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觉得今天不宜出门。
今天是他作为外联部部长,要去和经管学院的许家宁谈“校运会赞助合作”的日子。
外联部今年没有拉到大赞助,院财务批得又慢。上学期的足球赛还是靠许家宁那笔“临时支援款”撑下来的,口碑极好,也让外联部尝到了“靠关系能活”的甜头。
从许家宁说要讲条件的那天起,他就睡得不安稳。
许家宁这人他太清楚了,平时笑得温和,但实际上是个专业的谈判专家。
一不留神,就会发现自己已经顺着他的话往下走,等反应过来时,合同签了、章也盖了,人还得心怀感激地说声谢谢。
他当时只是一个外联部干事,没撑过十分钟就被套出预算、答应印宣传册,还得在海报上加对方的小字广告。
“青年书社友情赞助”。
那天球赛刚结束,主席台上的横幅还没撤,体育部部长就追着他质问:“你怎么能把书社的广告打上去?”
“友情支持,宣传互惠......”他支支吾吾地说。
体育部部长差点气笑:“互惠?那你互了个啥?全场横幅、海报、气球、传单,全写着‘经管学院许家宁友情赞助’!”
足球比赛后的整整一星期,黄兴路过经管学院教学楼都要绕远走。
这次校运会,要不是学生会实在没钱,底下的干事拉的赞助全黄,他是真不想再去找许家宁。
为了显得郑重点,黄兴特意借了套正装。衬衫是室友的,西装外套是隔壁宿舍的,皮鞋还是上学期迎新晚会道具组留下的。
出门前,他对这镜子照了半天,自认为还算体面。可真走进“青年书社”门口,那点自信立刻被打回原形。
许家宁坐在二楼靠窗的位置,旁边是老式的木框窗,窗外的梧桐叶已经泛黄。
他身前摆着一本摊开的书,几页纸被风翻起,被他用手按下。手边是一只白瓷杯,杯沿氤氲着茶香热气。
黄兴感觉,自己还没有开始谈判,就已经输了。
许家宁抬头看到他,立刻起身,笑着招呼:“部长,辛苦了,这么早就来。”
“哪里哪里。”黄兴赶紧摆手,“哎呀,上次我们在这里见面的时候,我还是学生会外联部的小干事呢。”
“是啊。”许家宁微微一笑,“这才半年,你就升外联部部长了。”
“嗐,别提了,责任多起来了。”
许家宁“嗯”了一声,慢条斯理地放下白瓷杯:“那我那笔上学期的赞助算是功劳一半吧?”
“那当然。”黄兴嘴上附和着,但心里一直在打鼓。
他有种强烈的预感,今天他一个人恐怕镇不住场,得立马摇人,让学生会主席也来。
黄兴摸了摸口袋里的传呼机,偷偷拿出来看了下,屏幕上闪着“主席已读”。
他悄悄松了口气,把传呼机又塞回口袋。
“部长,坐啊。”许家宁抬眼笑,“怎么感觉你很紧张呢?”
“叫我黄兴就好,部长这个称呼太正式了。”
“嗯。主席是不是快到了?”
黄兴猛地抬头,怀疑对方是不是会读心术。
“你怎么知道的?”
“你摸传呼机的样子太明显了,很难不让人注意。”
楼下木梯传来皮鞋走在楼梯上的声音,很快,一个穿白衬衫、打着领带,外面还套了件黑西装的人进来了。
这次反倒轮到许家宁震惊,他挑眉问:“你们这是?怎么都穿得这么正式。”
“显得比较正式。”林肖卓淡定地回答,把文件袋放在桌上,“那我们现在开始?”
“当然可以。”许家宁倒了两杯茶给对方,“这是我刚刚泡的。”
林肖卓接过茶杯,礼貌地笑了笑:“好茶。”
黄兴见有救兵在场,也没有刚开始那么紧张了,点点头夸赞:“确实是好茶。”
许家宁装作不经意地说:“学校买的,第一食堂旁边那个超市,今天买两包还送茶杯。”
黄兴差点被茶呛到,一旁的林肖卓没有受到影响,直接开口进入正题:
“许同学,我们这次来,主要是想谈校运会的赞助方案。”
“上学期足球赛合作得挺愉快,这次希望能继续合作。”
“昨天我和黄部长说过,只要无条件答应两件事,我就立马赞助。”许家宁抿了一口茶,不紧不慢地说。
林肖卓闻言,坐得更直了些:“哪两件事?”
“第一件,和去年一样,宣传册印上‘青年书社友情支持’,这个是你们昨天主动提出的。”许家宁说。
林肖卓不动声色地瞥了黄兴一眼,觉得他太快抛出筹码了,这一眼,是在无声谴责着对方。
黄兴被看得有点心虚,立刻装作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东西。
许家宁看在眼里,微微一笑,继续说道:“既然这个没问题,那我就说说第二件。”
“我书社这段时间要进一批新书,想趁校运会人多,在操场那边摆个小摊。”
“摆摊?”林肖卓皱着眉重复了一遍。
“对。”许家宁神色自若,“操场草地旁边,靠近主席台不远的位置。就是上次你们放彩旗的那块地,我量过,不占地方。”
黄兴低着头,一声不吭,拼命假装对眼前这个历史悠久的木桌很感兴趣。
这桌可真桌子啊,这天可真灰啊......就说今天不宜出门吧,被阴了一道。
林肖卓有些犹豫:“那个位置......可能需要报备。”
“我明白。”许家宁体贴地说,“我卖的书都是正版的,再说了,最近学校在搞读书月,刚好可以配合你们宣传部宣传。”
这话一出,林肖卓一时竟找不到反驳理由,只能点头。
两人起身准备告辞,许家宁忽然叫住了他们:“林主席,黄部长。”
两人脚步一顿,僵硬地转过身,一脸戒备。
林肖卓先开口:“还有什么补充条件吗?”
