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镜像追逐

黑山镇废弃矿坑下的发现,像一盆冰水浇在市局专案组每个人的头上。胜利的幻觉被彻底粉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寒意和面对未知巨兽的无力感。

那个酷似陈渊的“人肉发射器”的尸体被运回法医中心进行解剖。结果令人沮丧又惊悚:死者年龄约二十五岁,长期处于营养液维持的植物人状态,大脑有严重的人工改造痕迹,部分神经组织被微电极阵列替代,其生理机能早在数月前就已衰竭,完全依靠生命维持系统“吊着一口气”。他存在的唯一目的,似乎就是在特定信号触发后,执行“播放”那段遗言然后死亡的程序。

“他把人变成了会说话的墓碑,信息送达之日,就是墓碑碎裂之时。” 老法医做完解剖,摘下手套时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技术科对那台卫星收发装置的解析也陷入困境。设备经过物理销毁和加密,数据流向的境外IP经过无数次跳转,最终消失在暗网的迷雾中,无法追踪。传输出去的那91.2%的神经信号数据,如同石沉大海。

“记忆碎片已分发。镜厅已开启。寻找最后一块碎片,拼图即将完成。”

这段电子合成音般的话语,在案情分析室里反复播放,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冰冷的刻刀,刮在每个人的神经上。

“碎片分发?分发给谁?通过什么方式?” “镜厅是什么?一个虚拟空间?还是一个实体地点?” “最后一块碎片……显然是指那份100%完整的神经网络映射数据。拼图完成……会发生什么?”

这些问题如同幽灵般盘旋,却没有答案。

林默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对着满墙的照片和线索,一遍遍地看着黑山镇行动的记录,尤其是那个“发射器”睁开眼说话的片段。那空洞的眼神,那毫无波动的语调……不像人,更像一个……程序。

一个被植入人脑,并在特定条件下运行的程序。

陈渊不仅在读取大脑,他还在编写大脑!

“他不是在擦除记忆,他是在给空白磁带录制新的指令。” 林默对着进来送咖啡的小李喃喃道,眼中布满了血丝。

这个发现让案件的性质再次发生了恐怖的跃迁。

沮丧和焦躁在团队中蔓延。对手像一个幽灵,一个概念,无处不在又触不可及。

就在调查似乎再次陷入绝境时,技侦部门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发现。他们在反复筛查陈渊过去所有可能存在的电子足迹时,发现他早年(约十年前)曾在一个极其冷门、如今已废弃的神经科学论坛上,使用过一个代号:“Labyrinthos”(拉比林托斯,意为迷宫)。

在这个论坛上,“Labyrinthos”发表过数篇充满奇思妙想却又被视为离经叛道的帖子,讨论的核心主题是:“基于外部刺激和神经可塑性的‘人格镜像’创建与同步的可能性”。当时无人关注,只有寥寥几个回复,大多是嘲讽。

但其中一个同样冷门的ID:“Echo”,却与他进行了几次深入的讨论。两人似乎在私下进行了更多交流。

“Echo”……回声!

论坛的服务器早已关闭,无法追踪“Echo”的真实身份。但这无疑是一条至关重要的线索!这表明陈渊的疯狂想法并非凭空产生,他可能有一个同样天才且志同道合的合作者(或者导师)!“Echo”很可能就是“回声”计划名字的由来!

“查!掘地三尺也要把这个‘Echo’挖出来!”林默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线微光,“十年时间,一定会留下痕迹!学术记录、专利申请、甚至医疗事故!任何可能相关的信息都不要放过!”

整个团队的精力再次被调动起来,投入到这场跨越十年的数据挖掘中。

然而,对手的反击来得更快,更诡异。

第二天上午,市局接待室来了一个访客——一个穿着昂贵西装、表情冷静得近乎冷漠的中年男人。他自称是“重圆生物”重组委员会的代表律师,前来交涉关于警方“非法查封”其“合法研发资产”事宜。

在例行公事的交涉结束后,律师并没有离开,而是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没有任何标识的银色U盘,轻轻放在桌上。

“这是我的委托人,陈渊先生,托我转交给林默警官的一份……‘礼物’。”律师的声音平静无波。

会议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所有警察的手都按在了枪套上。

“陈渊在哪里?!”林默厉声问道。

“我的委托人的行踪我无权过问。我只负责送达物品。”律师站起身,微微欠身,“他说,林警官正在玩的拼图游戏,缺少的碎片或许就在这里。祝各位游戏愉快。”

