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黎明已喧嚣[番外]

01懵懂

顾炤的出生在顾家是个例外——作为庶出之子,他却得到了父亲全部的重视。而与他同日降生的妹妹顾思,却从未得到过父亲的正眼相待。尽管他们是一对龙凤双生子,哥哥排行老四,妹妹排行老五。

十二岁那年,顾家遭遇剧变。二哥在剿匪途中意外身亡,三哥与父亲彻底决裂。在这场混乱中,顾炤与顾思被迫分离,一个被推上继承者的位置,一个被送往遥远的异国他乡。

此后,世人只知顾家有位四少,如明珠般耀眼;只道顾督军倾力栽培的幼子,是顾家未来的掌权人。懵懂

·

所有的故事都不会无缘无故出现。命运犹如一位绘画大师,它以神奇的力量将所有时间点绘制成一张大网。远看成画宏伟壮观,近看似牢无处可逃。

时代的浪潮从不因个人意志而停歇。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积弊已久的大清王朝轰然倒塌,民主运动至此一发不可收拾。

顾炤清晰地记得,父亲如何与袁世凯勾结,假借民主之名行背叛之实。他也还清晰地记得前些年和父亲请来的留洋先生学习到的新思想,记得先生和他一起讨论的君主**与君主立宪制的区别,记得和父亲混迹官场的厌恶感,记得被枪杀被流血的革命分子。

留洋先生一边讲着历史与制度、叹息康梁变革,一边斥责百姓愚顿、惋惜戊戌六君子之死。先生总是这般侃侃而谈,一针见血却又对世道的压抑无法反抗。

“阿炤,为师不过是个无用书生。”先生曾苦笑道,“空有满腹经纶,却救不了这乱世。”

他还说:“如今天下,乃尔等天下。阿炤,你虽是军阀子弟,但老师始终相信你的聪慧。”

然而就连这样一位谨小慎微的先生,最终也倒在了顾督军的枪下。

那一日顾炤挡在了先生的身前,却还是挡不住父亲与这个王朝同样腐臭的心。历史的齿轮还在继续转动,如同那颗射向先生心脏的子弹从来不给人反应的机会。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腐朽的王朝也如先生预言那般坍塌。在次年初皇帝退位,新一轮动荡再次掀起。

顾炤旁观着革命的失败,冷眼看着父亲趁机攫取利益。

何为民主?何为共和?孙文所言的“三民主义”又代表了什么?少年伸手,以渴望的目光仰望。

中原狼烟四起,各省战火纷飞,而顾四少却陷入了不该有的立场迷茫。他想去寻问先生,可惜先生早已被父亲以“祸端”为由处死了。

那日他确实挡在了先生的跟前,却又在可恶的权衡中一步一步挪开身子。不知道先生临终时的微笑是宽恕还是嘲讽,他宁愿那是恨意,也好过在惘然的愧疚中煎熬。

父亲说过,这是个乱世,也是投机者的温床。腐朽在这里滋生,与此一同生长的还有新思想。没有人不渴望做平定乱世的英雄,可往往没多少人愿意承担代价。而他们——这些当官的只需要管好自己即可,以便能够心安理得过着自家的荣华富贵。

顾炤红着眼睛冷冷地质问父亲:“您是选择了明哲保身吗?”

顾督军眯眼大笑,摇头晃脑,却不再言语。

这一刻顾炤才明白,原来这就是所谓的“蛀虫”。他也随父亲大笑起来,也不再言语,心中又是苦闷加甚。

在先生早早就准备好的遗书中,顾四少终于知道自己不能也不可能再装疯卖傻了。

平庸,从来与天之骄子顾炤无关。命运多舛,是这个年代的真实写照。

先生在遗书里写道:“阿炤,华夏之崛起,唯青年耳。”

·

1911年末,南北议和。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迁往北平。

2月,退位诏书下发。

3月8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世。

3月10日,袁世凯于北平宣誓就职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4月初,在北平官场的觥筹交错之中顾炤弃杯离场,被人斥责“此子不可担予重任”。

紧接着的是卸磨杀驴,顾督军被调至青岛视察。顾炤一气之下主动切断与北平官场的所有交际,瞒着顾家去顺安读书。

1912年夏,他顺利报读顺安定远军校。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小船三年又三年

第八年新婚

北岛长夜

错号后

狩心游戏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曙光番外
连载中丢了马甲的小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