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菜刚落下,香气随着蒸汽腾起,打散了桌面刚才那几分微妙的起伏。
话题从食物、旅行,一路绕到最近业内的新项目。舒凯一边用叉子戳着盘中的煎芦笋,一边兴致勃勃地讲着他新近听到的八卦,王瑛子偶尔笑着应几句,眼神却总会不自觉地飘向坐在她斜对面的祁祺。
他话不多,大多时候只是静静聆听,偶尔插一句,也恰到好处地落在点上,轻轻接住别人的梗,却又不搅乱气氛。像那种不太费力的从容,让人觉得——这个人,好像总在比别人慢半拍的节奏里,把所有局面掌握得刚刚好。
王瑛子不是那种容易心软的人。她一路在行业里打拼,不乏遇到客气的人,也见惯了“装得好”的人。但祁祺这样:选礼物讲究、说话有分寸,还要为了自己的好闺蜜来巴结她这个闺蜜——实在让人挑不出什么错。
她心里其实早就笑开了花,但表面仍旧保持着她一贯的淡定。
“我听过你几个项目的风评,演员都挺服你。”她低头用刀切着牛肉,语气像是不经意,“有一次我朋友还说你们那个组,出了名地效率高、不摆谱。”
祁祺侧头看她一眼,神色没什么起伏,只低声回了一句:“做得不多,但都尽量认真。”
“难怪了。”王瑛子喝了口红酒,嘴角抿出一点笑,“礼物挑得也挺认真。”
她这话说得轻飘飘的,像是随口一提,但语气里那点微妙的赞许和调侃,谁都听得出来。
舒凯赶紧打圆场:“那当然,我哥选东西向来是低调又精准型的。”
祁祺看了他一眼,没接话,只轻轻摇了下酒杯,像是在掩去笑意。
王瑛子则拿起餐巾,慢条斯理地擦了擦嘴角,语气忽然一转,笑眯眯地看着祁祺:“我从奕羲那里也知道你们是怎么认识的了。”
她顿了顿,故意放轻声音:“其实有点像拍偶像剧——在罗马,许愿池前,还被硬币砸中。要不是男主是你,我都要以为她遇上骗子了。”
这话一出,桌上两位男士都笑了。
舒凯最先开口:“对,偶像剧都不敢这么写。”
祁祺笑着摇头,眼神却在某一刻,静静落了下来。
“有些事,”他慢慢说道,“冥冥之中,好像真的是设定好的一样。”
他轻轻抬眼,看向桌面蜡烛摇曳的火光。
“我们称之为——缘分。”
顿了一下,他低声补了一句:“所以,缘分来了,就该好好珍惜才是。”
声音不高,却足够清楚,像是落进某个被刻意放慢的时间缝隙里,带着一份格外稳的诚意。
王瑛子没立刻接话,只是用手指轻敲了敲水杯边缘,随后抬眸,目光略带笑意地看着他。
“其实我跟奕羲说过一句话,”她语气轻缓,像是随口闲聊,“有些事,不去试试,又怎么知道合不合适?”
她说到这里,故意顿了一顿,声音略带一点拉长的尾音,像在逗他:“所以啊——我投支持票。看好你们。”
这一句话落下,桌上安静了半秒。
祁祺眼神忽然一亮,像是某个一直悬着的线被人轻轻系上了,连嘴角那一抹笑意,都带着从心底漫出来的愉悦。
“谢谢。”他声音不大,但是真心实意。
舒凯笑得大方,直接一把搂住祁祺肩膀:“你看吧?是不是我说的——兄弟齐心,万事顺心!”
三个人的笑声混在一起,桌面上的杯盏轻晃,气氛像是被点燃了一点点温度,不刺眼,却刚好暖心。
窗外夜色温柔,灯火斑驳,那一刻,这一桌人和这座城市,仿佛都在光里静静呼吸着。
而就在不远处,同一家餐厅的另一间包厢内,沈之骁替刘奕羲拉开椅子,两人落座。
服务员送上菜单,沈之骁转头看她:“你有没有什么忌口?”
刘奕羲笑了笑,摇头:“没有特别忌口的。”
“那就照我习惯来的。”他说完便低头翻了几页菜单,语气随意却不敷衍,“这家的牛肋火候一向稳,搭配一点芝麻叶沙拉,再来份松露意面,甜点等下看这位小姐的心情。”
他点餐的语速不快,语气平稳,像是对这一切再熟悉不过的节奏。而这份熟悉感,也安安静静地将刘奕羲包裹进去,让她在这个有些陌生的晚餐安排中,慢慢卸下了防备。
菜单被合上,服务员轻声确认一番便离开。灯光落在木质桌面上,两人面前的酒杯像是还未启口的对白,泛着柔和的光晕。
沈之骁抬眼看了她一眼,语气低缓:“最早看你作品的时候,还没见过你。那时候我就在想,能把那个时代的人物写得那么细致的一个人,会是什么样子。”
他停了一下,嘴角轻轻牵动了一下:“说实话,后来第一次见你本人时,我愣了一下。”
刘奕羲挑眉:“怎么?不太像?”
“不是不像。”沈之骁轻笑一声,“是联系不太起来。你本人安静、含蓄,但你文里的角色往往活得极有张力,哪怕克制,也是在极度压抑的背景下爆发出来的。”
刘奕羲垂下眼,指尖轻扣着杯沿,半晌才开口:“我一直喜欢看年代文学。小时候家里有一套父亲留下来的旧书,什么都有——史料、小说、手记,还有一些边缘作者写的回忆录。”
“那种从缝隙里活下来的人物,会让人忍不住想写。”她抬头看着他,眼神带着一种被点透后的平静,“写着写着,反而开始觉得他们比现在很多人都更清醒。”
沈之骁没急着回应,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你在处理角色内心张力这方面,很克制。”他缓缓开口,“有些地方,本来可以用很情绪化的手法推下去,你却留白了。那种收得住的笔,是很难得的。”
刘奕羲听到这,轻轻一笑,声音不高:“你看得挺细。”
“职业习惯。”沈之骁语气仍旧不动声色,“我看剧本的时候,很少只看故事。我更关注这个写的人,你是不是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是不是足够稳。”
“平台负责的是投资回报,我负责的是尽量不让一个好的作者掉进工业缝里。”
刘奕羲微微一怔。
她没想到他会用“缝”这个字。那是她自己曾在访谈里提过的词,也是她写作中反复挣扎的隐喻:被制度、预算、注意力稀缺切割的缝隙里,如何让人物依然站得住。
她眼神轻轻动了一下,点了点头,没有多说。
只是心里,像有一页纸被悄悄翻了过去。
不远处,走廊的灯光悄然转暖,有服务生低声经过,端着新餐盘的动作轻缓克制。
包厢里一切安静,连杯中的水都在微光中泛着层层涟漪,像是正等待着什么话被说出口,或是被悄悄藏起来。
这座城市的夜晚,还在继续。
而故事,也才刚刚走到临近交汇的地方。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