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李钰吧?”赵宇凑过来,眼睛亮晶晶的,笑着挤了挤眼睛,“你们俩现在联系挺频繁啊,我看她对你挺上心的,上次查案的时候,她跑前跑后帮你找关系、调监控,比咱们还积极。”
程磊的脸颊微微发烫,有些不自然地移开目光,伸手挠了挠头:“别瞎说,她就是热心肠,而且咱们都是为了查案,她爸是所长,能帮上不少忙。这次也是分享学习机会,都是为了学习。”他嘴上辩解着,心里却不得不承认,赵宇说的是事实。李钰的帮助,从来都不只是“顺便”,而是带着主动的关心,这种关心,让他在冰冷的案件之外,感受到了一丝温暖。
“好好好,为了学习。”赵宇故意拖长了语调,笑得一脸暧昧,“不过说真的,李钰挺好的,人聪明,性格也好,还跟咱们是一路人,都想当警察,你可得把握机会。”说完,他拍了拍程磊的肩膀,转身跑回了训练场地,留下程磊一个人站在原地,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
他没再接话,只是重新握紧了拳套,转身走向沙袋。但赵宇的话,却像一颗小石子投进了他的心湖,泛起了圈圈涟漪。他不得不承认,和李钰相处的时光,总是很愉快。她不仅在查案时帮了他很多,更在他最难熬的时候,给了他不少鼓励和安慰。那种感觉,和对赵宇、林晓的友情不太一样,多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悸动,像是春天的嫩芽,在心底悄悄萌发。
上午的训练结束后,程磊回宿舍冲了个澡,热水冲刷着身体,带走了一身的汗水和疲惫。他换了一身干净的白色T恤和深色牛仔裤,又找出一个崭新的笔记本和一支钢笔,小心翼翼地放进包里。笔记本是林晓之前送他的,封面是纯色的,扉页上还写着“前程似锦,正义凛然”八个字,是林晓的娟秀字迹。
他坐在书桌前,看着桌上那盏旧台灯,暖黄色的灯罩已经有些泛黄,边缘甚至有了细微的磨损,但被擦拭得一尘不染。这盏台灯是父亲留下来的,陪伴了他整个高中时代,也是他在警校宿舍里最珍贵的东西。每当深夜学习累了,他就会看着这盏台灯,仿佛能看到父亲坐在书桌前批改案卷的身影。他轻轻摸了摸灯罩,心里默念:“爸,下午我去听老刑警讲课,我会好好学,把该学的本事都学到手,不辜负你对我的期望,也不辜负你用生命守护的正义。”
中午,程磊和赵宇、林晓一起去了食堂。正是饭点,食堂里人声鼎沸,饭菜的香气扑面而来,混合着米饭的清香和菜肴的油香,让人食欲大开。林晓特意排队打了一份程磊爱吃的糖醋排骨,还多要了一份米饭,放在他面前:“多吃点,下午听讲座肯定费脑子,得补充点能量。你看你这阵子都瘦了,下巴都尖了。”她一边说,一边给自己夹了一筷子青菜,眼神里满是关切。
“谢谢晓姐。”程磊拿起筷子,心里暖暖的。他夹了一块排骨放进嘴里,酸甜的酱汁包裹着鲜嫩的肉质,味道恰到好处,这是他很久以来,第一次真正吃出饭菜的香味。之前因为心里压着案子,再好的饭菜也觉得索然无味,如今心结解开,连胃口都好了起来。
“跟我们还客气什么。”林晓笑了笑,眼睛弯成了月牙,“对了,张彪的案子怎么样了?李钰有没有跟你说后续?检察院那边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她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件事,生怕中间出什么岔子,让凶手逍遥法外。
“说了,案子已经正式移交检察院了,骗保和故意杀人两项罪名,证据确凿,人证物证都齐了,王奎的证词、我爸留下的纸条、案发现场的麻绳、还有张彪的认罪供述,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应该能定罪。”程磊一边吃饭,一边简要说明了情况,语气里带着笃定,“李钰说她爸已经跟检察院那边沟通过了,后续会依法办理,不会有问题的。”
“那就好,总算给叔叔一个交代了。”林晓叹了口气,眼神里满是欣慰,“叔叔那么好的人,一辈子正直善良,为了工作付出那么多,不该就这么走了。现在凶手能得到应有的惩罚,也算是告慰叔叔的在天之灵了。”
“是啊,凶手伏法,叔叔在天有灵,也该安息了。”赵宇也附和道,他夹了一块可乐鸡翅,咬了一口,“以后咱们就专心学习,争取早点毕业,穿上警服,像叔叔那样,做个好警察,不让更多好人受委屈。”
程磊点点头,没说话,只是埋头吃饭。他知道,父亲的在天之灵,一定希望看到他好好生活,好好成长,而不是一直活在仇恨里。而他能做的,就是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刑警,守护更多像父亲一样善良的人,让父亲的牺牲变得有意义。
吃完饭,离约定的时间还有一段时间,程磊提前出发了。警校离市局不算太远,坐公交大概四十分钟就能到。他走出学校大门,坐上了前往市局的公交车,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公交车缓缓行驶,窗外的街景飞速后退,从热闹的商业街到安静的居民区,再到庄严肃穆的政府办公区,程磊看着这一切,心里充满了期待。这是他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实战经验分享会,他渴望能从老刑警的讲述中,学到更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为将来的从警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午一点四十分,程磊准时到达了市局门口。市局的办公大楼庄严肃穆,通体呈灰白色,门口的石狮子栩栩如生,眼神威严,透着一股不容侵犯的威严。大门两侧站着两位执勤民警,身姿挺拔,目光坚定,让人不由得心生敬畏。程磊刚站定,就看到李钰从对面的人行道走了过来。
她今天穿了一件白色的衬衫,领口系得整整齐齐,搭配一条浅蓝色的牛仔裤,脚上穿着一双白色运动鞋,头发扎成了一个清爽的马尾,额前的碎发被风吹得微微晃动,脸上没化妆,皮肤白皙,眼神明亮,显得干净又利落,透着一股青春的朝气。
