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大三的风景
一转眼到年末,大学最后最热闹的一个年末。
活动安排得缭乱繁忙,圣诞活动,迎新年表演,新年舞会,还有准备期末考试。
明年此时实习,不知将在哪里呢。
大三,像是在桥上看风景。
一座拱桥刚好走上最高点,站在看风景最佳处,回望攀爬过的台阶和过往的青葱,向前可拾级而下,展望将来的社会大舞台。
她们站在那,享受着这头校园的美好,同时瞭望远处的世界。
课堂上多了时事分析,新闻时政比以往更多进入视野,苏联撤出阿富汗,两伊战争结束,似乎告诉人们,世界在走向和平。
汉城奥运会的主题曲hand in hand宣告了这一主题,让世界成为更美好的赖以生存的地方。
她们关注着身边的世界,改革开放庆祝十周年,吐槽虽然很热烈,但一切都在变好,她们穿得比以前漂亮,生活色彩越来越丰富。
一尽入12月,活动纷至沓来。
作为一个边疆省会,南城的发展一直很迟缓,做事思想都说比沿海慢半拍。但是鉴于它四季如春的气候,优美的自然风景,这个城市有它独特的魅力。
曾经是抗战后方城市,抗战时期涌入了很多文人名士,最有名的当属西南联大,留下的文化气息还是隐隐若存。
12月头,南城,冬日阳光灿烂,追赶现代文化时尚举办了第一届选美小姐比赛。
参选限制比较宽松,作为新生事物,整个城市充满好奇心和热潮,大方勇敢的女子,来自各行各业,未婚的已婚的,都在踊跃报名。
校园里有招贴式的宣传,同学们却没太在意,学校和社会常常不在一个节奏上。
那天刚回到宿舍,就听到薇薇颇为兴奋地谈论,贾莹莹报名参加了竞选,已经初选入围了。
因为她的入选,选美一事顿时在校园里热烈传播开来,整个学校居然只有她去报名,女生们也太淡然,要么就是太不勇敢了,据说这是后期各校男生普遍的评论。
她们这个班拘泥、规矩和爱学习,没有上一届闹腾,也没下一级活泼,平地易起惊雷,突然涌出两个不同寻常的女生,名气贯穿校园内外,弥补了这个班的默默无闻,也让宿舍的女孩们跳出单一,感受了什么叫自我,什么是不同。
一个贾莹莹,一个徐青,山东女孩,俩人都在过这个宿舍,铁打的床铺,流水的故事。
之所以着笔,因为她俩,让大家得到了远超越于学校和书本的认知。
床铺的第一任主人是贾莹莹。
女生大多按性格分群相处,大学第一个学期下来,贾莹莹和黄容相谈甚欢,两人在目标和实用性上一致,都乐于参与班级和学生会事务,热衷各项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活动。
莹莹典型北方体型,高大,运动员一样结实粗壮的身材,脸蛋非常迷人,大眼睛微微斜吊,睫毛浓密,鼻梁笔直,精致的双唇,象牙黄的肤色很匀净,有着漂亮姑娘通常的自信,也带着京都的自傲和直爽。
凡有想法当仁不让,因为自我感觉很良好,语言上、行为上优越感淋淋漓漓流淌。
莹莹和黄容面对面的上铺,时常掀开蚊帐盘腿而坐,像参加武林大会,每次八卦到兴头,笑着两手拍床,床铺喀啦喀啦震动起来。
下铺何芸被灰尘呛到一阵小咳,只听莹莹还在感叹,“听过齐秦的歌吗?太棒了,北京有演唱会,今年很流行。
我买了磁带,这边太落后,什么都不知道。哎,要不是为这个专业说得好听,怎么会跑这么个边远地儿!
还好,我同学时常告通信说点新动向,不然,跟周围一样,老过时了。这边太无聊,难玩死了。”
黄容应声,“我们那边听张学友的歌,情已逝,粤语的,我也带来一盘呢。我们那只听粤语的,真太好听了。
这边普通话唱,难听死了。”
两个人又笑在一起。
床铺簌簌震动,林攸忍不住打趣说,主要是体型太大,并不是要笑成这样的。
莹莹在这间宿舍只呆了一年。
这个宿舍有人说很难相处,个个自我,性格独立,不轻易膜拜在谁的气场下,也不爱特别赞扬褒奖,每个人有各自的傲气。
贾莹莹只有黄容时常呼应,感觉有些寂寞,似乎是频道不同,或气场不对,宿舍里自己没法舒畅地放开,没人共同分享她希望的快乐,做点什么事还要顾虑着宿舍的感受,有些拘手绊脚。
第二年,莹莹换了宿舍。她没去同班其他宿舍,其他两间也差不离。
她选了一个混合宿舍,同系不同届的,相互没交道,知晓不深,彼此充满好奇和热情,谁说个什么,立马一片称赞,做点什么互不干预。
莹莹感受到自由,还有被那些姑娘抬眼看待的舒服。
按黄容的说法,那间宿舍称得上小江湖,都是本省人,年龄不同,性格各色,有羡慕莹莹的,愿意帮忙跑跑腿代办个什么小事,莹莹也可以适当回馈。
有分享各种小道信息的,趣味一致,不用争执。
可以毫无忌讳地敞开聊天,还顺带有人帮出主意,至少换一打男朋友,炫耀个礼物,只会收到羡慕称赞她有本事,莹莹算是找对了地方。
莹莹搬走后张茵搬入,一换人,宿舍气氛也有些变,活络舒畅。
黄容的性情也跟着变,光是看看每年一度的合影,一眼就看出她们的大变化。
