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娘子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块染血的布衣碎片,上面还能看到刀痕:“这是赵义当时穿的衣服上的碎片,是后来百姓从城门下找到的。我把它带在身上,就像赵义还在我身边一样。”
陈墨看着那块染血的布衣碎片,心里满是敬佩 —— 赵义不仅是个正直的捕快,更是个有家国情怀的义士,为了守护建康城和百姓,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想起银汤勺里赵义站在城门上的身影,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又敬又痛:“娘子,赵义大哥生前,有没有留下什么重要的东西?比如粮食或者武器之类的,能帮到守城的宋兵和百姓的?”
李娘子点了点头,眼神里露出几分希望:“赵义城破前几天,跟我说,百姓们把家里的粮食都托付给了他,怕被元兵抢走。他说他把粮食藏在了一个安全的地方,等战事平息了,就把粮食分给百姓。可他还没来得及告诉我粮食藏在哪里,就……” 李娘子的声音越来越轻,最后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娘子,我或许能帮你找到粮食。” 陈墨的眼神很坚定,“我这把银汤勺,能映出藏在食物里的魂灵。刚才我喝鸡骨羹的时候,勺子里映出了赵义大哥的身影,或许,它能帮我们找到粮食的下落。”
李娘子愣了愣,随即眼里燃起一丝希望:“真…… 真的吗?你真的能找到赵义藏的粮食?”
“我试试。” 陈墨说着,拿起勺子,舀了一勺鸡骨羹,靠近银汤勺,勺身再次泛起明亮的暗红色光晕,这次映出的画面更清晰了 —— 赵义正蹲在羹铺的地窖里,手里拿着一个火把,小心翼翼地把一袋袋粮食堆放在地窖的角落。地窖的墙壁上,有一个隐蔽的暗格,赵义把几袋最重要的粮食放进暗格里,然后用石头把暗格封住,嘴里还念叨着:“娘子,等我回来,就把这些粮食分给百姓,让大家都能吃饱饭,一起守住建康。”
陈墨赶紧把银汤勺里的画面告诉李娘子,还凭着记忆,画出了地窖的位置和暗格的样子:“赵义大哥把粮食藏在了羹铺的地窖里,还有几袋重要的粮食放在了墙壁的暗格里,您赶紧去找找!”
李娘子激动得站了起来,双手微微颤抖:“是铺子里的地窖!赵义以前总说地窖很安全,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我这就去地窖找!”
李娘子带着陈墨来到羹铺的地窖门口。地窖的门是木质的,上面落满了灰尘,显然已经很久没有人打开过了。李娘子推开地窖门,一股淡淡的粮食气息扑面而来。地窖不大,里面堆着一些杂物,墙壁上果然有一个隐蔽的暗格。
李娘子走过去,用石头撬开暗格,里面整齐地堆着几袋粮食,还有一些武器。她又在地窖的角落里找到了其他的粮食,加起来足足有几十袋。“找到了…… 终于找到了……” 李娘子抱着粮食袋,眼泪掉了下来,声音里满是欣慰,“赵义,你的心愿,我帮你完成了。”
三、分粮济民,魂释忠义
当天下午,李娘子和陈墨把地窖里的粮食搬了出来,堆在羹铺门口。李娘子还熬了一大锅鸡骨羹,放在门口,免费分发给守城的宋兵和穷苦百姓。
守城的宋兵听说找到了赵义藏的粮食,都激动地围了过来。一位宋兵队长走到李娘子面前,敬了个礼:“李娘子,谢谢您和赵义大哥!有了这些粮食,我们就能更有力气守城了,我们一定不会辜负赵义大哥的期望,守住建康城!”
李娘子点了点头,笑着说:“兄弟们,这些粮食是赵义留给大家的,你们一定要好好利用。我每天都会熬鸡骨羹给你们送过去,你们一定要好好的,守住我们的家园。”
百姓们也纷纷围了过来,领取粮食和鸡骨羹。一位老人接过粮食,感动地说:“赵义是个好人啊!他不仅保护我们,还为我们藏了粮食,我们一定要支持宋兵,一起守住建康城!”
陈墨看着这一幕,心里满是温暖。他知道,赵义的心愿终于完成了,他可以安心地离开了;而李娘子的坚持,也让更多人有了守住建康城的信心。
当天晚上,李娘子把熬好的鸡骨羹送到城上,分给守城的宋兵。宋兵们喝着鸡骨羹,吃着粮食,浑身充满了力量。他们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的元兵营地,眼神里满是坚定,像赵义当年一样,发誓要守住建康城。
就在这时,陈墨怀里的银汤勺突然泛起明亮的暗红色光晕,赵义的身影渐渐出现在城墙上。他还是穿着那件布衣,手里握着那把大刀,脸上带着笑容,眼神里满是欣慰。他走到李娘子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虽然李娘子看不见他,却像是感受到了什么,抬起头,对着空气说:“赵义,是你吗?你看到了吗?百姓们有粮食吃了,兄弟们也更有信心守城了。”
“娘子,我看到了,我很开心。” 赵义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股坚定的力量,“谢谢你帮我完成心愿,也谢谢陈公子帮我们找到粮食。以后,就让兄弟们继续守住建康城,守护我们的百姓吧。”
李娘子的眼泪掉了下来,却笑着说:“好,好啊!我会每天熬鸡骨羹给兄弟们送过来,我会一直等你回来,等我们的建康城平安无事。”
赵义笑着点了点头,转身望向建康城的城墙,眼神里满是对家园的热爱与不舍。他对着守城的宋兵挥了挥手,然后身影渐渐变得透明,像战场上的硝烟一样,慢慢消散在夜色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