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境的日子,像一柄藏锋未露的长剑,悄然斩去了浮华与偏见,也悄然雕刻了命运的皱纹。
萧景焱、楚云轩与凌霜三人结伴同行,在这片凶险莫测、灵气磅礴的秘境之中摸索求生。最初的日子如履薄冰,步步为营;但日子一久,他们竟在危机四伏中逐渐磨合出某种奇妙的默契。
在一次次与凶兽搏斗、陷阱中死里逃生后,他们竟意外救出了几位被困的天玄宗弟子。
命悬一线的瞬间,萧景焱一次次挺身而出,那柄平日里鲜少出鞘的佩剑,也终在血与火中斩出应有的锋芒。
而最令人惊异的,并非他的剑术,而是他对山海境的熟稔程度——仿佛这片浩渺山海曾在他梦中走过千遍。他总能在妖兽将至前发现其踪迹,也总能第一时间识破天然阵法的破绽,甚至连灵气流转的细节都掌握得仿佛……他与这秘境,本就是一体。
**
那一日,他们救下几名同门后,在一处岩洞中短暂歇息。
洞内安静,那几名弟子神色复杂,或低头沉思,或抿唇欲言。最终,还是韩昭明站了出来。
他向前走了一步,拱手,沉声道:“多谢焱师弟仗义出手。今日之恩,韩某……铭记在心。”
语气还略显生涩,但眼神却坦然真挚。三年前,他曾是萧景焱最尖锐的批评者,如今,却站在他面前,低下了那曾无比骄傲的头。
萧景焱神色未动,只是微微颔首,语气温和:“同门之谊,本不该有隔阂。你们无须多礼。”
言罢,他又加了一句:“若是下次还能少挨打几招,那才是真的谢我。”
韩昭明先是一愣,旋即笑了,难得笑容真诚:“焱师弟说得是。”
其他几名弟子也纷纷拱手言谢,面色之中多了一分敬意与少许羞赧——他们曾将他视作被宗门“养在金笼”的花架子天才,如今才知,这位寡言少语的师弟,早已在他们所未见的孤独中,将剑磨得锋利如霜。
“焱师弟果然是宗门楷模,此行能有你相助,实乃我等之幸。”一名弟子感慨道。
“……我等定会同心协力,共渡此劫。”又一人亦是由衷说道。
**
他们之后几日结队而行,竟逐渐形成一支默契十足的小队。
而萧景焱,虽仍是筑基中期,但凭借极强的感知力、战场分析能力与对天然阵法的近乎“本能”的熟悉感,隐隐成了这支小队的灵魂人物。
——他像一位不动声色的引路人,引着众人穿越山海境的层层迷雾。
**
那日傍晚,他们于一片漫山樱林中暂歇。
风过如绸,樱花漫天飞舞,淡粉的花瓣洒满山径,落于肩头衣袍,仿佛有人特意编排了这场春日幻梦。
“焱师弟,”楚云轩坐在树下,捧着灵果啃了一口,感叹道,“若我能在这灵气浓郁之地修炼十年,怕是金丹也不在话下了。”
“是啊,”凌霜一边理着衣袖上的花瓣,一边低声道,“只可惜此境不久便要闭合,不知还能停留几日。”
萧景焱抬眼望天。
这一片樱林,灵气流转恰似他心口波动,一入定便如鱼得水。他甚至有一种这山海境本就是为他所设的错觉。
“若是能与师尊在此修炼个十年八年……”他心中无声地想着,眼底一闪而过的柔光,却被吹落的花瓣遮去。
他的指尖不自觉地轻摩佩剑剑鞘,花瓣随风飘落于剑身,宛如往昔那位白衣道人,扶他手修剑阵,于花影中低语教诲。
“……不知师尊如今身在何处。”他心中暗道。
自入山海境至今已有半月,危机重重,他忙于护人、破阵、修炼,一直无暇与顾清尘汇合。思及此,他竟生出几分莫名的失落与惶然。
**
夜色降临,樱林中生起篝火。楚云轩和凌霜围炉而坐,其余弟子也卸下了白日的紧张,或闲聊,或闭目调息。
有人提起今日避阵之妙,赞萧景焱“阵法天赋极高”,还有人干脆说他是“山海之子”,专为此境而生。
萧景焱听得一笑,摇头道:“若我是山海之子,那也怕是被赶出来的那个。”
众人皆笑。那一刻,篝火温暖,花雨飘零,山海境中竟生出一丝人间烟火的温柔。
只是无人知道,在众人笑声落定之后,萧景焱独自坐于一株老樱树下,手轻轻搭在背脊——
那里,鳞片依旧在生长,冷硬如铁。他沉默地闭了闭眼。
他仍然是那个不敢脱衣、不敢沉睡、不敢轻言求助的“异类”。
只是此刻,他终于知道——
他已不再是一个人。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