第一张合影刚进校报到,贾莹莹也在。
宿舍八个刚刚认识不久的姑娘们站在金黄色彩的银杏道上,一场四年时光的起始,个个带着高中生的稚气和朴素,有高中女生红格子衣服,宽大的裤子耷拉在脚面,老款的白球鞋,傻傻站成一排。
大学才头一个新年,合影中就个个都漂亮了。
在系大楼的门口草坪,蓝天白云,姑娘们亲密地坐成一排,坐姿端正,衣服朴实大方,笑容清纯,和清新的风景很相配。
林攸两短辫子耷在前面,陈暄长发及肩,亚妮温柔地伏在惠萍肩上,何芸和薇薇微笑相依,笑容里看得出她们正在愉快的享受新生活。
只有黄容一个人稍显自我,握着双手坐在一旁,和舍友们有一个空位的距离,孤独于众人,莹莹没有参加。
此后每个新年都留下合影,她们希望留住每一年的变化和时光。
大三的合影在钟楼下的花园。
姑娘们出落得漂亮大方,你抱我,我搂你,亲密包容,和第一年放在一起,快认不出了。
韩可立11月去实习,张茵也跑回家住,空出床铺临时被失恋的徐青借住。
徐青,那位山东姑娘,碰巧整出点儿事,来借住了一个来月。
徐青年龄大一岁,看着比同班女生成熟许多,气场比莹莹似乎还强大,风格不一样。
个头跟印象中的山东人刚好相反,一米五多点儿,团团的大脸,一副黑框眼镜,五官很匀称,细看很有些柔和的甜样,声音沙沙的,一口普通话说地溜溜的温润,胖胖圆圆笑眯眯地像个不倒翁。
衣服大多是极有特色的工装款,宽松的彩色套头衫,同样肥大宽松的棉质裤子,常常这么一副简单休闲款,刚跟她接触,会感觉很放松。
家里属于高级干部,父亲是部队领导。
她的生活很随意,想吃的时候大肉大菜一次打好几个,不想吃的时候,一个馒头加咸菜,衣服从不挑剔,对烟反而很挑剔。
红塔山,于学生算是好牌子了,还有开学时从北方带来的烟,一小堆地丢抽屉里。
枕边一个烟灰缸,大螺丝壳做的,高兴时,或是不愉快时,盘腿坐在床边点一支,慢慢地抽,动作娴熟、自然。
徐青英文非常好,其他课程将就点也都能过,山东的教育水平不低。
徐青的思想远比同学活跃开放,却极少参加系里活动,乐于过自己的生活。
她最容易谈得来是外教,男的、女的都能很愉快自如交流。
班里同学和外教还有些距离感,不好意思也不容易跟外教随意聊天,一方面英语水平有限,表达困难,说不了几句就梗住,没意思;一方面心里存有障碍,知道的东西少,脑子里空空地,跟老外不知道说什么。
就如那位来自英国的法学中年女老师,胖到两个人才围得住,说话一个字一个字很慢。
大家觉得她平易近人,特地晚上跑去外教公寓聊天,说一些本地的特色,中国的文化,爱吃什么啦,爱干什么啦,英国人喜欢干什么啦。
简单描述讲完,开始评论,老师稍稍说到深一点的比较和探讨,她们就没得说,两次后再没去,只剩徐青坐那了。
还有位来自美国教口语的芭芭拉,年轻活跃,大一邀约着一起骑车逛公园。
路上看见水牛学习说buffalo,而不是她们熟悉的单词cow。一路学习怎么说饭菜肉食,她们高中以前学的书本简单英文,如今面对老外,就像幼儿园学英语,压根儿不像大学生。
芭芭拉试图聊聊课堂上刚放完的英文电影love story,“爱不需要说对不起”。
“我觉得这句是主题,很对,爱是两个人相互平等的爱,爱情里没有对不起,你们觉得呢?”
她们都没尝试过爱情,英文又听得半懂不懂,一个劲傻傻点头,no need to say sorry。
这种感觉给她们留下心理阴影,跟外教说话总放不开。
两位老师后来对她们说,“刚接触你们这些中国学生觉得你们统统都没有长大,像是幼儿园来的,特别听话,从不举手,没有任何多余的问题。
写出来的英文作文,按书上套框框,个个都是几句日常的生活感受,今天下雨看书,昨天上课学了单词。
没有更多一些关于外界,关于社会,关于所学东西的看法。
你们太拘谨,一定要张开嘴巴,睁大眼睛,把脑袋打开,敞开意识,要学会思考和判断,要有自己的想法。”
徐青就是有自己想法的学生,大三后全部外教都是男老师,女生们课后更少去接触了,徐青仍然和老外们天南地北有说有笑,优游自在。
除了外教,徐青难得地跟男生相处也不错,有两个和她走得特别近乎。
这两男生恰恰和班上其他女同学最为生分,一个因为年龄,一个因为脾气。
脾气大的那位叫薛兵,高帅冷,家世不错,面容俊朗,轮廓分明,脸色白皙得近乎阴白,像是很久没有太阳晒过似的。
教室里走出走进永远抬着头,一副高傲淡漠的神情。
女生们都同意其长得非常有质感,不以为然他那自以为是的傲气,徐青却和他相处热情有加。
或许徐青的个人风格,相同的家庭背景是一种相互认同的交流渠道。
他们时常一起坐在草坪上,吐着慢悠悠的烟圈,吐槽一下乱哄哄的学校,没有水平的某些老师,没有品味的某些人,看着小道上来来往往忙于看书的同学,高高在上的玩世不恭,让他们很舒服。
徐青的这份独特品味一直延续。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