说完,他无视周围剑拔弩张的气氛,从容地离开了。

U盘被立刻送入最高级别的隔离检测平台。结果出乎意料——U盘没有病毒,没有加密,里面只有一个简单的视频文件。

视频点开,是陈渊。

他坐在一个看起来像是书房的环境里,背景是顶天立地的书架,光线柔和。他穿着舒适的毛衣,看起来甚至有些悠闲,脸上带着那标志性的、令人捉摸不透的浅笑。

“林警官,冒昧打扰。”他开口了,声音通过扬声器传出,清晰而平静,仿佛在与老朋友聊天,“首先,恭喜你们成功找到了7号矿坑的‘小礼物’。希望我那可怜的‘镜像体’没有吓到各位。他是我早期不成熟的作品,一个可怜的、失败的同步尝试,只能用来跑跑简单的预置程序,让各位见笑了。”

他语气轻松,仿佛在谈论一件拙劣的手工艺品。

“我知道你们一直在努力追寻‘回声’的意义,很辛苦吧?”他微微前倾,眼神中带着一丝戏谑,“‘记忆碎片已分发’……其实没那么复杂。我只是把我这些年来,关于记忆、意识、神经网络的一些……嗯,‘心得体会’,随机分发到了网络上的一些小角落。可能是一篇不起眼的博客评论,可能是一个加密压缩包的密码,可能是一张图片里的隐藏信息……就像把一本百科全书撕成碎片,撒进了太平洋。有缘人自会捡到。也许其中某一页,就能启发某个天才呢?这难道不是一种知识的共享吗?”

他说的每一个字都可能是真的,但也可能是彻头彻尾的谎言,目的就是为了将警方拖入一个无限的信息泥潭。

“至于‘镜厅’……”陈渊的笑容变得深邃起来,“那是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它无处不在,又无处可寻。它是一面镜子,照出你内心最渴望的东西,也可能是最恐惧的东西。林警官,你难道不好奇,在镜厅里会看到什么吗?是会看到你牺牲的搭档复活?还是会看到……你自己内心深处,被你自己都遗忘的角落?”

他的话如同恶魔低语,带着强烈的心理暗示和挑衅。

“最后,‘寻找最后一块碎片’……”陈渊收敛了笑容,表情第一次变得有些……狂热?“那是最完美的作品。是‘我’与‘非我’的边界溶解,是意识超越□□的飞升!它必须完美,必须100%!而它,注定将会被完成。”

视频到这里,突然中断了。

会议室里死寂一片。

陈渊的“礼物”,没有透露任何实质信息,却充满了误导、挑衅和心理攻击。他像是在享受这场猫鼠游戏,尽情地嘲笑着警方的无能。

“他在耍我们!”小李愤怒地一拳砸在桌子上。

林默却死死盯着已经黑掉的屏幕,反复回味着陈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

“最高明的谎言不需要编造事实,只需要扭曲解读事实的角度。他给我们看的不是谜底,而是另一面更扭曲的镜子。” 林默缓缓说道,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注意到一个细节:陈渊提到“镜像体”时,用的词是“镜像体”(Mirror Image),而不是“克隆体”或“替身”。他还提到了“失败的同步尝试”。

同步?同步什么?

难道……陈渊的目的,不仅仅是复制一个人的大脑,而是……将自己的意识同步、传输到另一个大脑中?那个“镜像体”是他失败的尝试?而钱强(记录者),是他选中的新容器?“重圆”……是指将他的意识,在一个新的、年轻的大脑里“重圆”?!

这个想法太过骇人听闻,让林默不寒而栗。

如果真是这样,那份100%的映射数据,就是他将自己“上传”到钱强大脑的“安装包”!而之前发送出去的数据包头和验证代码,以及矿坑下传输的神经信号,可能是在进行某种“预处理”或者“激活”?!

必须阻止他!必须在达到100%之前阻止他!

就在这时,技侦部门打来了紧急电话,语气激动无比:

“林队!找到了!‘Echo’!我们找到了!!”

“是谁?!”林默的心猛地提起。

“我们筛查了所有近二十年国内外与神经科学、记忆研究相关的非正常事件记录……发现了一条!七年前,美国加州一所顶尖研究所发生了一起重大实验事故,一名华裔研究员在进行的非人灵长类动物记忆传输实验中发生意外,实验动物狂暴,导致实验室部分被毁,该研究员重伤昏迷,后失踪!”

“他的名字叫李哲(Zhe Li)!而他的研究代号就是——‘Echo’!”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盗墓:从海底墓开始

地球人可以娶星际老婆吗

炽序

影视编辑器

哈利波特世界的大佬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碎镜重圆
连载中霰枕鲸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