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洛水造船,魂释惦念
当天下午,陈墨拿着画好的图纸,带着周伯来到南市的木匠铺。木匠铺的掌柜是个五十多岁的老手艺人,看了图纸后,忍不住赞叹:“这图纸设计得精妙啊!船底的弧度、两侧的木梁,都是为了抵御风浪,一看就是懂行的人画的。”
“这是我儿子画的,他生前是个船匠,可惜没能亲手把船造出来。” 周伯的声音带着几分自豪,又有几分伤感。
掌柜听了,眼神变得恭敬起来:“原来是船匠兄弟的遗作,我一定好好打造,不辜负他的心血。”
接下来的几天,陈墨每天都陪着周伯去木匠铺看造船的进度。木匠们按照图纸,选用坚硬的杉木做船身,用结实的 oak 木做加固梁,一点点把小船的框架搭起来,再给船身刷上防水的桐油。周伯每天都要亲手摸一摸船身,像是在感受儿子的温度,偶尔还会跟木匠们说:“这里要再打磨光滑些,周舟做活最讲究细致。”
五天后,小船终于造好了。这是一艘约三尺长的小木船,船身呈流线型,船底弧形圆润,两侧的木梁结实有力,船头的破浪板小巧却精致,刷上桐油后,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看起来既美观又坚固。
“老丈,船造好了,我们去洛水边试试吧。” 陈墨笑着说。
周伯点了点头,小心翼翼地抱起小船,像是抱着稀世珍宝,跟着陈墨来到洛水岸边。岸边的石阶上,周伯放下小船,又从怀里掏出一包刚炸好的鱼骨酥,摆在石阶上,轻声说:“周舟,船造好了,爹给你带了你最爱吃的鱼骨酥,你回来看看吧。”
就在这时,陈墨怀里的银汤勺突然泛起明亮的蓝色光晕,周舟的身影渐渐出现在小船旁。他穿着粗布工装,手里握着一把小刨子,脸上带着笑容,眼神里满是欣慰。他走到周伯身边,轻轻拍了拍周伯的肩膀,虽然周伯看不见他,却像是感受到了什么,抬起头,对着空气说:“周舟,你看到了吗?船造好了,不怕风浪了。”
“爹,我看到了,船造得真好。” 周舟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股温暖的力量,“对不起,爹,让您等了这么久,没能亲手给您造船。”
周伯的眼泪掉了下来,却笑着说:“爹不怪你,爹知道你是个好孩子,心里一直想着爹。”
周舟拿起石阶上的一块鱼骨酥,咬了一口,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爹做的鱼骨酥,还是以前的味道,真香。爹,您以后不用再等我了,好好照顾自己,我会在天上看着您,看着这洛水,看着我们的船。”
说完,周舟走到小船旁,轻轻推了推小船,小船顺着洛水的水流,慢慢漂了出去。他对着周伯挥了挥手,轻声说:“爹,我走了,您多保重。” 然后,他的身影渐渐变得透明,像洛水的雾气一样,慢慢消散在阳光下。
银汤勺的光芒暗了下去,恢复了原本的模样。周伯看着漂在洛水上的小船,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那笑容里,有释然,有欣慰,还有对儿子的思念,却再也没有了之前的怅惘。
“周舟,你放心,爹会好好的,会每天炸鱼骨酥,让更多人尝尝你的手艺,尝尝爹的味道。” 周伯对着洛水轻声说,声音里满是温暖。
三、记录食谱,传承温情
当天晚上,陈墨住在洛阳南市附近的一家客栈里。他借着油灯的微光,拿出《味魂录》,开始记录洛水鱼骨酥的食谱。布帛上已经写满了之前的食谱,从长安的樱桃毕罗、腊汁肉夹馍,到扬州的金钱蟹饼、藕粉圆子,每一道菜都藏着一个故事,而今天,他要为这道洛水鱼骨酥,写下属于它的篇章。
他先在布帛上写下 “洛阳洛水鱼骨酥” 七个字,字迹工整而认真。然后,他根据周伯的讲解,结合自己的观察,细细写下食材与步骤.
