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杭城国际博览中心。
作为杭城目前规格最高的展览中心,杭博举办的展会一直备受外界瞩目。
“中国青年艺术展”作为开年首展,更是早在公布之初就吸引了艺术界和许多知名收藏家的目光。
据传这次邀请到了几位在国际上活跃的知名艺术家,到时他们会亲临现场参与讲解和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展会的专业性和参观价值。
艺术的表现方式虽然有很多,但是核心总是与美有关。发现美并用镜头完整的呈现出来,大概是作为一个摄影师的毕生的追求。
明华大学毕业后和室友刘斌一起建立了摄影工作室,至今已有四年。两人分工明确,明华审核拍摄,刘斌负责文案和宣传。他最近遇到了瓶颈期,缺乏创作激情,于是决定来展会看看好换个心情。
上午十点,明华到达展会门前,进场不过几分钟,他就多次听到同一个名字。
云意,国际知名的青年艺术家,中法混血。他的父亲曾是国内屈指可数的画家,母亲是法国著名的演奏家,云意在法国出生成长,受父母影响,年少时就展现出非一般的艺术表现力。
在目前极度重工、匠气浓厚的艺术圈,其作品以极具特色的旺盛生命力为世所知。
云意的作品精且少,一经问世,一般只在拍卖会昙花一现,就进入收藏家的保险柜。他的作品第一次公开展示,很多艺术爱好者慕名而来,明华作为圈外人都早早的听到了消息。
进门后先是经过一段张贴着参展作者介绍的长廊,随后才进入正式的展厅。厅中按照顺序划分为一个个独立展位,每个展位前都摆放着一张介绍所属作者极其代表作品的海报。
明华时间充裕,就从入口开始一个个展位逐次欣赏,遇到感兴趣的作品也会停下和作者详细交流。
等他经过云意的展位时正是人流高峰期,原本不大的展位前人潮涌动。明华无意挤进这熙熙攘攘中,索性在附近的一个茶歇处坐下,一杯咖啡、一叠点心,静待人群散去。
一小时后,人流减少,明华才起身走过去。
纵观全场,展品数量虽不多,但能看出每个都是精雕细琢创意独特的佳品,可能是受限于展位空间,展出的大多是中小型摆件。
明华的目光被摆放在展架最左侧,一个看起来极具现代风格的艺术挂钟吸引。
挂钟整体是凌霄花的造型,采用了晶瓷工艺,绿叶造型的指针,藤条样式的钟摆,远远望去,仿佛一朵浅橙色的凌霄花在迎风摆动。
明华走近,看到挂钟下方的标签上标注了作品的名字——《凌云》。应该是取自贾昌朝的“披云似有凌霄志,向日宁无捧日心”①。
大概是对着它看的太久,有人走到明华身侧,问:“你好,是对《凌云》感兴趣吗?”
明华回过头,看到了一个青年。
青年三十岁左右的年纪,身形高大,穿一身铅灰色西装,头发比一般男生略长,几乎掩盖住修长的脖颈。他的眉眼深邃,眼珠在灯光照射下呈浅蓝色,明显是有国外血统。
结合云意的生平,明华有所猜测。更何况,这个时候,会这么问自己的,也只会是他。
明华侧身看了一眼海报简介,果然,他就是这个展位的主人——云意。
明华微笑着伸出手:“是的,云先生。我是明华,很高兴认识您。”
云意回握了明华的手。
“这个挂钟造型很独特,您可以介绍一下吗?”明华问。
“当然。”云意说。
“这个挂钟的灵感来自于凌霄花。去年夏天我在南城小住,外出散步时曾路过一个老街,青砖灰瓦的建筑上,盛开的凌霄花点缀在碧绿的枝叶中灿烂的绽放。当时正是傍晚,天边橘色的霞光映照在老街里,一时难以分辨花和晚霞谁更瑰丽。回去后我念念不忘,于是就有了这个挂钟。”
娓娓道来的叙述,让明华仿佛也看见了这梦幻般的美景。
时隔六年,他好像又回到了大二的那个夏天。
明华赞叹:“那天的凌霄花一定很惊艳。”
虽是称赞,却似乎有未尽之意。云意问:“明先生也喜欢凌霄花?”
可能是云意的描述太美,也可能是今天的气氛太过合适,明华生出勇气,第一次尝试和外人分享当年的事:“是的,凌霄花也曾留给我一次念念不忘的相遇。那之后我在杭城又待了六年,都再没见过同样令人惊艳的风景。”
云意何等敏锐,“让你惊艳的,是花吗?”
明华闻言,坦然道:“多重因素造就了那次极致的美景,我后来无数次重走那条小巷,风景仍旧,但总觉得不是我想要的,如此看来,无论独特的建筑还是美丽的花朵都只是寄托罢了。”
云意:“寄托的是一个人?”
明华点点头:“一个很特别的人。”
特别的人,云意大概明白了。
看眼前人的外表,六年前他应该还很年轻。年少时惊鸿一眼的相遇,青涩但也专一。
他尚在思考怎么安慰,踌躇间,眼前人已经迅速收拾好情绪,继续微笑着说:“让您见笑了。”
云意摇了摇头,表示理解,同时也意识到这是个深情却也理智的人。而他过往所见的,这样的人,无论出身如何,向来能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不菲的成就。
明华又看了看《凌云》,问:“我能买下它吗?”
