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时光似乎总是匆匆忙忙,不经意间,中考的紧张氛围已悄然临近。转瞬间,距离那个决定性的中考只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
我参加了小艺考的美术测试,那场考试至今回想起来,仍免不了满心的遗憾。
在那段时期,我遇到了一个小曲折:原本应事先报名才能参加的考试,我却不慎延误,错过了正式报名时段。幸运的是,在紧邻考试的前一天,我的美术老师挺身而出,通过一番恳切的电话交涉,帮我特例获得了考试资格,化解了这一危机。
早在考试通知下达之时,我就得知需自备画板及一系列绘画用具,因此一放学我便立即前往采购所需装备。当晚,兴奋与紧张交织,使我难以成眠,我索性提起画笔,借由深夜的宁静来重拾手感。
后来我得知,其他同学为迎接这次小艺考,早已精心准备了两周时间,这让我意识到自己或许起步已晚。
回顾往昔,美术曾是我小学时频繁练习并热衷的领域,遗憾的是,升入初中后,这项爱好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面临即将逼近的艺术考验,我的心中涌动着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满怀期待重拾画笔的喜悦,又难掩因长期疏离而生的忐忑不安。
晨曦初破晓,我便匆匆起身,简单打点一番后,即在小区门口静候与我共赴考场的校友。鉴于考点距我们颇为遥远,结伴乘车成为了必然选择。
考试内容聚焦于素描与速写两大项目。在赶往考场的途中,我仍旧争分夺秒地观看素描教学视频,尽管这种临阵磨枪的效果有限,但也算是为自己增添了一丝心安与勉力一试的勇气。
到达考点后不久,众多考生纷至沓来,总数接近二百,他们来自各式各样的学校,既有耳熟能详的名校,也有不曾听闻的学府。
待到规定的时刻,我们进行了抽签以确定考试顺序及考场分配,这一过程显得尤为关键。遗憾的是,我的运气似乎并不眷顾,在抽签中落到了第一百八十多号,这意味着我将位于最后一个考场进行考试。
考试日程安排得颇为紧凑:先是三小时的素描部分,之后是短暂的半小时休憩,紧接着是十五分钟的速写考验。
尽管三小时的素描时间看似宽裕,但面对的考题却颇具挑战性——描绘一个横置的六棱柱,其上叠加着一个三棱锥,右侧则是一个球体。原以为构图简单明了,但在处理棱柱与棱锥间的光影效果时,我遭遇了难题,最终影响了作品的整体表现。
速写环节要求在限定的短时间内画出女士的吊带背包。我虽成功勾勒出包的大致轮廓,但在细节刻画上却未能深入时间就到了,这部分的缺失显而易见地反映了平时练习不足的现状。
最终,当美术成绩揭晓时,结果并不如我所愿,未能达到个人的期望。学校仅选拔成绩排名前十五的学生予以认可,而我遗憾未能跻身此列。
下午,归家的车后座成了我沉思的静谧角落,艺考未竟全功的阴影笼罩心头,与窗外繁忙街景形成了鲜明对比。熙来攘往的人潮和川流不息的车辆仿佛在另一维度流动,让我感到一阵不真实的恍惚。
然而,在这茫然之中,一个清晰而沉重的现实赫然眼前:接下来,我的升学之路将完全依赖于文化课成绩,去冲刺中考的门槛。想到这里,不禁忐忑,对自己的把握远未至信心满满,能否顺利迈入高中的大门,成了一个悬而未决的未知数。
诚如古谚所云:“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备之人。”这句话在经历了那次小艺考的挫败后,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成为我随后三年求学路上的一块心病。
正是这样一场看似微不足道的考试,却如同一把无形的枷锁,紧紧束缚了我的自信与对未来的憧憬,使我频繁地陷入自我怀疑的漩涡之中。
自此以后,每当我听见他人提及我的美术才能,曾经那份由衷的自信与喜悦不再涌现,取而代之的是难以言说的尴尬与逃避,仿佛那段经历在我心中埋下了一枚不愿触碰的刺。
这份情感的转变,源于内心深处的恐惧——害怕自己并非天生我才,因而失去了继续奋斗的勇气。同时,我又怀揣着一份隐秘的希望,相信自己是一颗被暂时遗忘的珍珠,不应就此淹没在凡尘俗世中。正是这份矛盾,驱使我逃避现实的喧嚣,选择了一条孤独的道路,如同躲避污秽一般远离人群。
然而,在这条孤寂的旅途中,原本期许的自我反省与重生并未如期而至,反而让愤懑与羞愧找到了滋生的土壤,它们在心灵的角落里悄悄培育出一朵病态的自尊之花。这朵花,扎根于软弱与不安,绽放出的不是生命的光彩,而是淡淡的哀愁。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