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叶言倾第一次见周煦并不是在他们共同乘坐的那班高铁上。
时间要回溯到很多年以前。
叶文邵开始创业。
他们生活的圈子里,那些有钱的、牛逼轰轰的少爷们,沾染了资|本|主义的熏陶和浸润,自觉脱离了低级趣味,总想着弄出点儿有逼格,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东西来。
开酒吧,咖啡店,古着……反正就是好玩。赚了钱就是创业成功,赔了钱就乖乖回去上班,总是一副松弛的状态。
叶文邵的第一家工艺品集合店就是x-life的前身,开在某中心商圈。
叶言倾那年才二十出头,他出国在即,和几个朋友相约去玩,顺道去看看他哥。
他没看见叶文邵本人,喝了杯咖啡就准备回去了,在楼梯转角处见到一个女孩的背影,穿着标志的亚麻白衬衫,黑半裙,低马尾。
她的皮肤应该很白,但此刻,从脖子那儿开始就有点儿红了。
因为站在她旁边的是一对中年夫妻,在看一台黑胶唱片机,女生企图给对方介绍,但除了读相关的产品信息,再也说不出别的一句吸引人的话来。
她对这款产品知之甚少,应该说是从未涉猎。
中年夫妻并没有责怪她,但眼中也失去了兴趣,女生忙慌说道:“要不你们听一听试试看吧。”
女顾客摇摇头,感觉快要走了。
也不知怎么的,叶言倾的注意力竟全在女生的侧脸上,她急得鼻尖冒了汗,语气也有些急促。忽然他就动了恻隐之心。
“柜子下面张国荣的告别演唱会现场版唱片,要听一下么?”他鬼使神差开了口。
三人同时转身。女生的脸上是错愕,那对夫妻则是饶有兴趣。
“是吗?那听听?”男顾客说道。
“张国荣的演唱会现场版?”女顾客也很惊奇,太珍贵了,非藏家不能有。
叶言倾之所以知道这件事,是因为叶文邵从他妈的收藏夹里偷出来被他看见了,现在他用来借花献佛。
好在唱片是在店里,不枉他说了次大话。
“唱片卖么?让你们老板开价。”顾客说道。
女生尴尬地说唱片是老板的私藏品,平时都是锁在展示柜里面的。最终那对夫妻没有买成唱片,也就没有买唱片机。
“谢谢啊。”女生对叶言倾道谢,又问:“你是怎么知道有这张唱片的?”
叶言倾编了个谎,“上次来听到过。”
“哦,还是谢谢你,总归没有让顾客失望。”即使没有做成生意,女生的脸也始终带着笑。
叶言倾本来不是个多话的人,也无意和女生攀谈,略略地告别便离开了。等他在楼下碰见叶文邵,兄弟两人说了几句话,结果又碰见那女生。
是她叫住了自己,还递给他一杯柠檬茶。
“有事吗?”叶言倾问。
女生说:“想谢谢你帮我。”
叶言倾说:“你已经谢过了。”
“不是的。”女生摇头,“刚刚那对顾客又回来了,在我这里买了唱片机,是我的第一个生意。”
那对夫妻的原话是:小姑娘你很真诚,刚刚那个男生也很专业,看你们这么辛苦我都不好意思不买了。
对方一出手就是三十万,Linn的一台复古唱片机,一年也没卖出去过几台。
竟然被她撞上了。
她脸上有个小梨涡,眉目淡淡的,笑容很有感染力,也很青涩,因此让人感觉很真诚。
叶言倾看清楚她胸前的铭牌:周煦。
人如其名。
叶言倾也很直白地说:“如果你多补一补相关的知识,可能会做得更好。”而不是紧张到对着客户讲话结巴。
其实那是周煦第二天上班,还没正式上岗,给人送咖啡的途中被临时抓来问话的。
但是她没有辩解,认真地点了点头。“我明白了,谢谢你。”
“嗯。”叶言倾这才接过她递来的茶,可能是觉得自己的话说得重了。复又轻轻笑了笑,“如果你现在不忙,我可以给你稍微讲一下。”能把今天下午平稳度过了,减少尴尬冷场。
“谢谢你!”她又是这么一句。
叶言倾觉得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方式,他放了一首耳熟能详的歌,《上海滩》,也是1980年周润发版的同名电视剧。
“听出来了吗?”他问。
“啊?”周煦对新事物的表情有点呆。
叶言倾说:“黑胶唱片是模拟信号,质感接近现场的声音,你在别的设备上听的是数字信号……”
“质感?”女生黑亮的眼睛看着他,她很聪明,瞬间抓住了重点,即使对这些“高端”玩意儿一窍不通。
原来有钱人要抓住的是质感。
那天的两人也只是打了个照面,彼此并没有留下任何印象。
*
叶言倾自然也没有放在心上,他隔了一个月就飞去了意大利上学。
后来也是因为叶文邵的缘故,他再次见到周煦,是在他们公司的年会上,她是那年的最佳员工。
她在台上,笑容还是那样灿烂,但多了一些自身由内而外的自信。
他听见那个名字,才恍惚记起有这一段渊源。原来这个女生,在被他遗忘的角落里,已经成长的这么快了。
第三次见面是上海。
在思南路的一家老洋房餐厅门口碰见她,但周煦没有看见他,她正和几个外国人吃饭,谈笑风生。
当然,她现在早就认不出他来了。
她一路攀爬,职位应该不低。
叶言倾并不准备和周煦认识。只是他没想到,会在两个小时后撞见她一个人,拎着高跟鞋,失魂落魄,站在马路上掩面痛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chapter13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