许家宁愣了下,笑出声:“没有啊。我就是想问一句,外语学院所在的区域大概在操场的哪个位置?”
黄兴在他“温和”的注视下掏出随身带着的文件夹。
那里面本来是校运会的场地分布图、流程表、赞助清单......结果他一慌,直接把整叠都递了出去。
许家宁接过,低头翻了几页,然后双手递回去:“谢谢。”
“......不客气。”黄兴说。
林肖卓面不改色地咳了一声:“那,我们就不打扰了。”
“嗯,慢走。”许家宁微微颔首。
等两人走后,他把凉掉的茶倒了,重新给自己倒了杯热茶,然后坐回原位,翻开没读完的小说。
*
不知不觉,首都大学的秋季运动会就到了。
操场四周站满了各个院系的学生方阵。医学院的白色帐篷、法学院的蓝色、经管学院的黄色等等;广播里一遍遍播放着加油鼓劲的口号,主席台左侧的音响里传来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
跑道边,裁判员们穿着统一的白色运动服,手持秒表和记录本;检录处排着长队,身穿各种代表班级颜色运动服的参赛选手正在做热身运动。
外语学院的队伍靠近西看台,温笙站在班级里,紧张地压腿,做赛前准备运动。
“请参加女子1500米比赛的运动员到检录处报到。”
“温笙,待会儿你跑一千五,刚开始别跑太快,保存点体力。”旁边的同学提醒。
“我紧张......”温笙哭丧着脸说。
“别紧张,跑完就解放了!”另外一个同学安慰她,“到时候我们在终点喊你,为你加油鼓劲。”
一群人跟着她到1500米的检录处,途中还在不断地给她打气。
“温笙,记得前面别跑太快!”
“对对对,最后两圈再冲,别一开始就抢第一。”
“别听她的。温笙,最后一圈再冲刺。”
不同于同班同学对她“跑完就行”的担忧,温笙其实对能跑完还是有点信心的。
毕竟这几周,许家宁几乎半哄半骗地拉着她晨练,从慢跑、呼吸节奏,到练腿部力量,每一天都有专门的魔鬼体能训练计划。
刚开始他说“跑一圈就行”,结果带她跑了一圈半。
那时候她连一圈都快坚持不住,气喘吁吁地扶着膝盖骂体育委员。到后来,她居然能在他身后跑上十圈不掉队,连自己都不敢相信。
虽然不用担心跑不完,但她一上跑道,听见检录员喊“预备”时,就会紧张得想吐。
“各位运动员注意,女子1500米比赛即将开始,请站在起跑线后。”
温笙是第三跑道,跟着其他选手走向起跑线时,努力回想许家宁教她的那些长跑要领:保持匀速,前几圈不要被其他人带节奏,最后两圈再发力。
“各就位——”
“预备——”
砰!
发令枪一响,几乎所有人冲了出去。
温笙没有急着抢跑,而是稳稳地控制速度,按照之前训练节奏跑。
很快,其他选手已经在她前面拉开距离,她成了最后一名。
到了第五圈时,前面的几人体力开始下降,她趁势提速,从外道一个个超了上去。
到最后一圈时,前面只剩一个女生。温笙感觉自己的体力也开始下降了,嗓子干疼,每呼吸一次都是煎熬。她差点想慢下来时,脑海里闪过许家宁的一句话。
“想停的时候,再多跑一步。”
再多跑一步。
再多一步。
最后一步。
“温笙加油!温笙加油!”看台上外语学院的同学们疯狂呐喊。
看台上外语学院的同学几乎都喊破了嗓子,拼命摇晃着院旗和吹口哨。
按理说,操场上此刻正放着运动员进行曲,广播喇叭一遍遍报着下一场比赛名单和获奖人员,在那种混乱的背景音里,跑道上的运动员几乎听不到任何一句完整的加油。
但温笙听到了。
因为她们班的人......实在是喊得太大声了,想忽略都不行。
终点线就在眼前,温笙咬紧牙关,双腿早就不像是自己的,她是靠着本能在往前跑。
冲过白线的那一刻,她整个人都是懵的,只觉得呼吸不上来,嗓子又干又疼。
温笙试着慢慢走几步缓一下,但双腿已经完全没有知觉了。她想直接坐在草坪上歇一会,刚弯腰,一只手拉住了她。
“别坐。”许家宁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到了她身边,一手扶着她的肩,一手托着她的手臂,“走几步,不然容易抽筋。”
他们沿着跑道边缘慢慢走,等温笙彻底缓过劲来,他才松开手,递过来一瓶水:“感觉活过来了吗?”
温笙接过水,拧开瓶盖灌了几口,终于把嗓子里的干涩压下去了。
“跑了一次1500,感觉到生命的意义。”她仰头望天,喟叹道。
许家宁被她那副“生无可恋”的表情逗笑,低声道:“生命的意义是?”
“以后都不参加长跑了。我要珍惜坐下的每一分钟。”温笙说。
他笑着,从口袋里抽出毛巾,替她擦掉额角的汗:“这领悟挺深的。”
“那当然!”温笙抬起头,终于露出了今天的第一个笑容。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6章 大学番外(六)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