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就是这里!”李兰曦激动地指着那几行字,特别是“璃珠公主”四个字,“景太宗朱溢!他当年在洛阳宫宴上见到的人,就是我!我!前朝大梁的璃珠公主!李兰曦!”
她微微扬起下巴,试图找回一丝属于公主的威仪,淡紫色的袄裙衬得她魂体多了几分庄重。
江清晏的目光终于从实录草稿上移开,落在了她指着书页的指尖,又缓缓上移,落在她竭力维持骄傲的脸上。
他沉默了片刻,才轻轻“哦”了一声:“原来如此。前朝余孽?璃珠公主?那我,哦不!臣,是不是以后该唤你‘公主殿下’?”
“那倒不用,都死了一百三十七年了,犯不着摆什么公主架子了。”
一边说着,李兰曦一边手指一摇,书架高处的《梁史》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着,稳稳地飘离书格,悬停在江清晏面前的半空中。
书页无风自动,哗啦啦翻飞,精准地停在了《璃珠公主传》一章。
“不过呢,我得让你看看,本宫当年何其风光!”
字迹映入眼帘:
“李兰曦,小字阿珠,尊号璃珠,昭宗嫡次女,周后所出。崇宁元年五月廿九诞于洛阳宫,帝后亲抚之泣曰:‘天赐朕掌珠!’遂以‘阿珠’乳名唤于椒庭,恩宠冠诸皇子。”
“生而玉质,眸含秋水,肌映流霞。”
……
“然明珠耀于乱世,实苍天不仁。崇宁十五年冬,景军破城。梁史载:‘公主北行日,洛阳牡丹尽凋如霜杀,民摘残瓣怀之,谓‘璃珠泪’。’”
“呜呼!明珠陷污泥,终不损其辉;天香委尘沙,魂魄犹绕故园——此殆璃珠之谓欤?”
“砰”的一声,《梁史》被重重合上:“看完了吗?看完了《景太祖实录》上还有呢!”
她意念操纵着《景太祖实录》从书架上飘出。
“等等,别动!”江清晏低喝一声,人已悄无声息地起身,瞬间掠至那排书架前。
李兰曦心头一凛,默契地释放魂力,凝神感知四周有无人靠近。
江清晏的手指沿着书架边缘一寸寸抚过,指尖最终停在隔板上一小块微微凸起的区域。
江清晏轻轻一拨,一声极轻微的“咔哒”声响起,那块凸起的区域竟像小抽屉一般被抽了出来。
是一个暗格。
里面静静躺着一本薄薄的册子,蓝布封面,没有任何题签或署名。
江清晏轻轻翻开册子,里面是密密麻麻的数字记录,条目清晰,有进项、有出项,还有一些日期和代号。
他快速翻到最后一页,墨迹尚新,记录的日期赫然是昨日——洪正十三年四月初三。
李兰曦飘到他身旁,探头看去:“账本?”她眉头一蹙:“实录馆里藏账本?什么人干的?又是为了什么?”李兰曦低呼,“谁会把这东西藏在这儿?又急着昨天记上一笔?”
“急,又不完全急。”江清晏合上账本,“若非急,就不会冒险藏在人来人往的实录馆;若非尚有余裕,就不会记下昨日之账后还稳稳放回。”
他指尖轻轻敲击着暗格边缘:“翰林院,清贵之地,正因如此,反倒成了藏污纳垢、灯下黑的好地方。”
“能自由出入此间,不引人注目地存取此物者……”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四周林立的书架,“身份必然不低。此账本记录日期截止昨日,他定然还会再来,取了继续记,然后,再放回去。”
他抬眼看向李兰曦:“能复刻一本吗?一模一样的。原样放回,勿留痕迹。”
李兰曦点点头,没有丝毫犹豫。
她双手虚悬于账本上方,掌心涌出月白色光晕,覆盖住册子。
光影流淌间,一本与暗格中那本一般无二的复制品凭空出现,被江清晏接住。
李兰曦小心地将原本放回暗格,推回隔板,再将那本《景太祖实录》插回原位,一切恢复如初,仿佛从未有人动过。
“要我守在这儿,看看到底是谁吗?”李兰曦问。
“不必。”江清晏将复制品收入袖中,“戏台搭好了,角儿迟早会登台。抓在手里,背后的人,自会按捺不住,浮出水面。”
“走吧,回去。”
李兰曦跟上他,又瞥了一眼书架。
一本藏在暗处的账本,没有署名,人名全部用了代号。
这记的什么账,可想而知。
烛火被江清晏吹灭,实录馆猝然被昏黑吞噬,唯有月光穿透窗棂,洒在书架上一排排的整齐的史书上。
《梁史·卷九十七·昭宗诸王公主列传·璃珠公主传》
李兰曦,小字阿珠,尊号璃珠,昭宗嫡次女,周后所出。崇宁元年五月廿九诞于洛阳宫,帝后亲抚之泣曰:“天赐朕掌珠!”遂以“阿珠”乳名唤于椒庭,恩宠冠诸皇子。
生而玉质,眸含秋水,肌映流霞。七岁观莲坠太液池,小宦惊怖莫敢救。女竟裂帛结绳,自引援溺者起,池畔老宫垂涕曰:“稚凤怀仁,吾皇之福。”
聪慧早达,四岁能诵《悯农赋》,声琅琅彻殿陛,昭宗抱置膝叹:“吾女知稼穑苦,必福苍生。”五岁习琵琶于乐圣张叟,甫拨弦,惊落梁燕。张伏地泣:“霓裳遗音再现矣!”特制紫檀小槽贡之。
九岁行册礼,封号“璃珠”,取“琉璃澄澈,珠玉不湮”意。 年十,河朔大饥,洛城外饿殍塞道。女恻然尽出妆奁,典明珠步摇、犀角簪珥,易粟三十车,亲执勺立粥棚三月。饥民见绯衣小女踏雪分糜,皆叩首泣血呼“活菩萨”。
性尤爱牡丹,于昭阳殿外植魏紫姚黄百丛,笑谓姊妹:“牡丹气骨似吾民,贫瘠亦绽倾城色。”昭宗闻之,特诏许洛阳民宅皆植国色,史称“天香令”。
然明珠耀于乱世,实苍天不仁。崇宁十五年冬,景军破城。梁史载:“公主北行日,洛阳牡丹尽凋如霜杀,民摘残瓣怀之,谓‘璃珠泪’。”呜呼!明珠陷污泥,终不损其辉;天香委尘沙,魂魄犹绕故园——此殆璃珠之谓欤?
史臣曰:
观公主生平,真赤子心!碎珥活饥民,裂帛救蝼蚁,掷命换苍生。璃珠生于末世,以珠玉之身承鼎镬之重?然珠沉百年终归洛,魂化天香满故都——牡丹岁岁灼灼处,犹见金钗小女执勺分粥、素手拨弦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璃珠公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