云意同样看着它,没有回答,而是问:“若是将来你遇到了那个人,但他的身边已经有了其他人,你还会像现在一样喜欢它吗?”
明华愣了一下,他从没想过这种可能,这些年他一直想着,能再见一面就好。今天云意倒是点醒了他,如果真是单纯的想要见一面,那见了之后呢?继续当陌生人?
他诚恳地对云意说:“我是先喜欢《凌云》本身,继而才想起那个人。我对他的执念只是再见一面,若是真像你说的那样也没关系,世间遗憾本是寻常,我拿的起自然也放得下。”
他伸出手贴上展柜透明的玻璃,仿佛遥遥触及当年那个炎炎夏日的午后:“您描绘的场景让我想起了年少时自在无忧感情丰沛的时光,我想,这才是我念念不忘的初衷。”
云意没忍住,笑出了声。
他没有继续问,而是用那双浅蓝色的桃花眼深深的凝视着明华的侧脸:“年少时谁没有心事,《凌云》现在是你的了。”
明华立刻问:“价格是?我现在转给您。”
云意微笑:“免费。”
知音难寻,岂是金钱可以衡量?
明华诧异的转过身。
云意解释说:“本就是心血来潮的作品,能遇到真心喜欢的人是它的幸运。”
明华不好意思:“无功不受禄,这怎么行?”
“没什么不行的,参加这次展会,本就不是为了售卖。”看明华心有顾虑,云意又说,“凌霄花不像玫瑰、百合等受众广,你能一眼看中证明和它有缘分,我们就当交个朋友了。”
明华知道,以云意在艺术界的地位,不会真正在意它买了多少钱,他既说了相送,不如就痛快收下。
“谢谢,那我就收下了。”
明华拿出一张名片递给云意:“我是个摄影师,擅长风景和静物拍摄,以后您要是有摄影方面的需求,可以联系我,随叫随到。”
云意接过名片看了一眼,然后笑着回复:“好的,有需要一定联系你。”
明华已经选到心仪的作品,但云意还需要等到展览结束,两人约好下次再见,明华就拿着包装好的挂钟离开展会。
十分钟后,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匆匆而来,他忽略了周围形形色色的展位,目的明确的来到了云意身边。
在距离云意五步左右的距离停下后,他问:“云先生你好,《凌云》还在吗?”
云意没想到青年匆匆而来,竟是为了《凌云》。
再高档的展会,也不过只是一场宣传活动,来参观的人衣着大多休闲舒适,而男人一身板正的黑色西装,仿佛随时能参加商务会议。从男人价值不菲的腕表和袖扣,再结合他目的明确的直接询问《凌云》,云意知道,这是拿到内部邀请函的那批人。
虽然是艺术界的展会,但也只有作品和艺术有关,本质还是为了销售和盈利。
一些知名作家的成品,价格并非一般爱好者能接受。所以早在展会确定之初,主办方就已经把内部邀请函送到了一些企业家、收藏家的手中,其中顺带的就是标注参展作品介绍的宣传册。
尽管眼前的男人可能身份贵重,但是《凌云》确实不在云意手中了。他略带遗憾的告诉青年:“你来晚了,大概十分钟前,它刚被一个客户带走。”
宣斐没想到如此不凑巧,当初浏览展会宣传册时,他一眼就看上了这个挂钟,今天本来是准备早早过来的,但是一个合作的项目出了点麻烦,他不得不先去处理,没想到紧赶慢赶却还是晚了一步。
他还想争取一下:“能带走您作品的,想必不是无名之辈,云先生方便告知他是谁吗?”
看出云意有所顾虑,宣斐紧接着说:“先生放心,我只是想问问他有没有沟通的可能,条件的话都可以谈。”
云意因为职业原因,见过形形色色的人,看宣斐的衣着和谈吐,大概知道这是个家世和修养都不错的人,应该不会做出让明华为难的事,短暂思索一瞬,虽觉得明华不太可能会转手,也还是出言提醒了他。
“他的个人信息我不太方便透露,只知道姓明,你可以去出口看看,有没有一个穿着灰色羊绒大衣,身高大概一米八左右的男生,他的形象很好,你要是见到应该能很容易认出来。”
宣斐得到想要的信息,对云意道谢,转身大步走向了出口。
明华到出口时,正是客流退场高峰期,附近车辆紧张,手机上的打车软件也显示前面还有五人在等候。
大概十五分钟左右,才终于有司机接单。
就在明华准备上车前,隐约听到身后有人在叫‘明先生’,声音由远及近音色却不像是认识的人,他思索一瞬后没有回头,而是径直上了车。
可能是冥冥中第六感的指引,在车子发动之前,明华犹豫了一下,还是转过了脸。
这一眼,让他愣在了原地。
命运的齿轮转过了六年,在今天,又重新回到了起点。
他们在夏日寂静的小巷中初见,又在春天喧闹的展会中重逢。
夏日初见,春日重逢,秋日定情,冬日相守。
引用:①《咏凌霄花》——宋·贾昌朝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六年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