“你来得挺早啊。”李钰笑着走过来,手里也拿着一个笔记本,封面是黑色的,看起来很简约,“我还以为我要等你呢,没想到你比我还积极。”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像山间的泉水,让人听着很舒服。
“怕迟到,就提前出发了。”程磊看着她,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咱们进去吧,时间差不多了,别错过了开场。”他发现自己在李钰面前,总是能很自然地露出笑容,那种轻松的感觉,是他在案子告破前很久都没有过的。
“好。”李钰点点头,和他一起走进了市局大门。执勤民警看到他们,只是扫了一眼,并没有阻拦,大概是早就接到了通知。走进大楼,一股清凉的空气扑面而来,与外面的燥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厅里很安静,只有偶尔传来的脚步声和办公电话的铃声,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
市局礼堂在大楼的三楼,两人顺着楼梯往上走,楼梯间里贴着一些公安系统的先进事迹宣传画,上面印着优秀民警的照片和他们的光荣事迹。程磊一边走,一边认真地看着,心里对这份职业的敬畏感又加深了几分。这些优秀民警,就像灯塔一样,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
走进礼堂,程磊不由得眼前一亮。礼堂很大,能容纳几百人,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大多是来自各个分局和派出所的民警,他们穿着统一的警服,坐姿端正,显得格外精神。还有一些和他们一样的警校学生,穿着便装,坐在后排,脸上带着和程磊一样的期待。礼堂的前方是一个宽大的舞台,舞台中央挂着“基层民警实战经验分享会”的红色横幅,横幅下方摆放着几张桌椅,显然是为分享经验的老民警准备的。
程磊和李钰找了个后排的位置坐下,刚坐定,分享会就开始了。主持人是市局政治部的一位工作人员,他简单介绍了分享会的目的和流程,然后隆重请出了第一位分享嘉宾。
首先上台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刑警,名叫张卫东,他身材高大,虽然头发白了不少,但精神矍铄,眼神锐利而沉稳,仿佛能看透人心。他胸前挂着一枚一等功勋章,在灯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格外引人注目。主持人介绍说,张卫东从事刑侦工作三十多年,破获的命案不计其数,其中不乏一些轰动全省的大案要案,是全省公安系统有名的“命案克星”,很多年轻民警都把他当成偶像。
“今天,我不给大家讲那些空泛的理论,就给大家讲几个我亲手办过的案子,聊聊命案侦破中最关键的几个点,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张卫东的声音洪亮而有磁性,一开口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命案侦破,讲究的是‘快、准、狠’,这三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快是指反应快,接到报案后第一时间封锁现场,搜集证据,不能给凶手破坏现场、转移证据的机会;准是指判断准,根据现场痕迹和目击者证言,准确锁定侦查方向,不能走弯路,浪费宝贵的时间;狠是指追查狠,一旦确定嫌疑人,就要一追到底,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不管凶手逃到天涯海角,都要把他绳之以法。”
接下来,张卫东详细讲述了几个他办过的经典命案。第一个案子发生在十年前的一个偏远山村,村里的一位老人在家中遇害,现场被严重破坏,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线索。当时很多人都觉得这个案子很难侦破,但张卫东没有放弃,他带领侦查小组在村里驻扎了半个多月,逐家逐户走访,仔细勘查现场的每一个角落,最终在门槛下方发现了半枚模糊的脚印。就是这半枚脚印,成为了破案的关键。他们通过脚印的尺寸、纹路和泥土成分,锁定了嫌疑人是村里的一名年轻男子,最终在男子的家中搜出了带有血迹的衣物,男子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很多人觉得现场勘查就是走走看看,其实不然。”张卫东语气凝重地说,“现场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隐藏着真相,哪怕是一根头发、一粒灰尘、半枚脚印,都可能成为破案的突破口。作为刑警,一定要有耐心、有细心,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痕迹,因为有时候,真相就藏在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里。”
随后,他又讲述了一起跨区域流窜作案的连环杀人案。凶手在三个不同的城市作案,手法相似,都是针对深夜独行的女性。案件发生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上级要求限期破案。张卫东临危受命,担任专案组组长。他带领团队调取了三个城市的海量监控,逐一排查,又走访了上千名群众,最终发现凶手每次作案后都会乘坐长途汽车逃离。他们顺着这条线索,追踪到了凶手的落脚点,最终在一个偏远的小镇上将凶手抓获。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