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宿舍的夜晚卧谈 (2)

第五章夜晚卧谈 (2)

周末,睡懒觉的睡懒觉,本地几个乐颠颠往家跑。

回家是黄容和薇薇最羡慕的,她们的父母都烧一手好菜,可惜只有卧谈时尽兴讲讲过过嘴瘾,惹得个个咽口水。

陈暄回家好吃好喝过了一天,把一周食堂欠缺的油水都补回来。

接近国庆节,家里赶着提冰箱,冰箱是盼望已久的奢侈品,有了它生活又上一个档次。

已经排队很久才守到的提货票,这段时期物价飞涨,冰箱是抢夺内容之一。

陈暄看见厨房里的几袋盐巴和大米,有点嘲笑,被老妈给堵回去了,“我们已经没像其他人赶风潮,大米把房间都搁得没地儿,这些是你远在江城的小叔最近会上省城来,所以略微准备点东西好带走。”

周日一大早一家人骑着自行车直奔冰箱门市。

等候的人们排成长龙,一个个脖子伸长,翘首仰望。终于轮到提货的,四处吆喝,奋劲扛举,一人坐在三轮车上扶持着好容易到手的冰箱,呼哧直喘,一身大汗,车夫一声“走嘞”,其他人一哧溜地骑车跟着三轮车嘈杂而去,一家人的空位腾出来了。

乱了一天,晚上陈暄就跑回了宿舍,林攸和亚妮喜欢在家蹭到周一早上,陈暄习惯头天晚上提前回宿舍,迎着天边的晚霞骑车,街道冷清空旷,一路飞奔,心情舒畅。

出门没一会儿,就看见前面张茵和韩可立两辆自行车并排慢悠悠地骑着,一只手牵着另一只手,各自单手驾驶自行车,时而分开,时而合拢,晃晃悠悠,但两只亲密的手没有松开,好像还在愉快地说着话。

车技好高啊,陈暄不好意思打扰这份甜蜜,他们也太慢了,只有使劲蹬上几圈,一阵风地超过,丢了句“嗨”在身后,一个劲冲朝前去了。

每个人心底都陈放着浪漫,有爱情的人慢悠悠地享受两个人的浪漫,寻找爱情的人享受“在路上”。

晚上卧谈,陈暄把白天买冰箱的拥挤和好笑形容了一番,有小干部,有老师,有工人,都在汗流浃背地争抢,都是涨价害的。

黄容立刻应声,“今年年初,生活费每月60元还够用,现在65元都紧巴巴的。白果要减肥可以不吃肉,老陈,对吧,我们两个每顿都要打个肉的。”

陈暄笑了,她们两是一样的豆芽菜体形,还特别能吃。

何芸也赞同道:“家里来信都在说涨价的事情,有些地方情绪很大,都有闹事的了。”

黄容接着道,“京城那边同学说都有人反对了。你看看,老百姓等啊盼啊买个冰箱累得要死,某些人呢,一个个躺在大房子里,冰箱彩电一样不缺,借着公家幌子做生意。

我们有个同学家里有关系倒卖钢材,双轨制,很正当地靠关系低价买进,再高价卖出去,没有比这更简单更容易的发财方式了,富得流油,都是这些乱七八糟的人过好日子。

我爸爸他们这样的单位小科员,我们以后也就是个公司小职员,滴滴点儿工资,还不够涨价用!”

黄容对社会实际情况从来敏感,父亲在家爱念叨单位上的事,关心时事政治,时常在家声讨社会上的不公。

假期回家,一上桌就要听父亲说一堆家国大小事,单位领导怎么玩弄权力,贪图享乐,社会上风气如何不正,有时候黄容觉得父亲嘴上的不公是心理不平衡。

因为一到单位里,父亲就有点儿像套子里的人,做事谨小慎微没有了气魄,有时候还不如母亲,黄容一直希望将来做出点什么,给家里看看。

这次她爸爸来信少见的在书面上痛斥涨价,交代她要节省,还有两个弟弟在家上学,最近她又从北方同学那得到些新闻消息,一讨论起来,她的反应格外激烈。

薇薇也吭声,“是呀,说广东那边的小老板没什么文化的都成大财主,我们那却是很多工人失业。”

