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块记忆碎片的作用,是为了去禁锢中咒者长达百年之久,阻止她在人界作乱,再度打碎魂魄容器。
大概是一段无关急要的记忆,才能这样随便地丢上来。或许这块碎片并不被徐判官所需要,失去了也毫不可惜。
这段记忆还需要鲜少为大部分鬼差所知,所以即使被焚烧了,徐梓瑞等众鬼也不会因为感知存续机制,而出现灵魂崩坏的症状。
或者她宁愿这块记忆碎片被阅后即焚,就当没存在过。
冥界所言,世间存在两条互不干涉的时间线。
一条为死物的时间线,死物构成的世界无从更改。
也就是说鬼差无法控制流水的逝去,日月的升落,四季的更迭,也无法阻挡一颗苹果的下坠,一块石头的风化……
但他们可以控制另一条生灵体内的交互时间线,并将其控制得死死的。
要生灵记得什么就记得,忘记什么便忘记,他们控制着无穷无尽的眼睛,要看见什么,什么就会被看见。
如果鬼差真的更期望生灵去铭记世间的罪孽与不耻,那么即使喊打喊杀无数遍,振振有词希望光明的眷顾,最后的结果却是,话语会在复述中一遍遍成谶。
也就是说,这里将永远存在无穷无尽的打杀之声,恶念与恶行不会因此消失,反而因为话语与心念的催化,变得愈发蓬勃而繁盛,而幸福只是夹杂其间难得的喘息。
一旦了然鬼差想要的东西的是什么,那么其余一切都会变得无关紧要。而时间对于生灵个体来说,更是充斥着太多的虚假。
时间是魂灵对体内记忆碎片序列的感知,如果是这样,魂灵自身也无法确认碎片顺序与内容有无被鬼差改动。
因此在人界可以看见各个鬼差所管辖的区域之中,从生灵远古至现代时期可以同时存在。
这块丢上来的记忆碎片的发生时间同样无从得知。
生灵不会察觉到肉身与命运线的禁锢,也无法逃出,更不曾想过逃出身处之地,并深以为身处之地就是现在。与其说是现在,不如说是一幕幕独立存在的剧场。
判官鬼制定各式各样的命运线供魂灵轮转,这些碎片之中就会存在着太多重复冗余的记忆体验。
如果看到未来如同回首过去,如果曾经发生的往后也会发生,那么这些不过是鬼差所刻意制造的“轮回”,为的是蒙蔽生灵的双眼,使心灵蒙尘。
那些重要的记忆只会掌握在喂汤那部分生灵手上。
只要孟婆汤还能为鬼差所用,鬼差就可以掌握世间一切轮转之中的生灵,他们将一直处于高位的视野,并且注定会比人界的生灵提前得知那个正确的未来。
就算人与鬼的灵魂没什么两样,本质同是肉灵囊的结构,灵魂出自同处,当了鬼除了能够自由穿脱肉身之外也没有超能力什么的……又能怎么样。
鬼差称为了保护冥府机制进而保护这个世界免遭大乱,已经付出了太多努力。
他们注定要踏在这些同胞的灵魂与血肉之上,行走在一条通往永生的道路。
即便做到了永生,摆脱了轮回,唯一的顾虑依然是那片幽冥火湖。
火在鬼在,火熄鬼亡,继而归于混沌。
僵世来临之后,冥府的鬼差做事只有三大基准:
第一,任何事以提高冥火燃度为优先。
第二,任何事以提高冥火燃度为优先。
第三,任何事以提高冥火燃度为优先。
重要的事说三遍。
在冥府,最古老悠久的建筑是那座养魂池。
它形成于世间所有生灵之前,没有一只鬼差记得它是如何被建造出来的。
那座池子里却走出了一只又一只的魂魄容器,天底下没有哪只魂器不出自于养魂池。
一只魂魄容器的形成要花费万年以上的时间。
可以说那池子吸收天地之灵气,享受日月之精华,才孕育了世间万千的魂器。
除非被刻意打碎,否则魂器永远不会消失。
魂魄容器就是世界上最坚韧又最脆弱之物。
当容器内盛有哪怕一丝的记忆碎片,都决不可能被世上任何东西毁灭。
但是当它被剥清了囊,剔除了体内所有的记忆,魂器纯净到沾地就能碎裂。
好比从未存在过一样。
一只魂魄容器诞生后,等待它的注定只有两条路:成为“烧柴”的鬼,还是成为一根“柴”。
判别的方法很简单,尝试将一条命运线刻进该魂器里,测试其自主意识是否愿意跟随命运的指引。若无法做到,魂器不为所动,那便是做鬼差的料。
成为鬼差或者成为轮转中的生灵,对于魂灵来说就是二择一。
徐判官最原始的记忆,来自在魂池中苏醒的一刻。她之后选择去往枉死城,成为一只不死不灭的鬼。
冥界与人界不同,没有投胎之说,所以接着她就会去皮肉司配备四具以上的肉身,供鬼如衣裳来回穿脱。
另外,她还会被别的鬼差领养。
鬼差的父母同样出自枉死城,不过他们之间没有亲缘关系,本着忠于冷血的基调,领养刚出生的鬼差是为了便于做足婴幼鬼早教启蒙,防止因感知存续机制而让大量魂体自爆。
鬼差的种类无法跨行,因此徐判官祖上世世代代都是判官。
但是,这些先祖也逃不过和人类先祖一样的结局,最终成为一个个供奉在宗祠的灵位牌。
因为就算鬼差确实已经做到永生,同时又避免不了轮转的宿命。
鬼差很少觉得脱离轮回是上等的光荣,他们所在之地遍布无数的怕意,没时间让他们这样觉得。
就像生灵会害怕生命的终结,害怕鬼差的来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