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豫了许久,我决定将这个孩子留下,领导说既然决定好就要对这个娃娃负责,可不能虐待他,我点点头,这是自然的。
至于我为什么会将他留下,可能是因为我不舍他变成孤儿,又或者是因为他这张像极了阿顺的脸。
阿顺曾经也是孤儿,但他后来拥有了我们,,我想这娃娃能和阿顺一样,有一个家,哪怕这个家不算温暖。
#05
娃娃醒了,我征求了他的意见,问他是否愿意跟着我,可能是他在我身上感受到了善意,抱着我的胳膊奶声奶气的喊爹。
我纠正了他几次,但他不愿改,我也就随他了。不过以我的年龄,确实可以当他的爹了。
我给他取名张利,顺利的利。
我对他说“你有个叔叔叫顺顺,你们合在一起便是顺顺利利,我希望家里人都能顺利,希望每个人都能顺利。”
平口关一战后,我跟随队伍转移到了常滨附近,这里是山区,拥有天然的地理优势,足矣成为我们的根据地。
张利跟着我一起,他很懂事,小小年纪的他很少会让我操心,只是偶尔会缠着我让我给他讲故事。
我不会说什么故事,从小也没怎么听过,我只好和他说他有一群叔叔,他们每个人都很厉害。
每每夜深人静时,我便会轻轻的拍着张利,用十八巷的故事哄他睡觉。
战争一场接着一场,张利也在一天天长大,与他而言,我早已是他能够依赖的家人了。
长大了一岁的张利依旧对十八巷的故事感兴趣,他总会问我阿左叔叔真的能吃四十个饺子吗?童童叔叔还像小时候一样爱哭吗?小鱼儿叔叔有没有成为一代大侠......
还有,他什么时候能见到这些叔叔?
我无法回答,我并不知道该怎么给年仅五岁的他解释死亡。
#06
恩恩的出现是我意料之外的。
我知道近日会有队伍来支援,但我没想到恩恩会在其中。
开始我并没有看见他,也没有看见我身后即将落下的炮弹,在被人拽倒的时候我是害怕的。
我若是死了张利怎么办,家里的弟弟们又该怎么办。
耳边的轰鸣声逐渐消失,我这才看清紧紧抱着我的人是我的恩恩。
他晕了过去,双臂却依旧紧紧的将我抱住,我掰开他的手,抱起他连忙往医疗队跑。
许久未见他看起来成熟了不少,小朋友长大了,敢一个人上战场了。他好像又黑了一些,黑点好,黑显健康。
恩恩果然惊讶张利的长相,十八巷里和阿顺关系最好的便是恩恩了,他俩长这么大就没分开过这么长的时间。
阿润的死讯让我一时间慌了手脚,我下意识认为是恩恩在开玩笑,但仔细一想就知道不是。
五哥出事那次我就知道了,十八巷不会拿兄弟的命来当做玩笑。
我躲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扇了自己两巴掌,恨自己为何没早些发现阿润的异常,恨自己为何这么久都没有回家看看。
阿润成日待在那空荡的宅子里等待死亡,他该有多孤独多害怕啊。
恩恩要在队里养伤,我没空陪着他,外面战事不断,我需得到战场上去,有张利陪着他,想来也不会无聊。
待我回来时,恩恩已经离开了。张利将照片递给我,问我什么时候能在和小穆叔叔一起玩,我说等以后吧,等到抗战胜利,我们就能回家。
战争还在继续,新年也很快来临。
今年下了一场大雪,到处都是白茫茫一片。都说瑞雪兆丰年,不知这场大雪能不能为来年的华国带来一丝生机。
#07
转机真的来了。
华国陆续得到了其他国家的支持,开始对苯国进行大规模的反击。
苯国节节败退,华国乘胜追击,接连收复一座又一座的城池,一时间华国上下都洋溢着喜悦的氛围。
八月十五日,苯国最高领导人宣布无条件投降,长达数年的战争就此落下帷幕。
此时的我归心似箭,恨不得立刻启程回家,去看看许久未见的家人
但我还不能走,后续还有些任务,待一切尘埃落定了我才能顺利离开。
张利也兴奋的很,成天跑到根据地附近的空地去,还神神秘秘的不让我跟着。
那天我无意中发现他在自言自语,我小心的走近,只看见他在数桌上的石头。
“这是送给老赵叔叔的,这是阿志叔叔的,这是阿左叔叔的......”
我红着眼眶悄悄的退了出去,这孩子竟是给每个人都准备了礼物,明明他们素未谋面。
归家的日子很快到来,不少战友和我一样踏上了归家的旅途。
我决定先回江洲,不知爷爷近些年身体如何了。
张利很懂事,不会让我抱着,就背着自己的小包裹牵着我的手,哪怕再累都一声不吭。
江洲热闹的很,大街小巷都在庆祝抗战的胜利,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的心跳的厉害,不知是不是是因为久别重逢的喜悦。
#08
家里人都惊讶我的到来,看着一个个熟悉的脸庞我落了泪,我真的很想他们。
我并没有见到爷爷,从父亲犹豫的脸上我明白了,爷爷怕是不好。
大哥和我说,爷爷是前年走的,他说困便回屋睡觉,然后就再也没能醒来。临走的前一天,他还念叨着我,念叨我怎么总不回家。
我带着张利去墓园看望爷爷,我们跪在墓碑前磕了三个响头。我可真是个混蛋,连爷爷最后一面都没能见上,他老人家会埋怨我的吧。
张利放了一颗漂亮的石头在爷爷的墓碑前,他说这是特意给太爷爷准备的礼物,想着太爷爷一定会喜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