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着窗外的光影晃动,像是终于挣脱了某种无声的禁锢,忽然低声问道:
“瑛子。”
“嗯?”王瑛子正低头剥着虾,头也不抬。
“如果一个男人答应了你一件事……但他迟迟没有兑现,你觉得……那会是什么原因?”
王瑛子顿了一下,抬头看了她一眼。王瑛子一下就听懂了。
她微微一怔,筷子顿在碗边,眉头几乎不可察地皱了皱。
不是因为那句话里透露出的情绪太明显,而是因为——她太了解刘奕羲了。
这几年,她几乎是看着刘奕羲一路走来的人,从最初那个会为一段关系倾注全部、毫无保留的女孩,到后来逐渐收敛、逐渐学会“退一步自保”的创作者。
刘奕羲的感情经历并不多,却每一次都全情投入。只是……每一次的结局,都是一场冷却过后的独自收场。
她从没说过“自己被伤过”,但王瑛子知道,她从那之后,就不再轻易提起“喜欢”。
也正因为如此,刘奕羲的文字从来沉静、克制,哪怕写人写事写城市,字字句句都有力量,可她始终不写情感——
不是不会写,而是没底气去相信:爱与被爱,真的能善终。
所以她才一直绕开那个题材,像是小心绕过一处旧伤,既不揭开,也不碰触。
“不是不相信世界上有爱。”王瑛子想起刘奕羲曾经说过的话“只是没发生在我身上而已。”
王瑛子望着刘奕羲的侧脸,眼底有一点说不出的心疼。
她知道刘奕羲不是脆弱的人,但有些人,越是看起来什么都懂,心底才越安静——不是因为不想被爱,而是怕再一次用尽力气之后,仍然什么都留不住。
王瑛子沉默了片刻,终于开口,语气比刚才低了些许:
“你知道我不是那个轻易否定别人的人。”
她顿了顿,眼神认真地看向刘奕羲:
“但奕羲,你是不是太容易相信人了?”
“你刚才说的那个‘男人’,就因为一个没兑现的承诺,你就已经在等、在想、在牵挂……”
她轻轻叹了口气,语气多了几分清醒的分析:
“我不是要泼你冷水。只是你要知道,旅行这件事,本身就会放大情绪。”
“那种短暂的相处、突如其来的情境变化,会让人觉得好像遇到什么特别的事,或者特别的人。”
“但回到现实之后,你就会发现,那些被放大的情绪,很多时候都是一时的。”
“更何况……都什么年代了?”
“科技这么发达,真要找人,哪会真的找不到?”
“失联只是表象,不主动,才是真实。”
“我不认识他,但单凭这件事,我很有理由担心他不是个有责任心的人。”
“一个答应你的事都做不到的男人,凭什么配得上你?”
她的语气不是苛刻,只是清醒得像一个替朋友把伤口提前包扎的人——怕她又一次受伤,所以宁愿先说破,也不愿她再陷太深。
“你可以写书。”她最后说,“但你要知道,你写这本书,是为了告别,不是为了开始。”
王瑛子的话落下时,餐桌边忽然安静了。
热茶的蒸汽缓缓升起,又无声散去。刘奕羲看着杯中的涟漪,心底像被什么重重拂过,说不出是心虚,还是疼。
她确实被泼了一盆不小的凉水。
她想起了祁祺。
那天在修道院外排队时,他主动问了她要邮箱。当时她觉得这个方式挺有礼貌,也很符合他的性格,可现在想来——
他为什么没要微信?为什么没有互加联系方式?甚至连最基本的电话号码都没有交换?
只是邮箱。
一个可以随时失联、毫无即时回应的联系方式。就像是一扇她以为可以通往某段真实关系的门,其实从一开始就只是半掩着,等风一吹就会关上的那种。
难道真的如王瑛子说的那样?是旅行中被无限放大的情绪?是一场短暂的相遇,被她当成了某种特别?
她忽然不知道了。
原本那些被小心安放在心底的回忆,此刻却像一堆散落在桌边的纸片——还没来得及归类,就被现实的风轻轻一吹,再也抓不住方向了。
菜凉了,茶也淡了。
两人没有再多说什么,像默契地将那一段未完的对话,藏进了各自心里。
饭局散去时,风起了。
刘奕羲拉了拉外套,朝王瑛子点了点头,什么都没说,便一个人走进了街道深处。
街灯将她的背影拉得细长又轻柔,一如那场不动声色的心事——被风吹过,却没有消失。
周末,她将那件西装轻轻折好,准备送去干洗。
她没有告诉任何人这件事,只是默默打包好,打算洗干净之后,再想办法还给他——也许寄回公司,也许交给某个剧组相关的人。
干洗店的灯光暖黄,空气里是淡淡的蒸汽味道。店员接过衣物,例行检查着口袋,忽然抬起头来问:“这个还要吗?”
她一怔,低头看去。
是一枚书签。
那枚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金属书签——细细的羽毛坠子在光下微微晃着,“ROMA”两个字,在银色的底纹里清晰可见。
刘奕羲怔在原地,好几秒没动。
她本以为那只是自己一个人的心思,本以为那枚书签只是她一个人的选择。可现在,它竟然从祁祺的衣兜里被翻了出来——她送他的那一枚,明明还夹在那本书里。
那么这一枚,是他自己买的。
他们竟然,在同一个城市、同一家店,选中了同一张书签。
老天怎么会这么爱开玩笑?
她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够清醒,饭局之后,她告诉自己,是时候放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