写完步骤,陈墨放下炭笔,指尖轻轻拂过布帛上的字迹,脑海中浮现出周舟坐在作坊里画图纸的身影,还有周伯炸鱼骨酥时专注的模样。他顿了顿,拿起炭笔,在步骤下方添上一段小字:
“此鱼骨酥初藏船匠惦念,洛水清润中含怅然,食之若闻水波轻响;今释情丝于洛水之上,香里满是温情,似阳光洒水面。周舟以匠心许父愿,周伯以酥香寄思念,虽阴阳相隔,却以食物为桥,以小船为托,终解牵挂。今记此谱,不仅为传制酥之法,更为传一段父子深情:世间最珍贵者,莫过于亲人之念,虽生死两隔,却能以物为寄,以味为忆,永远留存。愿尝此酥者,皆能忆起:洛水岸边曾有船匠,以匠心守孝,以生命赴义;亦愿此后做酥者,皆能在鱼骨中藏入心意,让寻常吃食,也成情感之载体。”
落款处,陈墨写下 “盛唐洛阳南市洛水畔,陈墨记于周伯鱼骨酥摊”,而后又想起周伯说的话 —— 周舟生前最爱把鱼骨酥泡在洛水岸边的清甜泉水里吃,说这样更能尝出洛水的味道。他又在注解旁添了一行小字:“周舟偏爱:取洛水岸边清甜泉水,将鱼骨酥稍浸片刻,更显洛水清润,风味尤佳。”
写完,陈墨小心翼翼地将《味魂录》叠好,放入包袱中。窗外的月光透过客栈的窗棂,洒在桌上,与油灯的微光交织在一起,温柔得像洛水的夜色。他摸了摸怀里的银汤勺,勺身微凉,却仿佛还留着洛水蓝光的温度 —— 那是周舟释然的笑容,是这段父子情最珍贵的印记。
次日清晨,陈墨带着记录好的食谱,再次来到周伯的鱼骨酥摊。此时的摊位前,已经围了不少食客,周伯正忙着给客人包鱼骨酥,脸上带着久违的笑容,眼神里再也没有了之前的怅惘,只剩下洛水般的温和。
“老丈,我来看您了。” 陈墨笑着说。
周伯抬起头,看见陈墨,赶紧迎了上去:“陈公子,你来得正好!今天的鱼骨酥卖得格外好,客人们都说,这酥里满是洛水的鲜香,吃着心里舒服。”
陈墨拿出《味魂录》,翻开关于洛水鱼骨酥的那一页,递给周伯:“老丈,这是我记录的鱼骨酥食谱,里面还加了周舟兄弟偏爱的吃法,您看看,要是有不对的地方,还请指正。”
周伯接过布帛,仔细读着,眼眶渐渐红了:“没错,没错!这就是我做鱼骨酥的法子,尤其是泡泉水的吃法,周舟小时候最爱这么吃。陈公子,谢谢你,把周舟的故事和这手艺都记了下来,这份情,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老丈不必客气。” 陈墨说,“周舟兄弟的匠心,还有您的父爱,都该被好好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知道,洛阳洛水岸边,不仅有美丽的风光,还有这样一段动人的父子情,还有这样一道藏着心意的美食。”
周伯把食谱还给陈墨,又拿起一包刚炸好的鱼骨酥,塞到陈墨手里:“拿着路上吃,以后不管你走到哪里,想吃鱼骨酥了,就回洛阳来,老丈给你炸。”
陈墨接过鱼骨酥,咬了一口,洛水鱼的鲜香在口腔里散开,酥脆的外皮裹着酥软的鱼骨,满是温情的味道。他谢过周伯,转身沿着洛水岸边慢慢离开。怀里的《味魂录》又厚了一页,银汤勺贴着布帛,仿佛在轻轻呼应 —— 他知道,这道洛水鱼骨酥,不是旅程的终点,往后还有更多藏着故事的吃食,等着他去遇见,去记录,去传递那些跨越时光的心意与情感。
走在洛阳的晨光里,陈墨抬头望向洛水,水面上的小木船还在轻轻搖盪.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