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是老爷子坚决地不同意。
因为他有双跟父母都不肖似的眼睛,
恰巧他那双藏绿的眼睛,又轻易就教人回到过往,那些饱受欺辱与抬不起头的岁月。
拖到他母亲病死,他就真成了野种。
不过姜莱何必管旁人的家事?
两个人在那张肌骨蓬勃的画前举起酒杯,象征胜利的香槟,杯中气泡沸腾叫嚣着,
今天对两个人都是值得庆祝的一天。
各得所需,皆大欢喜。
这时山下密集燃烧的萤火虫卵中,正有烟花鸣叫着冲上半空炸开,砰地一声裂响,又是崭新的一年了,看来会是个好兆头。
“lucky new year darling。”
靳屹森年后就启程离港了。
临走那天,重华送来Dylan,拜托他顺路把小孩送到新加坡的前夫家里度冬假。
那卷发小孩不过十岁上下,毛绒脑袋,雀斑点点的nerd长相,姜莱再也想不到,等靳屹森讲电话时,他凑来同她攀话,试探地问:“auntie,你有无兴趣做个交易?”
正所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你一定也知道Eason他好受女生欢迎的啦,这段时间,我可以替你留意他的行程,假如有不明人物出现,立刻汇报给你。”
这小子熟练的嘴脸,不是头回作案吧?
姜莱当时真是很难才忍住笑,绕有兴趣地单手撑腮,“你都还跟谁做过交易?”
“基于客户信息保密原则,我不能讲的啦,”小卷毛祖传似得变了一张奸商脸,“不过你和他结婚了,你可以有买断特权!”
他拿出手机,颇有点自豪呢,“我的交易记录都在这儿,你想要,都好打包给你。”
姜莱愈发笑了,“买断什么价?”
小卷毛志得意满地将要伸出来只手,却就听见背后,男人的嗓音散漫地响起:
“这种生意你不如直接来找我。”
姜莱回头,就撞进双戏谑的眼睛,靳屹森环臂倚在立柱边,似笑非笑,马上变成只小卷毛成长为商业大亨道路上的拦路虎。
“手机拿来。”
那男人过来就把作案物证,不容置疑地没收了。小卷毛双手把脸挤成皱巴巴地一团,丢下作案工具,飞快逃得是抱头鼠窜。
靳屹森把物证翻看两眼,随手就丢进裤袋里去了,显然不打算再给她看见,“不愿意一起去,倒愿意跟小孩子玩间谍007?”
姜莱蜷在沙发里单手撑着眉尾,“是呀,谁想到你那么便宜,买断也只值5万块。”
她是突发奇想,学他讲粤语,自己并不觉得蹩脚,靳屹森却很冒犯地笑了出来,
“5万块买断我……”
“你就那么在意我有没有艳遇?”
他俯身撑在她身侧的沙发靠背上,都好像蓄谋已久地勾引了,姜莱的眼睛透过低垂的领口,正好望到他沟壑分明的胸膛上。
她垂眸噗嗤笑了笑,“那不然呢?”
“我既没有绿帽癖,更没有喜欢被人围观自己带了绿帽的怪癖。”姜莱用手指点点他的胸口,“所以麻烦你单独出门,注意检点,不要给人家笑话我的机会,好吗?”
她的手没再收回来,靳屹森笑着抓住,顺势俯身亲在她唇上,当做吻别,“我早说了,这种生意你不如直接找我,私有特权。”
男人的话,听听就算了,谁还当真?
姜莱并不想真的去在意他的行程。
可能是因为,她看见过在意的女人有多自寻烦恼吧,记得以前听姜太太跟女朋友们深夜煲电话粥,最常擦着眼泪抱怨的话:
——他们男人就没一个安分东西!
那时候她上小学,姜先生风生水起,出差频繁到像在全世界各地都另安了一个家,
偏偏,就除了她们这个家没空落脚。
那是段空虚愤懑的日子,不过姜太太熬过来了,守得云开见月明,所以劝姜莱结婚,她又说:男人虽然没有好东西,但人心里有杆秤,外头那都是玩儿,上不得台面的。
一个女人积攒大半辈子的生存哲学,
总应该要有其道理的才对吧?
姜莱不想否定姜太太的大半辈子,只是既然都是玩,那倒不如大家各玩各的。
亲密关系从来不都是两个人的事?
靳屹森走后第一通电话打来,已经是半个多月后了,姜莱坐在一间餐厅的露台上,头顶巴黎的暮色像杯掺了金粉的红酒,
远处圣母院的尖顶在夕阳中矗立,焦黑的骨架沉默依旧,同两年前没有丝毫改变。
桌上的手机就在这时发出嗡鸣,
姜莱的指尖摩挲着红酒杯,对面的男人慢条斯理切一块鹅肝,嗓音温沉地提醒:
“不接吗?”