陈暄也因为家里看到的不同生活格外触动。

四表哥几年钱摆衣服地摊赚了钱,陈暄的小学同学夏红初中毕业就混社会,和四哥混在一起。

四哥在大学附近开了个馆子,夏红开玩笑说想挨近大学,也赚赚天之骄子的钱,夏红天天抽烟打麻将,还穿好的吃好的,说话比大学生还趾高气昂。

四哥呢,在三表哥身后像个跟班,三哥在一个**手下更是个跟班,做白糖生意,说是这些高干手中有批条,低价进糖,高价卖出,很搞了些钱,假期请陈暄家在城里有名的奥林匹克餐厅吃饭,那是陈暄吃过最好的一餐。

看杂志说双轨制怎么有漏洞,这会儿才稍微明白些,没学历靠胆子找门道赚钱,但好歹要有闯劲,有胆量,而有背景的呢,大姨家靠着高干表姐夫,什么都有。

想着这些面上感受到的事,陈暄应声说,“是啊,我们认真读书,怀揣梦想,希望会有好工作,好未来,但是看着普通大头百姓为生活这么辛劳,为个冰箱挤死挤活,以后我们也难逃其中。学者说得极对,需要改革。”

薇薇立即接口道,“你看8X级新招的大专生,才读两年,据说都是家里有关系,定向分配的。

外贸专业这么难考,我们拼命考进来,要学四年,这么多课程,天天自习,他们马马虎虎走一遭就毕业了,还提前把好工作都占去了,公平吗?

这是放在我们面前看得见的不公平!”

何芸闷了半天才吭声,给大家一点安慰,“我听说招他们这批就是和系里达成某种条件招的,我们以后也是学校分配,可以分工到外贸系统的,不用自己找。”

惠萍非常高兴,“那就好了,我就是想留在南城!”

黄容有点鬼笑,“利益交换?这样说,本地的可以占点儿这种不公平交换的光,那外地的呢?社长到是会说,那等着看吧!”

她们的思想看似跟上书本的宏大,实际看到和想到的都是身边的鸡毛蒜皮。

夜晚的宿舍并不安静,窗户对面那栋男生宿舍远远传来叽哩哇啦摔酒瓶的声音,每个人带着各自对未来的一丝忧患睡去了。

毕竟,世界只是自己眼前的这小顶白色蚊帐。

那一段时期,这种谈论经常进行,她们看的书很杂也很浅,脑袋里的东西乱糟糟的,今天听这个老师是一种想法,明天听那个老师又是一种想法,看完某本书又来一个想法,她们在听到的、学到的理论和接触到的现实潮流中飘荡,距离真实的社会政治很远,她们的想法不需要接地气,跟着给予的信息潮流走。

当他们在校园象牙塔内感受着各种文化宣扬,以及不同文化意识的冲突时,外部社会正在经历剧烈地冲击和发展。

同一时期,台湾,在一个小岛上发生了巨大变化,相隔四十年的同胞即将通行来往。国际上,东欧正在解体,柏林墙临近推翻,各种宣传经由文化传播也在国内不断扩散,和中国自身国情、文化不断交融博弈。

学生们只是尾随潮流去感受,庙堂之事或是异国他乡那些纷纷扰扰距离他们太远,偶尔听来一句也纯粹当作茶余饭后的新闻,或是晚上的漫谈,表明他们属于热血青年的某种热心。

就那么一头,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她们连学生会那点儿层面都沾不上也乱不清楚。

她们仍旧忙着支取家里汇来每个月五六十元的生活费,计算着用度,想着衣服打扮,挂念着学分,热闹了一阵汉城奥运会主题歌hand in hand,背背两伊战争的结束应付政治考试,谈谈学长们的深圳或是留学之选。

只有夜晚躺下,开启卧谈,留了一小部分空间给思想。

她们在自身的小小世界中接受外界的影响,生活依旧是单纯的校园生活和青春梦想。

随着形势变化,学校各种讲座纷纷取消。

她们的情怀需要托付,最后一段大学生活随之蓦然转向拥抱情感,她们孜孜不倦地诵读席慕容、汪国真的诗歌散文,听流行歌曲,参加每周的舞会,寻觅着爱情。

青春总是有消耗的地方,激荡的思想被青春的激情和迷茫所覆盖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西江的船

狩心游戏

六十二年冬

我的18岁男房客

宁得岁岁吵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时光之路
连载中时光简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