话,请不要说我向您问过爸爸的情况。”
电话那头传来声声叹息,算是对女孩无言的回应。
女孩悄悄地走出电话亭,在四周转了一圈,记住了这处位置。
“旁边有栋小二楼房子。”
女孩喃喃自语道,记在了心里。
一阵夏日的晚风吹来,女孩反应过来——得赶紧回家!一会儿母亲就回来了!
想到这儿,盛遇安按原路返回,奔跑的身影经过那栋小二楼。
那一刻,他们的距离再次拉近。
其实是有小路可以快速回去的,这点在女孩初来山城就知道了。
说到山城,可是个神奇的地方。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是在哪一层上面。
尤其是长而波折的阶梯,一旦踏上去,连现在到底所处在哪一层都会模糊。
你以为是在地面上,可你的脚下还有阶梯。
不仅如此,听当地人说,还有列车可穿过楼层,嘉陵江最美的一段,以辣著称的小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