她按了静音,屏幕反扣在桌面,“新人助理,无非汇报些无聊的小事,扫兴。”
郁清时笑了笑,拿餐巾擦净嘴角,眼睛隐在无框眼镜后面,有种隔岸观火的透彻感。
姜莱跟他认识许多年了。
初次见面时,他是她大一届的学长。不过姜莱记得,她最先认识的其实是他的雕塑作品,然后才是他这个人。
她找到他,第一次做了人家的模特。
可两个人也有很久没有联系了。
最后的分别,堪称恶劣的不欢而散,彼此竭尽全力朝对方大吼,她发誓再也不想见到他,他笃定他们再也不可能有交集。
说来不可思议,外表那么一个温文尔雅的人,独断专行起来,简直像个希特勒。
她那时私下就常这样玩笑叫他。
“Lily,你还记不记得你大三那年,我们在这家餐厅争论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
姜莱记得,“我说抽象主义都是骗子。”
郁清时笑,“你后来淋雨跑去奥赛博物馆,对着《睡莲》发了三小时呆。我就知道争什么不重要,你只是在跟我赌气而已。”
“可你还是宁肯在外面等三小时,也不肯主动来找我和解。”姜莱玩笑地抿口酒。
郁清时顿了顿,“听说你结婚了?”
“消息传得这么快?”
“我们的圈子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大。”郁清时靠住椅背,嘴角稍显无奈地勾起。
露台的风忽然大起来,吹乱姜莱的头发,她伸手去拢,摸到耳垂上一枚珍珠耳环——
姜莱没有带结婚戒指的习惯,这幅耳环,是某次无聊同靳屹森扫街,他自作主张送给她的。对他,无非又是个随手留情的习惯。
“嗯,半年前的事了。”
“怎么突然迈出这么大的一步?”郁清时看着她,似乎是不自觉地微皱起了眉头,却又让自己看起来,好像只是玩笑而已。
“我以为你会做只永远不停飞的鸟。”
“常听人说一个人走得快,两个人走得远,”姜莱指尖摩挲着酒杯,“某天发现一个人走路也寂寞,想试试两个人,就结婚了。”
“他姓靳,有机会介绍你们认识。”
她朝郁清时举了举酒杯,他没有喝,目光徘徊在她的脸上,而姜莱侧过脸,望向了烧焦的圣母院尖顶上,几只栖息的鸽子。
她在巴黎逗留了一周,为筹备自己的艺术馆而奔走,联系郁清时,也功利心不少。
两个人闲暇时沿着塞纳河散步,郁清时同她说起他正在筹备的北欧巡展,姜莱偶尔也想,如果当时学业结束她跟他留了下来,
现在又是什么样的光景?
两个人不知不觉走到了莎士比亚书店。
巴黎的初春,风还有些凉,郁清时双手插在灰色大衣口袋里,侧过脸,看见她泛红的鼻尖,忽然就笑了,“进去看看吧。”
他们从前就常常来这里淘古旧的书。
可其实主要目的又不是书,而是好像中□□一样,淘书里千奇百怪的旧书签。
多么奇怪的小癖好——属于姜莱。
姜莱垂眸轻笑,正要进去,隔着暖黄光晕的玻璃橱窗,瞥见一道熟悉的身影——靳宝珍,挽着她那个金发碧眼、身形单薄的少年白斩鸡男友,正从书架里走出来。
姜莱下意识地就停住了步子。
郁清时立刻敏锐地发现了,“熟人?”
姜莱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对于多此一举同靳宝珍寒暄招呼,提不起半点热忱。
两人没有再进书店,沿着街道继续往前,郁清时转身摘下围巾,绕在了姜莱的脖子间,柔软的羊绒,还带着他的体温,他的气味。
暮色渐沉时,郁清时送她回酒店。
在电梯前,他止住了步子,陪她等下一班电梯,他说:“这次见面你变了很多。”
姜莱看向他,“几年了,人不能总是原地踏步,不是吗?” 而且人总是善变的,就像圣母院,烧毁了,人们反而更爱它。
“下次来巴黎什么时候?”
这时电梯“叮”的一声到达了。
姜莱不假思索地笑笑,“不如等艺术馆开幕,你来捧场,这次我会给你请柬的。”
她独自步入电梯,门在两人之间隔绝视线,她才发现,自己还带着他的围巾呢。
手机忽然在包里发出振动,姜莱拿出来,屏幕上跳出张热心肠的偷拍——靳屹森发来的几个字,隔着屏幕也颇为耐人寻味:
这就是你说的检点标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